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11|回復: 2

[诗词赏析]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_每日诗词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10-21 11: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全诗赏析

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全诗赏析

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全诗赏析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全诗赏析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就是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中,使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遊客  發表於 2018-10-21 21:23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汤巫 發表於 2025-4-7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闻雁》一诗赏析:论韦应物秋夜怀乡的时空意境建构

韦应物这首五绝,以二十字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时空意境系统,展现了中唐文人典型的羁旅情怀。全诗通过空间位移与时间延展的双重维度,将游子思乡之情推向极致,体现了唐人绝句"咫尺万里"的艺术特质。

首句"故园渺何处"以空间悬置发端。"渺"字既写地理之远,更写心理之隔,与谢朓"天际识归舟"异曲同工。诗人不直言思乡,而以设问句式将故园虚化,使空间距离产生美学张力。次句"归思方悠哉"转入时间维度,"悠"字双关思绪之绵长与等待之漫长,与《诗经》"悠悠我思"一脉相承。前两句构成时空坐标,为后文雁鸣的介入预设了情感场域。

后两句"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实现意境转折。秋雨夜强化了时间密度,高斋则凸显空间孤绝。雁阵南飞的自然现象被赋予文化符号意义,既是《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的时令印证,更是《汉书·苏武传》雁足传书典故的当代演绎。诗人截取雁鸣入诗的瞬间,正如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以声衬寂手法,使有限文字蕴含无限情思。

此诗结构暗合"起承转合"之法。前两句铺陈情思,后两句点化意象;由虚而实,由静而动。其艺术魅力在于"不写之写":不直抒羁旅之苦,而借秋雨雁声传递;不刻画故园景象,而以空间渺远暗示。这种含蓄表达恰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典范。

比较文学视野下,此诗与李益"洞庭一夜无穷雁"、杜牧"旅馆无良伴"构成唐代雁意象诗歌谱系。韦应物以简驭繁的笔法,将个人体验升华为普世情感,这正是唐诗能穿越千年的根本原因。其价值不在字句之工,而在意境之真,至今读来犹觉秋雨沾襟、雁声在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