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63|回復: 1

[考古文物] 大方县济火碑辨伪

  [複製鏈接]
儒家公羊学 發表於 2018-12-16 11: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题:所谓蜀汉彝文古碑【济火碑】又名【妥阿哲纪功碑】辨伪

济火碑-妥阿哲纪功碑

济火碑-妥阿哲纪功碑

济火碑-妥阿哲纪功碑

【济火碑】又名【妥阿哲纪功碑】,现收藏于毕节市大方县奢香博物馆内,此碑长期以来被宣传成是中国所发现最古老的彝文碑刻,距今1700多年历史,为蜀汉建兴丙午年(蜀汉建兴四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彝族部落首领济火(又名妥阿哲】与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敖家包包会盟所立纪念碑或纪功碑。碑文叙述蜀汉时贵州省大方县彝族首领济火迎接诸葛亮进入贵州,并协助诸葛亮攻打孟获有功,受封为罗甸国王之事。由于此碑被宣传成是蜀汉时所立彝文古碑,所以部分学者将彝文产生的历史追溯到汉代,乃至又上溯到夏朝或距今已一万年时间。

【济火碑】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文化馆在1981年的文物普查中,于县城西24公里处的响水柯家桥一农民的菜地边发现。碑为砂石质,右上角已残。横长方形、高0.52米、长0.65米。碑文全部为阴刻彝文,尚存174字,经毕节地区民委彝文翻译组罗国义翻译如下: 『……世间……祭祖场……心令修……鞭与骑……居于显贵地位,握有大权。用楚吐城制的名帛,祭奠自己的祖宗,于是进占了四十六个山庄。按卧龙先生的谋略,联结勿阿纳的后裔,攻城如摧枯拉朽;野战则呐喊逞强。与汉官同心协力,助帝出征,视为贤能老臣。在楚敖山设宴,给卧龙先生接风。与之结盟。本帅所统率的人,都听命令,若有反叛之心,叫他不得好结果。红日东升就出发,分三路进军,大帅领中军,对叛逆者进行征讨之后,捷报频频传来,本帅很高兴。彝君长的江山多么绚丽,阿哲家的辖地将永世繁荣,如阳光灿烂,堪称乐土。攻打孟获是我们参与的,穿着皇帝家赠给的冠冕袍带,俨然一位王侯。于建兴丙午年封韵酬功。世世雄长于此地』。

按:关于蜀汉时期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彝族部落首领济火(又名妥阿哲)其人其事,在历代正史中全无记载。【济火碑】被宣传成是蜀汉时期彝文古碑,但此碑存在颇多疑点与违背史实之处,兹列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一、史学界一般认为彝文产生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代。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彝文产生于唐代,根据明清时期云南、贵州地方志书中所说,彝文是唐代云南马龙州彝族人阿町隐居山谷中所创,『字如蝌蚪,二年始成,字母千八百四十有奇,夷人奉为书祖,号韪书,又名爨文』。明代以来的贵州彝文典籍亦持此说。不论是产生于宋元说,还是产生于唐代说,彝文在明代以后才走向成熟,则是史学界无争议的。既然彝文是唐宋以后才产生,明清以后才成熟,又何来蜀汉时期的彝文古碑?

二、今天能够看到的彝文作品,均为明清时期的产物,其中包括彝文典籍、碑刻、铜钟铭文等。贵州六枝特区新场区的【拦龙桥彝文摩崖碑记】,因无具体年代落款,被宣传成是南宋以前的东西,但其真正产生的年代,实际上并无定论。又云南昭通张希鲁所收藏之『以诺印』拓片、云南昭通『蛙钮铜印』和贵州赫章县发现的『铜质擂钵』上的文字,是否为彝文,至今并无定论。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些文字不是彝文。【济火碑】被宣传成是蜀汉时彝文古碑,距今已1700多年,那么何以在此后1000年时间内再无此类彝文作品,而要到了明代以后又才再次大量出现?其文字传承的断层何以长达千年?这从古代文化的传承沿袭上是讲不通的。

三、【济火碑】为砂石质碑,这种石材硬度不高容易镌刻,却不耐风化。明朝时期西南地区保存至今的砂石质碑,很多字迹已经风化剥落,不能辨识。【南诏德化碑】是唐代宗大历元年所立,时间比【济火碑】晚了500多年,正面碑文原有3800多个字,由于风化,现仅存256个字。而这块蜀汉时的彝文古碑立于荒郊野外,虽右上角已残,剩余174个字尚能清晰辨识,这当真是存在了1700多年的古碑?

