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禮的根本?季氏旅於泰山感悟賞析
季氏旅於泰山感悟賞析
季氏旅於泰山原文論語·八佾第三: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旅於泰山翻譯季氏將要去祭泰山。夫子對冉有說:『你不能阻止此事嗎?』回答道:『不能。』孔子說:『唉!難道說泰山之神還不如林放嗎?(竟不知禮之本)』 季氏旅於泰山賞析本章談的是禮不可以僭越。一小段話,信息量很大。這段對話發生之季氏祭祀泰山之前,師生的對話中,有一種老師對弟子的教育在裡面,就在這個特別的關頭,冉有你作何選擇呢?冉有最終選擇不阻諫,保全自己的富貴地位,喪失君子之格。所以冉有被事實驗證,只是個小人儒。並非是『不臣天子,不由諸侯』的君子儒。仁之成與不成,就在臨門一腳,一步錯,步步錯。 第二個信息是,季氏又僭越禮了,一而再再而三。這件事大概發生在孔子自衛返魯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孔子已經處於耳順之年,也由政治轉爲教育以及經典的編撰,但是依然關心政治,自己的弟子不少都有自己的政治之路,而自己的弟子,又有多少能真正踐行道呢? 第三個信息,『泰山不如林放乎』還是說禮之本。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這是祭祀時祭祀之人的恭敬和誠心。如果泰山之神有靈的話,怎麼可能接受季氏的祭祀呢!季氏祭祀泰山,哪有恭敬和誠意呢! 前人之論 此章譏季氏非禮祭泰山也。季氏僭濫,已不能諫止也。孔子嘆其失禮,故曰嗚呼。泰山之神必不享季氏之祭;若其享之,則是不如林放也。 ——【論語註疏】 言神不享非禮,欲季氏知其無益而自止,又進林放以厲冉有也。——朱子 普通人如林放者,猶知問禮之本,泰山之神,豈不知禮?祭祀合乎禮,神始受之,否則不能受。季氏目無天子,目無國君,泰山肯接受嗎?孔子感嘆之後,不說季氏,而說泰山。聖人言語如此溫和。——李炳南 初心 論語,夫子與弟子教與學的合集,那相與論學之風,千年不息,九州學子聞其風而悅之。一段一個故事,老師有德行有脾性愛音樂,弟子愛學習有個性。一個個都是活生生的,溫暖的,光明的。這麼一群讀書人,實在!妙哉!今九州書院發心培養現代士君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踐行新中式雅致生活,【論語】是最好的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