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76|回復: 1

[诗词讲座] 一阳来复

[複製鏈接]
典故里的中国 發表於 2018-12-22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易经》复卦:震下坤上。

从上往下俱是阴爻,阴盛止于至极,一缕阳气从升于底爻,此则所谓一阳来复。

复卦卦辞:复,亨,利用攸往。

卦象之于人事,则,困难止于至重,始于反弹,否极泰来,是谓之吉。

节令赋 12月22日 冬至

时辰:12月22日06:22:38,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日短之至。

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耕牛满地走。

冬至就是一九的起点,是至阴之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结

冬至是六阴寒冷之极的时节,因为寒冷,蚯蚓相互交结缠绕得像一团绳子。

二候麋角解

麋,又叫做麋鹿。体型比鹿小。麋性属阳。冬至时阳气已开始发生,麋感到阳气生,头上的角便脱落了。

三候水泉动

水属阳性,也是因阳而生的,所以逢阳气必动。冬至时,一阳已生,所以说,水泉到此时就开始化冻流动起来。

风临阁

立于九天之下,矗于长江之滨。

落霞辉煌,孤鹜翱翔,苇色青青青飘荡,衣袂白白白流香。

楼前的驿道,早已没了连天碧草,却犹可想见横笛霜天,裂石穿空,梅花惊作黄昏雪。

烟水生寒,风霜无情,夜雾的清凉溅湿我们的面容,我们伫立在满江的灯火前,一阵风声惊起一缕旧梦,一缕旧梦唤起一片思恋。是青海湖白雪茫茫的长天,是三怙主圣山苍苍的悠远,是念青松赞林寺金色的草原,情在咫尺,人在天涯。

我们辗转于苍茫红尘,阅尽悲欢。

风临阁上逢冬至,今宵休惊,举杯一笑寄萍踪。

江山如醉啊,谁与我归?人静也,一曲吹落江楼月。

【临江仙 冬至风临阁问情】

今宵休惊高宴处,风临阁上云峰。举杯一笑向寒冬。窗前烟雨梦,江中西风同。 试问海棠溪何在,楼外几许残容。等闲曲子打船篷。把酒寄萍踪,归去有孤鸿。

文字作者:夏雨

天生审力 發表於 2025-4-3 16:18 | 顯示全部樓層
《复卦》一阳来复的哲学意蕴与冬至节令的文化阐释

《周易》复卦(䷗)作为二十四消息卦之一,其震下坤上的卦象结构蕴含着深刻的宇宙观与生命哲学。郑玄《易纬乾凿度》云:"阴气之极,则阳气复生",此卦最下爻的阳爻(初九)在五阴爻之上微弱升起,恰如邵雍《皇极经世》所言"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揭示出阴阳消长的根本规律。

从卦辞"亨,利用攸往"的训释来看,王弼注曰"复者,反本之谓也",孔颖达疏进一步阐明"阳气反复而得亨通"。这种"反本复始"的哲学,在冬至节气得到完美印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此时太阳抵达黄经270度,形成"日南至"的天文现象。但正如京房《易传》所言"极则反,盛则衰",阴气至极之际恰是阳气萌发之始。

冬至三候的物候特征生动诠释了这一哲学:
1. 蚯蚓结:阴气凝滞使地虫蜷曲,却暗含阳气蓄势待发之象;
2. 麋角解:《淮南子·时则训》注"麋角解者,阳兽感阳气而角堕",印证《礼记·月令》"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的阳动记载;
3. 水泉动:王祯《农书》称"水者阳之津",此时虽地表严寒,但地下阳气已推动水脉暗涌。

民间"九九消寒"谚语系统更构建出完整的阳气生长叙事:从"一九二九不出手"的阴极阶段,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的阳气升腾,最终"九九耕牛满地走"完成阴阳转换。这种物候观察与《周易》"七日来复"的周期理论高度契合,体现中国人"观物取象"的思维特质。

风临阁的暮色描写,实为复卦意象的艺术呈现。"满江灯火"对应初九阳爻的微明,"裂石穿空"的笛声暗喻震卦的发动之力。这种文学表达与《文心雕龙》"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的美学原则相通,将易理转化为可感的审美体验。

要之,复卦揭示的"一阳来复"之理,既是宇宙运行的规律,也是人事兴衰的隐喻。程颐《伊川易传》谓"复者阳复,为君子道长之时",这种在至暗时刻守望光明的智慧,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冬至作为历法节点与哲学象征的双重意义,完美诠释了天道与人道的深刻统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