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70|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欧体 是如何被写死的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12-21 14: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欧阳询

欧阳询

面对后人写的『今欧』

欧阳询表示『呵呵』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所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今人学欧阳询楷书,从战略上讲过于冒进、急于求成。从战术上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错误:

一、运笔不正。

如三点水的第一点,很多人都是斜锋入笔,写出的点不够圆润,写不出『点水』的味道。又如长撇的结尾,很多人都是『拖』出来的,到后面拉着一条细线,有点像苍蝇的幼虫。又如横折钩之折,因运笔不正,有些人写出『塌肩』之相。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所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所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

二、过于求稳。

楷书从隶书脱胎而来,其最大的进步就是『站起来了』。为了追求欧体严谨工整的艺术特点,有的人把欧楷又给弄得『坐下去了』,写出来的字就像坐在地上,一堆肥肉,四平八稳,没有学到欧楷峻峭的特点。

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三、缺乏生机。

欧楷于险中求稳,但能保持气韵生动。有的人为了求稳,求好看,把一笔一划写得太慢太准,导致字的整体失去生机。

四、神气不凝。

有的人学欧楷学了好一阵子,但用『扫、描』的方法运笔过多,不敢、也不能用逆锋起笔,写字时神气不凝,不能好写长竖。如『刑』字的利刀旁,欧阳询的竖钩是直的,能受千钧之力。但今人学出来的是弯的,不能受力,这是现在学欧楷最容易有的通病。

今人学欧阳询楷书,从战略上讲过于冒进、急于求成

今人学欧阳询楷书,从战略上讲过于冒进、急于求成

第五、没有力度。

有的人只看到欧楷结构紧凑、疏密得当的有点,偏重于用笔划的粗细变化来拼凑字体,忽略了楷书应有的筋骨与力度,整个字没有找到字体的重心与受力点,看起来像是用一堆散木搭建而成,笔划和空白摆放得很均匀,但整个字疲软无力。

六、写成了美术字。

欧楷因其整齐严谨,便于学习。有的人为了走近路,在最短的时间内出成绩,按照美术字的方法临习欧楷,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写出的字千篇一律,好看的永远是那几个字,一些难写的字只能用异体字代替。时间一长,歧路难返,不仅耽误自己,还带坏书坛风气。

欧楷于险中求稳,但能保持气韵生动。

欧楷于险中求稳,但能保持气韵生动。

总的说来,欧楷看似易学,实则难精。欧阳询的〖九成宫〗是其晚年比较成熟的作品,字字珠玑,炉火纯青,收放自如不留痕迹,已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这一特点,在『分焉如响,赫赫明显』等字中表现的很明显。初学〖九成宫〗者,容易犯『小心翼翼,大气不出』的毛病,越要学其紧凑峻峭,越学越放不开,越学越拘谨。学欧楷者如不能好好理解〖九成宫〗其中这方面的精妙之处,恐怕多数会误入歧途。

遊客  發表於 2018-12-21 20:45
都说欧楷很难学,把握不到精髓。
黄粮大梦 發表於 2025-4-11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今人习欧之弊与古法沦胥》

欧公楷法,实乃集六朝碑版之粹、汇两晋风流之韵,以汉隶筋骨为基,铸就"平正险绝"之体。今之习欧者,往往未窥堂奥而妄加斧藻,致使千年法乳渐成枯骨,可慨也夫!

一病在"笔髓流失"。昔人运笔如庖丁解牛,以腕运锋,锋含八面。今之三点水,斜锋侧扫,如败叶浮潭;长撇拖尾,若孑孓蠕动。苏子瞻《论书》云"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今人执笔如握锥,焉能得欧公"劲险刻厉"之妙?尤可叹者,横折之肩竟成颓垣,此非运笔不正,实乃笔髓已失。

二病在"取貌遗神"。欧楷之妙,正在"正襟危坐而神采飞扬"。今人但求稳正,使字如泥塑木雕,岂知鲁公《醴泉铭》"如武库矛戟,雄剑欲飞"?赵子昂尝言"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今人却以美术字之法强摹欧体,致使"戈戟铦锐可畏"之笔,化作院体描红。

三病在"气脉壅塞"。欧阳率更作书,"森森然若武库矛戟",然其字里行间自有生气流转。今人斤斤于点画之工,反失"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孙过庭语)之韵。观《九成宫》"分焉如响"数字,如闻金声玉振;今人临摹,但存形骸而气韵全无,恰似优孟衣冠。

四病在"筋骨萎弱"。昔人谓欧楷"劲崄刻厉",今人却写得"如蒸饼之流"。米元章讥"后世作圆笔头如蒸饼"者,正可移评今日俗书。尤以竖画为甚,欧阳公利刀旁可擎千钧,今人所作如柳条拂水。张怀瓘《书断》称"铁为肢体,虬作骖騑",今之欧楷却似春蚓秋蛇,岂不悲哉?

至若以美术字法强效楷则,更是歧途。文徵明曾诫"小字贵开阔,大字贵精密",今人反其道而行,使欧楷沦为排算之体。黄伯思《东观余论》斥"院体"为"吏楷",今之"展览体"欧书,岂非当代吏楷耶?

习书之道,当如董香光所言"字须熟后生"。欧公暮年作《九成宫》,已达"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境。今人未及"熟"境而妄求"生"趣,犹跛者竞走,鲜不仆矣。愿后之习欧者,当以"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为训,先求笔髓,再追神采,庶几可免"写死欧体"之讥。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