四、蜀汉时贵州大方县彝族首领济火(又名妥阿哲)其人其事,历代正史中全无记载。【济火碑】中所述事迹也与诸葛亮南征的历史不符。据【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记载:『建兴三年春,亮南征,自安上(今四川屏山县)由水路入越巂(今四川西昌)。别遣马忠伐牂柯(今贵州贵阳),李恢向益州(今云南晋宁),以犍为(在今四川彭山)太守广汉王士为益州太守。高定元自旄牛(今四川汉源县九襄镇)、定笮(今四川盐源县)、卑水(今四川昭觉县)多为垒守。亮欲俟定元军众集合,并讨之,军卑水。定元部曲杀雍闿及士庶等,孟获代闿为主。亮既斩定元,而马忠破牂柯,李恢败于南中。夏五月,亮渡泸(泸水,即金沙江),进征益州。生虏孟获,置军中,问曰:『我军如何?』获对曰:『恨不相知,公易胜耳。』亮以方务在北,而南中好叛乱,宜穷其诈,乃赦获使还,合军更战。凡七虏七赦。获等心服,夷汉亦思反善。亮复问获,获对曰:「明公,天威也,边民长不为恶矣。」秋,遂平四郡。』【三国志】对诸葛亮南征记载较为简略,不及【华阳国志】详细,但记载了诸葛亮在建兴三年十二月回到成都。诸葛亮自己在【出师表】中亦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则诸葛亮之南征,是从成都走岷江水路到达乐山,又沿水路到达宜宾地区的屏山县,从屏山进入今凉山州境内,然后屯兵于昭觉县,与西昌地区的叛乱首领高定在此决战,杀高定。之前从云南来的雍闿已经在西昌被高定的部下杀死,孟获于是率领雍凯的部队逃回云南,诸葛亮率部追击,建兴三年五月从川南渡过金沙江,进入云南,在今昆明地区俘虏孟获,并七擒七纵,孟获心悦诚服,到当年秋天,南中的叛乱已彻底平定,诸葛亮率部班师,于十二月返回成都。于此可知,诸葛亮南征,并未到过贵州。率部到贵州平叛的,只是蜀国将领马忠。

诸葛亮既然并未到过贵州,何来与贵州毕节市大方县彝族首领济火(妥阿哲)在七星关敖家包包结盟,得济火帮助攻打孟获,后又封济火为罗甸国王并立此纪念碑之事?又【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孟获是建宁郡人,即今云南曲靖人,他也没有到过贵州,他与雍闿从云南领兵北上四川西昌,因与高定所部发生冲突,雍闿被杀,他遂率部逃回云南。诸葛亮五月份渡过金沙江,在昆明地区七擒七纵孟获,到秋天战事就已彻底平息。又何来孟获与远在贵州毕节地区的彝族首领济火交战之事?

济火其人其事,不见于古代正史中的记载。仅于明清以后,出现于贵州地方志书,并被辗转传抄。实际上关于济火与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贵州七星关结盟,帮助蜀军攻打孟获,并被诸葛亮封为罗甸国王之事,最早是出现于贵州水西彝族土司安氏明代所撰之家谱,其内容乃是受【三国演义】所启发,中国西南民族学之父方国瑜先生在【彝族史稿】中曾专门做了论述。水西安氏土司自称是济火后人,故杜撰此说,后来才被贵州的地方志书所抄袭,并以讹传讹。

结论:所谓蜀汉彝文古碑【济火碑】又名【妥阿哲纪功碑】中所述内容,乃为明朝以后贵州水西彝族土司安氏为夸耀其家族历史而虚构的事迹。其碑亦为安氏在明代以后虚构家史时所伪造,并非是蜀汉时期真的有这样一块彝文纪念碑保存至今。此碑既为伪碑,若历史工作者再以此为『证据』来编造彝族历史和中国古代史,就更不应该了!​​​

已绑定手机
YYKOP 發表於 2022-12-7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长知识了,感谢楼主分享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