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52|回復: 4

[中药大全] 中医儿科专家告诉你·宝宝为什么流口水?

[複製鏈接]
明林教育 發表於 2018-10-31 14: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医儿科专家,宝宝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导读】家长疑问,孩子总是流口水,脖子下面湿哒哒的,总是担心孩子老流口水是不是什么病?孩子流口水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宝宝流口水?正常吗?

名老中医王瑞春:很多小宝宝小时候都有流口水,这是正常现象,家长们可以见到很多小宝宝平时玩、吃东西,或者是睡觉时都会口水。宝宝流口水主要是下面的原因:

刚出生的小宝宝,只吃母乳或奶粉,而这些食品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宝宝分泌的唾液就很少,此时宝宝一般很少有口水流出。但4个月以后,从母乳过渡到吃含淀粉的辅食,刺激唾液淀粉酶的分泌,再加上此时有的小宝宝喜欢吮吸手指等,加重了唾液腺的分泌,而且小儿口腔容量小,口腔深度不够,又不会吞咽、调节口腔内的口水,于是积储后会自然流出。所以口水就漫过大堤。

同时,6-7月长牙也会刺激三叉神经和唾液腺的分泌,导致口水增多。等宝宝学会吞咽以后,口水自然会减少。

一般来说,宝贝流口水属于阶段性现象,有一定的规律性。新生儿时期唾液腺不发达,生后第1周,其唾液分泌量一昼夜约为50-80ml,是成人的1/20-1/25。婴儿唾液分泌量约4个月时才增加到每昼夜200-240ml,到5个月后,才显著地增加。

0-3个月以内:口水少

新生宝贝不会流口水,因为唾液腺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加上此时宝贝多是母乳或乳类喂养,并不需要唾液酶参与消化,也不会刺激唾液腺分泌。

4-6个月:开始流口水

给宝贝添加的米粉等淀粉类食物,会反射性刺激唾液腺分泌,至宝贝5-6个月时唾液分泌明显增多。但宝贝口腔容积相对较小,吞咽调节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尚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唾液,因此会出现口水外流。

7-18个月:口水旺盛

口水流得最频繁的时期,恰好处在宝贝的萌牙期。乳牙萌出时顶出牙龈,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刺激牙龈上的神经,也可激发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2岁之前:停止流口水

大部分宝贝在两岁之前,因为肌肉运动功能的成熟,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嘴边也不再湿乎乎的了。但也有一些宝贝两岁以后还是不断地流口水。

中医告诉你:宝宝流口水怎么办?

中医理论中,宝宝流口水的原因有两个:

一,脾胃积热

廉泉穴乃津液之道路,如果宝宝脾胃素蕴湿热,导致廉泉不能制约,口水会流出不止。此时,宝宝可能是口角流口水,口水粘稠,甚至还会口角赤烂、小便赤短、大便干燥、脸、舌头发红,舌苔黄厚、指纹发紫等症状。

治疗方法:清热燥湿泻脾,可以用清热泻脾散治疗。

二,脾胃虚寒

宝宝脾胃虚寒,导致口水不能收住,流出不止。脾胃虚寒的宝宝流出的口水是稀的,另外还有小便清长,脸色发白、舌苔薄白,指纹淡红等症状。

治疗方法:用张涣温脾汤加味:丁香、木香、半夏、白术、干姜、益智仁、乌药。另外,还可用草药单方。如用石斛煮水煎服,如果加青果,效果更佳,可以连服5—7天。或者生姜3克,甘草6克,煎水服用,直到好为止。

名老中医王瑞春特别提醒:

并非所有的流口水都属于正常情况,某些时候宝贝流口水是疾病的征兆:

流口水的同时还伴有口角破溃发炎的,或者是口腔黏膜充血或溃烂,拒食烦躁等,这是口腔炎导致的流涎症。

如果伴有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萎缩、咀嚼无力,这是由于消化不良、肠道蛔虫症所致的流涎症。

假如出现智力发育不全、痴呆,这是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所致。

许多原因可能导致宝贝的『长流水』,不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口腔炎,妈咪需要特别关注,如果宝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检查,看看他的口腔内有无异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

遊客  發表於 2018-10-31 15:07
家长疑问,孩子总是流口水,脖子下面湿哒哒的,总是担心孩子老流口水是不是什么病?孩子流口水是什么原因?
遊客  發表於 2018-10-31 20:26
家长疑问,孩子总是流口水,脖子下面湿哒哒的,总是担心孩子老流口水是不是什么病?孩子流口水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宝宝流口水?正常吗?
遊客  發表於 2018-10-31 20:30
中医告诉你:宝宝流口水怎么办?
中医理论中,宝宝流口水的原因有两个
刘轨助 發表於 2025-4-13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儿流涎证治刍议——从脾胃论治口水异常诸候》

(按:本文依《黄帝内经》"五脏化液"理论,参酌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脾胃学说,分述流涎之生理病理及调治要诀)

一、生理性流涎之常度
《诸病源候论》谓:"小儿滞颐者,涎流出而渍于颐间也。"此生理现象当分三期观之:
1. 萌芽期(4-6月龄):恰如《育婴家秘》"谷气始萌"之说,唾液腺受水谷刺激而泌津,然"婴儿胃小如雏,脾弱似柳",吞咽未协,故见涎溢。此期涎液清稀,颐部潮红而不溃烂。
2. 齿齖期(7-18月龄):《颅囟经》云:"齿者骨之余,髓之所养。"乳牙萌动扰动阳明经气,引动廉泉津液外溢。特征为涎沫粘稠,伴龈肿拒按。
3. 收敛期(2岁前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出:"三岁儿脉气渐充,脾能摄津",此期涎液当渐收摄。若逾期仍流,则属病候。

二、病理性流涎之辨治
(一)脾胃湿热证
证见:涎液稠浊如丝,口角赤烂,小便黄短,指纹紫滞。此乃《幼科发挥》所谓"脾热则涎黄"之候。
治则:清脾泻热,佐以敛津
方药:泻黄散加减(藿香6g,栀子3g,石膏10g,甘草2g),加佩兰、石榴皮。外用以白矾泡汤拭口。

(二)脾气虚寒证
证见:涎液清稀淋漓,面白神疲,大便溏薄,指纹淡隐。此系《幼幼集成》"脾冷涎自流"之象。
治则:温中健脾,固摄津液
方药:六君子汤加益智仁、芡实。可佐以吴茱萸研末醋调敷涌泉穴。

三、调护要诀
1. 拭涎法:取细软纱巾,蘸温水轻按吸干,忌反复摩擦致"娇肌受损"(《婴童百问》)
2. 食疗方:湿热者用薏苡仁粥;虚寒者予山药茯苓羹
3. 齿齖期可予冷磨牙棒以镇阳明经气

(结语)小儿流涎如逾两岁未愈,当虑"五迟五软"之虞,宜详查发育情状。昔钱乙治李寺丞子案,即以涎证为脾风先兆,早投七味白术散而愈。故明辨常变,方得儿科要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