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26|回復: 1

[儒家学说] 论语解释: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10-22 14: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血气』,就是血液及气息,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此处喻指人的精神气力。『得』,就是贪得,包括名誉、地位、财货等。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戒备:少年时期,体质和精神尚未固定,应该警戒的是色欲;到了壮年时期,体质和精神正处于旺盛阶段,要警戒意气用事的冲动和好斗;到了老年时期,体质和精神已经衰退,要警戒的是贪得无厌。』

『君子三戒』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是什么呢?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有其可取可爱的一面。但是,由于各个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差异,难免会有一些缺失。孔子按照人在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分别指出君子所应戒除的事,以及君子修养的重点,值得每个人引以为鉴。

少年时期,血气尚未宁定,容易在感情上冲动,要格外戒备迷恋于异性而不能自控;到了青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争斗,要格外戒备不顾一切地争强好胜;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容易过分看重名誉、地位、利益、钱财,要格外戒备贪得无厌。

其实,好色、争斗和贪得,都是人的欲望,每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戒备,孔子只是就某个阶段最容易犯的缺失提出告诫而已。人的一生,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都要随时警惕戒备自己,用理智来节制欲望,勿使自己走偏、失足。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不被血气所役,而在精神层面上不断提升自我,培养出高尚的情操。

附:

【原文】

1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①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②。』

【注释】

血气:血液及气息,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此处喻指精神气力。②:贪得,包括名誉、地位、财货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戒备:少年时期,体质和精神尚未固定,应该警戒的是色欲;到了壮年时期,体质和精神正处于旺盛阶段,要警戒意气用事的冲动和好斗;到了老年时期,体质和精神已经衰退,要警戒的是贪得无厌。』

廖目 發表於 2025-4-14 0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君子三戒"章义理阐微

孔子所言"君子有三戒"章(《论语·季氏》),实为修身养性之要旨。此章以"血气"为枢机,分述人生三阶段当戒之事,其义理精微,值得深入探究。

一、血气说之渊源
"血气"之说,源出先秦医理。《黄帝内经》云:"血气者,人之神。"孔子以血气喻精神气力,实为将生理与心理贯通而论。少年血气"未定",乃阴阳未和之象;壮年"方刚",是阳气鼎盛之时;老年"既衰",属精气渐亏之候。此三阶段划分,暗合《周易》"穷则变,变则通"之理。

二、三戒之深层义蕴
1. 少年戒色:非谓禁绝情欲,乃强调"发乎情,止乎礼"。《礼记》云"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少年情窦初开,当以礼自持。程颐解此谓"养其清明之气",朱子言"存天理,遏人欲",皆重在心性涵养。

2. 壮年戒斗:此"斗"非仅肢体之争,更指意气之争。《道德经》"善战者不怒"可为此注脚。阳明先生云"克己须要扫除廓清",壮年气盛,尤当戒除好胜之心,养中和之气。

3. 老年戒得:此"得"字最堪玩味。《大学》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老人阅历既深,反易执着外物。张载《正蒙》云"存虚明,久而不息",正是对治贪得之良方。

三、修养工夫的现代意义
三戒之说,实为动态修养论。少年当如曾子"三省吾身",壮年宜效颜渊"不迁怒",老年应法伯夷"求仁得仁"。现代人处于物质丰裕时代,少年沉溺网络情色,壮年陷于职场倾轧,老年困于财富焦虑,孔子之戒尤为切要。

结语:
此章要义,在"因时制宜"四字。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谓:"三戒者,所以全其血气而归于理也。"吾辈学人,当体认圣贤垂训之苦心,于不同人生阶段,皆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方不负夫子谆谆告诫之意。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