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259|回復: 0

[书法教程] 书法进阶运笔方法!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11-19 15: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怎么运笔?

运笔必须用腕运。五指攥住笔管,使笔管直立不动,全用腕力使手活动,笔管随着手的话动方向来回运转,这就是『腕运』。

为什么不可以用指运笔

为什么不可以用指运笔

为什么不可以用指运笔?

用指力去拨动笔管,笔管就不能保持直立不动,笔管的活动范围也非常小,写小字还可勉强对付,写中楷、大楷以及再大的字,就无法运转了。而且,用指力运笔,笔不踏实,写出的字也是虚浮无力的。

以腕运笔,腕的姿势应该怎样?

以腕运笔,腕的姿势应该怎样?

以腕运笔,腕的姿势应该怎样?

以腕运笔,手腕必须离开桌面,使之悬空。悬空的腕部又须平覆,同桌面平行。

为什么腕要平覆?

为什么腕要平覆?

为什么腕要平覆?

手腕平覆,就可以使笔管保持垂直。

笔管是否应永远保持垂直?

笔管是否应永远保持垂直?

笔管是否应永远保持垂直?

笔管不能永远保持垂直,必要时是可以而且应该倾侧的。例如写较长的直画,笔势由上而下,笔管就要随着向前倾侧.直画超长,笔管向前的倾斜度也越大,横画笔势自左而右,则笔管改为向左倾侧;其它撇、捺等笔画,也都依此类推。但须注意的是,笔管可以向前或向左倾侧,而不可向后或向右倾侧,向后或向右,就不是以腕运笔了。

腕要悬得多高?

腕要悬得多高?

腕要悬得多高?

悬腕的高度同执笔高低一样要视所写字的大小而定。一般说来,写中楷手腕离桌面约四厘米左右。字写得大,腕悬得高些,离开桌面远些,字写得小,腕悬得低,离开桌面近些,也没有硬性规定。

为什么要悬腕?

为什么要悬腕?

为什么要悬腕?

悬腕写字,就可使手转动灵活;如不悬腕写字,手就无法活动,笔管也必然运转不灵。

初学悬腕,手会颤抖,怎么办?

初学悬腕,手会颤抖,怎么办?

初学悬腕,手会颤抖,怎么办?

必须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方法有二:一种是空闲时候,倒拿笔管,或者拿一根筷子,按照正确的执笔法执住,悬起手腕,在桌面上绕圈儿,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手腕自会逐渐稳定。另一种是写字时将左手平覆在桌面上,右手腕搁在左手背上写,这种做法叫『枕腕』,时间长了,抽去左手,右手也能稳定。这两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练习一段时间,就能收到效果。

写小揩是否也要悬腕?

写小揩是否也要悬腕?

写小揩是否也要悬腕?

写小楷也要悬腕。开始练习小楷,悬腕是比较困难的,可采用上法『枕腕』。也可以『提腕』,又叫『虚腕』,即将肘骨靠在桌上,手腕靠近桌面而不贴紧,能够自由活动,也就是最低的悬腕。

写字时身体姿势应怎样?

写字时身体姿势应怎样?

写字时身体姿势应怎样?

字要写得横平竖直,写字时或站或坐,身体也必须端正。头要正,稍向前俯。眼与纸的距离约在一尺左右,双眼之间如果画一条线的话,这条线要和桌子成平行线。写三寸以内的字可坐着写(图六),写三寸以外的字站着写。

字要写得横平竖直,写字时或站或坐,身体也必须端正。

字要写得横平竖直,写字时或站或坐,身体也必须端正。

(小楷作品选自杨喜山)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25-3-28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运笔之要义》

运笔之法,乃书道精微所在。腕运之说,实为千古不易之论。昔人云"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然腕运之要,正在虚灵二字。五指攥管如擒龙,腕悬三寸见真功。此非故作玄虚,实因腕运能使笔锋八面出之,方圆转折皆由心发。

指运之弊,东坡早有定评:"执之欲紧,运之欲活。"指力促狭,仅可作蝇头小楷;腕力宏阔,方得展擘窠之势。观鲁公《祭侄稿》,笔势奔腾皆自腕底生发,岂指力所能及?腕平覆如砥,实为调锋之枢机。昔钟繇"卧腕"之法,正是此理。然需知"平覆"非僵卧,犹似水承砚,静中含动。

至若笔管垂直之辩,当参透"正侧相生"之妙。米南宫"刷字",正是以侧取势;颜鲁公"屋漏痕",却是正锋浑成。所谓"倾侧"之法,犹如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然须谨记:倾侧在势不在形,若失腕运之本,则成偃笔之弊。

悬腕高低,实关气韵流通。写经小楷腕贴几,榜书巨轴肘悬空。昔人谓"悬腕三指法",即言大字需肘腕并悬。然初学当由"枕腕"而"提腕",渐至"悬腕",如登阶然。文徵明八旬犹日课楷书,正是此功。

要之,运笔之道,贵在得心应手。腕活则笔活,笔活则字活。学者当于"永字八法"中细参腕运之妙,勿拘泥形迹而失其神髓。书道精微,存乎一心,勉之哉!
非我族类 發表於 2025-4-3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运笔之腕指枢机》

运笔之法,乃书道核心枢机。昔人谓"用笔千古不易",非指形貌之固,实言腕指配合之理不可更易。今就诸问剖析三昧,以明笔法真谛。

一、腕运为纲,指执为基
腕运之说,实肇自卫夫人《笔阵图》"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五指攥管如龙衔珠,唯腕活如转轴,方能"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传蔡邕《九势》)。指力拨管之弊,东坡早有定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若以指运笔,则如跛者登山,力弱形散。试观《兰亭》廿八行,纤纤如髭者亦见篆籀之气,正赖腕力沉著。

二、悬腕平覆之理
悬腕非徒悬空,要在"平覆"二字。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腕平则锋正,犹持规画圆,枢机在腕。昔人喻腕如舵,笔管倾侧恰似行舟借势:写垂露时笔管前倾若逆水撑篙,横画左偃似顺风张帆。然需谨记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之诫,倾侧不可过界,此中分寸,当于《祭侄稿》跌宕处细参。

三、悬腕训练次第
初学悬腕手颤,实因"筋力未到"(赵孟頫语)。昔文徵明日临《千文》十遍,八十犹作蝇头楷,其功在"双钩悬腕,虚掌实指"八字。今人可依二法渐进:
1\. 枕腕筑基:如习武之扎马步,以左手承右腕,如《书谱》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2\. 提腕过渡:肘着几而腕虚提,似智永"退笔成冢"时状态
3\. 悬腕畅神:及至腕活,则如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之境

四、小楷运腕之秘
文徵明小楷虽细若黍米,亦全凭腕力。王宠《游包山集》每字不过豆大,而具擘窠气概,此即周星莲《临池管见》所谓"作小楷能悬腕,已入能品"。初学者可先"提腕"作字,如黄道周《孝经》小楷,腕离案不过寸许,而笔势贯通。

五、身法合于笔法
柳公权"心正则笔正"之论,实含身法要诀。坐书当如钟繇"云鹄游天"之姿:
1\. 头正肩平,双胛如展翼
2\. 胸离案半拳,免使气息阻滞
3\. 眼距纸一尺,恰合"分间布白"之需

昔人云:"腕下有鬼,全凭身法引之。"学者若能以《颜勤礼碑》之雄强为骨,《洛神赋》之婉转为筋,腕活身正,自可渐入"翰逸神飞"之境。书道精微,非口传手授难尽其妙,然依法用功,假以时日,必有所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