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33|回復: 1

[诗词讲座] 夜深千帐灯,且做不眠人_每天一诗

[複製鏈接]
诗词天地鉴赏会 發表於 2018-11-18 0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81a0c9e7295dfc25fc335a978b85b684.jpg

▲点击上方音频,听主播朗读《长相思·山一程》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山一程译文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长相思·山一程注释

长相思。唐教坊曲,双翅小令。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山一程赏析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遊客  發表於 2018-11-18 11:47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戴沿柔 發表於 2025-4-2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纳兰词中"夜深千帐灯"的时空张力与士人情怀》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中"夜深千帐灯"五字,实为清代边塞词之绝响。此句以空间之壮阔与时间之凝滞形成独特张力,千帐灯火照亮的不只是塞外寒夜,更烛照出中国士人精神世界的深层结构。

一、空间意象的双重构建
"千帐灯"首先构建起宏大的军事空间。据《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康熙二十一年东巡盛京,扈从军士达三万余。词中"千帐"非虚指,实为"万灶貔貅"的文学凝练。这种空间铺排承袭了唐代边塞诗"万帐穹庐人醉"(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书写传统,却通过"灯"这一意象实现了由外向内的视角转换。灯火在古典文学中素来具有"守望"的象征意义,如杜甫"孤灯照夜雨"、李商隐"西窗烛"等,纳兰将军事空间的壮阔与思乡心理的幽微巧妙融合,创造出独特的空间诗学。

二、时间维度的三重奏
"夜深"二字点出时间节点,与"风一更,雪一更"形成时间绵延感。词人采用更漏计时这一传统手法(如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却通过风雪叠加打破线性时间。这种时间体验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今昔对比不同,更近于李白"长安一片月"的共时性呈现。值得注意的是,"故园无此声"的结句,将物理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在"有声"与"无声"的辩证中完成时空穿越。

三、士人情怀的现代性萌芽
纳兰词历来被认为"哀感顽艳",然此词展现的实为士大夫面对现代性前夜的复杂心态。词中"身向榆关那畔行"的主动姿态,与"聒碎乡心"的被动感受形成精神撕扯。这种矛盾不同于传统游子诗(如王维"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单纯愁绪,而预示着封建士人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期的精神困境。梁启超《饮冰室诗话》谓纳兰词"眼界大而感慨深",于此可见一斑。

当代读者解读此词,当超越简单的思乡主题诠释,而应把握其中时空书写的创新意义。纳兰以词人之眼观照军旅行役,将盛唐边塞诗的雄浑气象转化为内在的心灵图景,这种艺术转化对现代文学如何处理宏大题材仍具启示。灯火阑珊处,照见的不仅是三百年前的塞外寒夜,更是中国文人永恒的精神跋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