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45|回復: 2

[中医理论] 中医与西医,本质上的不同!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11-8 14: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中医和西医有什么不同?

天下医学,可以分为『中庸医学』与『对抗医学』两大类。

天下医学,可以分为『中庸医学』与『对抗医学』两大类。

天下医学,可以分为『中庸医学』与『对抗医学』两大类。

中庸的定义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就是『执两用中』,其思想为〖内经〗所吸收,在构建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则、养生等基础理论时都是中庸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

中医——中庸医学的智慧

中医——中庸医学的智慧

中医——中庸医学的智慧

如果把中医的『中』理解为中庸,英文是Moderation,那中医的英文就应当是Moderation Medicine。如果当初就把中医翻译成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且不说省下多少嘴皮子,多少纸张,单说名称之争,哪里还有『东方医学』,『韩医』,『替代医学』这些杂种名称的余容身之地?!

有时候被人误解,劝告我不要反对西医。我不反对西医,西医走西医的路,做西医的事,我为什么要反西医?同样,我也不反对科学,也不反对宗教,前提是科学不做宗教的事,宗教不做政治的事。我反对的是,说一套做一套,带着中医帽子的西医,反对中医不走自己的路,去走西医的路,被人看成是偷西医蛋糕的小偷。

不排斥学中医的学点解剖学,实验室诊断知识,但是,如果没有了这些西医知识,就不会看病的中医,就不是中医,而是带着中医帽子的二流西医。如果中医离开西医就不会看病,那中医也没有存在的必要。问题的关键在于,真中医效果更好,思路更清楚,为什么要搞假中医?

中医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中医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中医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中医就是中医,不是其它什么任何学科,中医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中医可以融合现代科技,但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如同物理学用数学,物理学仍然是物理学一样。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所有技术,一定要在中医的思维指导下应用。比如张锡纯的阿司匹林石膏汤,就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这里用阿斯匹林,有寒解汤作用,并可以代凉解汤。如果这样用阿斯匹林,阿斯匹林还是西药么?

反过来,如果我们说麻黄升血压,金银花有广谱抗菌作用,那还能说麻黄、金银花是中药么?

可见,一个药物本身是没有中医或者西医之分的,如果用中医的理论指导应用,它就是中药,如果用西医理论指导应用,它就是西药。

中西医的区别是什么?

中西医的区别是什么?

中西医的区别是什么?

要厘清中西医关系,还需厘清中西医的区别:

1.中医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先贤首创;西医起源于古埃及及古希腊;

2.中医的基础理论基于哲学;西医的基础理论是基于自然科学;

3.中医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西医的诊断方法是视、触、叩、听,而西医的各种检查手段,只是『视』的某种延伸;

4.中医的治疗手段是针灸、手法和中药;西医治疗靠的是西药和手术。

5.中医是对人的总体关照;西医是对人的局部修补或阉割。所以说 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除了相同的对象(患者)和目的(疾病治疗)以外,其他并无干系。

要厘清中西医关系,还需阐明其各自产生的背景。

世界大体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部分,西医体现着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中医的着眼点不是物质,而是物质与精神的相互关系上。

如果说西医是『物质医学』的话,那么中医就是沟通物质肉体与人类精神协调平衡的『中介医学』。也可以说:只有了解了物质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西医学;只有对物质和精神结构都了解的人,才可以发明中医学,而中国的古代先贤正是这样一批大智大德之人。

中医有效秘密在于强大天文学背景

中医有效秘密在于强大天文学背景

中医有效秘密在于强大天文学背景

人的生命有不同层次,从不同层次去考察研究人,就产生了不同的学科。

1. 西医:从物质层面研究人体;

2. 经典中医:从能量(气为主,形为辅)层面研究人体;

3. 现代伪中医:即伪中医是以形为主,以气为幌子,来构建人体模型;

4. 宗教:从精神灵魂层次研究人体。

中医为什么有效,受西医的影响,现代人一般很容易从微观去考虑,比如神经,血管,肌肉,内分泌等等。而实际上,忽略了中医的有效性的真实原因,是来自于强大的天文学背景。

天文学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学问,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件事物与时间空间无关,古人就是创造性地把天文学规律用于人体,才产生了中医。当今中医界,继续用微观的,局部的方法研究中医的,是现代中医;而回归用天文学这样宏观的方法来研究中医的,是经典中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最高境界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最高境界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最高境界

你可能会说西医不同病用不同的药,也是辨证论治?其实那只能算是『辨病』论治。你比如:某种炎症,西医会看到炎症本身,而中医则要区分是虚证还是实证?是阴虚还是阳虚?是心火胃火还是肝火......?等等等等,辩证辩证,就是要辩到『证』的层次,唯此用起药来才心中有数,精确制导、有的放矢。

西医的辨『病』论治,是微观(借助现在科技仪器)的诊断,宏观的用药,往往或过或不及,而当前,临床过度治疗已成普遍现象,药源性伤害,已成为西医无法摆脱的魔咒!

cary 發表於 2018-11-8 15:4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最高境界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4-13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差异及其文化根基》

中医与西医之辨,实为两种文明范式在生命认知领域的具象化呈现。余观原帖所论"中庸医学"与"对抗医学"之分野,诚得要领,然犹有未尽之处,今试为申说。

一、哲学根基之异
中医以"中庸"为核心理念,此非仅方法论层面之"执两用中",实乃根植于《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观。《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正是将动态平衡的哲学思想转化为临床实践。西医则承袭古希腊原子论传统,以还原论为方法论基础,将人体视为可分解的机械系统。二者之别,犹若中国山水画之"气韵生动"与西方油画之解剖透视。

二、认知范式之别
中医采用"取象比类"的象思维,建立藏象经络理论。如《素问》所言:"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此非实体器官描述,而是功能系统的象征表达。西医则严格遵循实证主义路径,其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皆以物质结构为认知对象。前者重"关系本体",后者重"实体本体",恰似围棋与象棋之差异:一重势,一重子。

三、诊疗体系之殊
中医诊断讲究"司外揣内"(《灵枢·外揣》),通过四诊合参把握整体状态。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体现的是个体化、动态化的治疗艺术。西医则以标准化检测指标为依据,追求病原体的精准打击。二者之别,犹如园林营造与建筑工程:前者顺应自然纹理,后者强调规范施工。

四、现代语境下的定位
原帖论及"阿司匹林石膏汤"的范例,深得中西汇通之要义。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示范的"以中化西"路径,较之当下某些"以西医框架解构中医"的做法,更符合医学文化主体性原则。若麻黄仅论其升压作用,则如同将《兰亭序》简化为笔画分析,失其神韵矣。

五、发展之道
中医当如朱熹所言"格物致知",在保持"整体观-辨证论治"核心范式的前提下,借鉴现代科技手段。如同王阳明格竹,非徒观其形貌,更要体察其生生之意。西医之长为中医所用时,须经"中医思维"的转化,犹如佛教传入中土而中国化,终成禅宗。

结语:
中西医之异,本质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如古琴,讲究"和雅清远";西医如钢琴,追求"精准响亮"。二者不必互相否定,而当各美其美。保持中医的主体性,非为固守传统,实因其所蕴含的生态智慧,恰可为现代医学模式转型提供重要思想资源。学者当如钱穆先生所言"温故而知新",在深刻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方是中医发展之正途。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