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40|回復: 0

[儒家学说] 论语解释: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10-29 14: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有九种要考虑的事:看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听清楚了;自己的脸色,要考虑是不是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不是谦恭;言语说话,要考虑是不是忠诚;做事情,要考虑是不是严肃认真;遇到疑问,要考虑怎样向人家请教;忿怒时,要考虑是不是会有后患;看见可以有所得,要考虑是不是符合道义。』

『君子九思』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是什么呢?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思』,就是思考,有自我要求,自我省察的意思。这样的要求和省察,反映在视、听、言、行(事)各个方面;色、貌是视、听、言、行中的表情;疑、忿、得是行事中遇到的问题。九个方面各指一项,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合起来则是无时无事不对自己严格要求。可见君子之道,实际上就是生活之道。

附: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考虑的事:看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听清楚了;自己的脸色,要考虑是不是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不是谦恭;言语说话,要考虑是不是忠诚;做事情,要考虑是不是严肃认真;遇到疑问,要考虑怎样向人家请教;忿怒时,要考虑是不是会有后患;看见可以有所得,要考虑是不是符合道义。』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

cqyanxiaobo 發表於 2025-3-30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季氏》"君子九思"章释要

孔子所倡"九思"乃君子修身之要义,其内涵可分三阶:

一、感官之思(视听)
"视思明"非仅目明,更须洞彻事理,如《大学》"格物致知"之功;"听思聪"超越耳聪,要求辨言外之旨,类《孟子》"知言"之说。二者为认知基础,王阳明谓"心外无物",正言感官之思当以心统摄。

二、容止之思(色貌言)
"色温""貌恭"承《礼记·玉藻》"君子之容舒迟",体现"和为贵"的中庸之道;"言忠"与《易·乾》"修辞立诚"相契,朱子注"忠信所以进德"即此。此三者乃德之外显,犹《中庸》"诚于中形于外"之谓。

三、处事之思(事疑忿得)
"事敬"合于"执事敬"的为政准则;"疑问"暗合《尚书》"好问则裕";"忿难"呼应"克己复礼";"得义"直承孟子"舍生取义"。此四者构成完整的行为规范,与《大学》"慎独"功夫一脉相承。

要言之,九思体系暗合"格物-正心-践行"的儒学修行次第。程颐言"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九思恰兼二者:前五思重涵养,后四思主践行。今人践行,当如钱穆先生所言"以传统文化作现代诠释",于日常生活中体认此九端,方得孔门心法真传。
梦林轩 發表於 2025-3-30 06: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季氏》载孔子"君子九思"之训,实为修身立世之圭臬。今试析其要义:

一、感官之思
"视思明"非仅目力所及,更在洞察本质。郑玄注:"明谓所见审也",强调观察须穿透表象。"听思聪"亦非止于闻声,《礼记》云"审其音声",要求辨言外之旨。二者构成认知世界的双重维度。

二、容止之思
"色思温"承《仪礼》"颜色称其情"之说,朱熹释为"和顺积中",强调情感与仪表的和谐。"貌思恭"则本于《周礼》"敬慎威仪",体现内外相济的修养功夫。

三、言行之思
"言思忠"与《易传》"修辞立诚"相发明,王肃注:"言必忠信"。"事思敬"源自《尚书》"敬事而信",程颐解为"主一无适",皆强调专精诚一之道。

四、处事之思
"疑思问"暗合《中庸》"审问之"的为学次第。"忿思难"化用《诗经》"如临于谷"的戒慎意识。"见得思义"则本于孟子"义利之辨",构成儒家价值判断的核心。

此九思体系严密:前四者修己,后五者应物;由感官而内心,自静态至动态。张栻《南轩论语解》谓:"九者备而后君子之体立",揭示其作为完整人格养成的实践路径。今人践行,当于日用常行中体察,使每一"思"皆成德性涵泳之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