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01|回復: 1

[训诂学] 分·分分合合 悲悲喜喜|说文解字

[複製鏈接]
中央纪委国家监 發表於 2018-10-23 14: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分与合,我们常常相对使用

分与合,我们常常相对使用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开篇的一句话。分与合,我们常常相对使用,这里分表示『分开』的意思。那么古人怎样通过字形的构造来体现『分开』这样的含义呢?我们可以从分的字形中找答案。

分表示『分开』的意思

分表示『分开』的意思

分的甲骨文字形和今天的简体字十分形似。这是一个会意字,中间是一把刀,把上面的『八』分开成为两半。所以分字从八,从刀。『八』在古汉语中本身就有着背离、分别的意思,再加上一把『刀』,加深了把物体从中剖开,使得它两半分离的意义,所以它的本义就是分开、分割。在古代文献中,分表『分开』这一义项的用法很普遍。比如在〖庄子·渔父〗中就有『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的说法。这里分即表分开之意,分庭抗礼,就是说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杜甫的〖八阵图〗中有这样两句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意思是说,诸葛亮的卓越功绩在于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由此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并存、同分天下的局面,他的卓著声名之一就是创制了八阵图。这里的『分』也是作『分开』或『分割』讲的。

分的甲骨文字形和今天的简体字十分形似

分的甲骨文字形和今天的简体字十分形似

〖说文解字〗说:『分,别也。』别就是分别的意思。在古汉语中,分引申出了很多与本义分开有关的意义,比如分辨、区别。〖论语〗里曾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路跟着孔子走,却落在了后面,碰到一个老者,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者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锄草了。这里『四体』指人的双手双脚,『四体不勤』是说手脚不劳作;『五谷』是古代常用的五种农作物,『五谷不分』是说各种谷物都分辨不出来。此外,一个事物分开,所分出的部分就是分支了。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分局、分队、分册等等,都是指一个事物整体的分支部分。另外,物体被分割开就有了各自的归属,所以分还可以指分配、给予的意思。上古时期,周朝灭商之后实行分封制,就是把自己统治下的土地分配给亲族和大臣,由这些诸侯们进行直接管理。

分表『分开』这一义项的用法很普遍

分表『分开』这一义项的用法很普遍

由本义引申,分还有很多做量词的用法。就长度而言,古代中国的长度体系里,分是日常所用的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分是一尺的百分之一,一寸的十分之一,相当于我们现在所用公制单位3.33毫米左右,远远小于现代的一分米所等于的100毫米。此外,除了长度,分还可以做各种别的度量单位的量词。如时间单位,分钟是小时的六十分之一;货币单位,分是元的百分之一;角度测量单位,分是六十分之一度。由于『分』实在是一个太小的概念,因此化学中的概念molecule--『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的相对稳定并保持该物质物理化学特性的最小单元』,翻译到汉语里时就叫做『分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人这一生,分分合合在所难免,贯穿其中的,往往是『悲伤』二字——亲人分离心生牵挂、爱人分别嘶声裂肺、朋友分别依依不舍,『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多少辛劳惆怅都是从『分』开始的。因此,古往今来,诗人对于分离之事吟咏不绝。在柔情委婉的诗人眼里,分离以待相见,亦是忧愁与欢喜叠加,因此古诗词中有『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这样的凄凉,有『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这样的不舍,也有『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这样的释然,更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样的悲壮……

〖说文解字〗说:『分,别也。』

〖说文解字〗说:『分,别也。』

分离的滋味总是不好受,古人用诗词表现出来,记录着那些悲欢与离合,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离愁别绪,还有对知己、对朋友的深情与在乎,更有安慰与劝勉共存的生活智慧--分离,是结束,也象征着开始,是告别,也预示着再聚。正是因为人生中有各种各样的分离之苦,才会有来日的重逢之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偶涉诗情 發表於 2025-4-7 09:38 | 顯示全部樓層
《"分"字考:从刀匕之形到治乱之道的哲学演绎》

"分"字之妙,实乃华夏先民对宇宙秩序的深刻认知。许慎《说文解字》以"别也"释"分",仅道其表而未及其里。今观甲骨文"分"字,上八下刀之构,实蕴天地至理。《周易·系辞》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此"分"字本相,实为古人认知世界的基本范式。

考"分"字源流,其构形智慧令人叹服。"八"字在甲骨文中作两背相离之形,《说文》释为"象分别相背之形",而刀匕之加,则使抽象的分理具象为实际的剖判动作。这种造字思维,暗合《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类分思想。商周青铜器铭文中,"分"字多作赏赐解,如大盂鼎"分鬯一卣",正是以物质分割喻指权力分配。

细绎典籍,"分"之引申实具三层境界:其一为物理分割,如《庄子·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其二为名理辨析,如《荀子·正名》"辨同异,明贵贱"的认知活动;其三为伦理秩序,《礼记·礼运》"男有分,女有归"的社会分工。王安石《洪范传》谓:"道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知所先后"正是"分"的最高境界。

"分"之度量功能尤见先民智慧。《汉书·律历志》载"度者,分、寸、尺、丈、引也",以百分制细分尺度,较之古巴比伦六十进制更显精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分"在天文历算中的运用,证明这种度量思维已深入科技领域。而"分"作为时间单位(一刻之十五分)、角度单位(一度之六十分),更体现其作为文明标尺的普适性。

今人观"分",当知中华文明之"分"非简单割裂,实为《周易》"分阴分阳,迭用柔刚"的辩证智慧。朱熹解《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时强调"明辨之,笃行之",正是对"分"之精神的现代诠释。一字之微,而天地人之道备焉,此即"分"字给予当代的最大启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