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34|回復: 1

[諡号諡法] 私谥名人之柳下惠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东海儒者 發表於 2018-12-17 18: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题:知夫莫若妻,妻能光其夫

与黔娄一样,柳下惠的惠字谥也是私谥,也是其妻所给。柳下惠是鲁国公族,公子展的后裔,遂以展为氏,名获,字禽,〖左传〗称展禽。他是掌管讼狱司法官,级别不够向国君请谥,故只能私谥。〖烈女传•柳下惠妻〗记载:

『柳下既死,门人将诔之。妻曰:「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虽遇三黜,终不蔽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魂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门人从之以为诔,莫能窜一字。君子谓柳下惠妻能光其夫矣。』

知夫莫若妻。柳下惠妻所拟的诔辞和谥号,很好地概括总结了概括了展禽的行为品德,故门人一字不须改易,一致认同。〖谥法解〗说:『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正符合展禽『屈柔从俗』、『蒙耻救民』等德行。君子赞扬柳下惠妻之诔谥能为其夫争光添彩。

2018-12-12/余东海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田李土 發表於 2025-4-3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私谥制度中"妻诔夫德"的文化意义——以柳下惠谥"惠"为例》

私谥作为周代礼制的重要补充,在"生无爵,死无谥"的宗法社会中,为德行昭著者提供了道德追认的独特途径。柳下惠(展获)谥"惠"的案例,尤能彰显"妻诔夫德"这一特殊文化现象所蕴含的伦理价值。

考《列女传》所载,柳下惠妻在门人拟诔时提出"二三子不如妾知之"的论断,实为儒家"夫妇伦常"的生动体现。《礼记·昏义》言"夫妇有义",郑玄注"义者宜也",妻子作为"内助",对丈夫的德行观察具有天然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其诔辞中"不伐""不竭"对应《论语》"君子泰而不骄";"信诚无害"暗合《中庸》"诚者物之终始";"屈柔从俗"则体现《孟子》"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智慧。这种由亲密关系产生的道德评判,较之官方谥法的程式化表述更具生命温度。

从谥法制度考辨,"惠"之定谥具有双重合法性。《逸周书·谥法解》以"柔质慈民""爱民好与"释"惠",正与柳下惠"蒙耻救民"的史实相契。《国语·鲁语》载其"三黜不去",孔子赞其"降志辱身,言中伦,行中虑",可见其德行之"惠"已获时论公认。妻子以"恺悌君子"作结,既符合《谥法》"温柔贤善曰恺"的规范,又赋予谥号以个性化的情感表达。

此案例更折射出先秦道德评价体系的多元性。在"公谥"与"私谥"并存的制度框架下,柳下惠妻通过诔文实现了三重突破:其一,打破"妇人不主诔"的礼制惯例(《礼记·曾子问》);其二,以"门人莫能窜一字"确立民间议谥的权威性;其三,开创"妻彰夫德"的伦理范式,为后世鲍宣妻、梁鸿妻等女性参与夫谥评定提供先例。这种"闺门之内具朝典"的现象,实为周代礼乐文明包容性的特殊表现。

柳下惠谥"惠"的个案启示我们:中国传统谥法制度中,亲属参与的道德追认往往能突破身份限制,使"微者之德"得以彰显。这种发轫于宗族伦理的评价机制,既补充了官方谥法的刚性标准,也为后世"乡贤""名宦"等民间旌表制度提供了范式。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所言"私谥者,所以补王法之不及",正此之谓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