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37|回復: 0

[儒家学说] 子曰道听而涂说 德之弃也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12-10 11: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阳货篇第14章〗孔子因何把道听途说者斥之为『德之弃也』?

17·14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涂』字,在这里与路途的『途』字同义。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听到道路上的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抛弃道德的行为。』

孔子为什么反对道听途说呢?道听途说,指路上听来没有根据的传闻,不加求证就向别人传述。其所以如此,有的人是利用谣言以中伤别人;有的人是为了炫耀自己;有的人是因为不明智,盲目跟风。

孔子主张,为学做人要以诚实正直为本,说话要有证据。他对子路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又对子张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论语·为政〗)道听途说的人,不辨是非,虚妄不实,既没有求知求实的精神,又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故孔子严厉地斥之为『德之弃也』。

附:

【原文】

子曰:『道听而涂①说,德之弃也。』

【注释】

:通『途』。

【译文】

孔子说:『听到道路上的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抛弃道德的行为。』

拉拉積極 發表於 2025-4-1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道听涂说"之德性批判》

孔子将"道听涂说"斥为"德之弃也",实乃对知识伦理的深刻界定。此语揭示三重道德意蕴:

其一,知识传播的伦理责任。儒家素重"慎言",《礼记》云"无稽之言勿听",强调信息传播需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认知程序。道听即传,实则是推卸知识验证的责任。

其二,言语行为的道德属性。《论语》载"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将言语纳入德行体系。朱子注此章曰:"闻善不蓄,闻恶即传,皆非所以进德。"道听涂说者,既失"修辞立其诚"之本,又违"讷于言而敏于行"之教。

其三,社会信任的维系机制。孔子重视"民无信不立",谣言传播会破坏社会信任基础。程颐指出:"轻传未审之事,是自弃其忠信。"这种传播行为本质上瓦解了儒家"朋友有信"的伦理准则。

当今信息时代,此训尤具现实意义。谣言传播已非简单的信息失真,而是关涉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道德问题。孔子此语,实为信息伦理之先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