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53|回復: 1

[講古] 未解之谜·古墓中的神秘人骨

[複製鏈接]
中国历史网 發表於 2018-12-23 13: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周边历代墓葬丰富,特别是城北的邙山,到处是古墓。

唐诗人王建〖北邙行〗诗开头即称:『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沈佺期〖邙山〗一诗亦称:『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

唐诗人王建〖北邙行〗诗开头即称:『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

唐诗人王建〖北邙行〗诗开头即称:『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

因为邙山墓多,古今盗墓者都盯上了这里。不只盗墓者喜欢光顾邙山,这里也是重要的考古实习基地。1953年8月,时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了第二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

89名学员结束课堂学习后,便来到邙山实习,实地发掘。这批学员很幸运,都是共和国考古专家带着的,时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亲自给学员讲授田野考古学,然后在洛阳西北郊烧沟附近的基本建设地区实地发掘。

这一片地方墓葬很多,如一块地方仅约200平方米,就发现了28座古墓。许多墓被后代埋的墓破坏。可见当年这里的墓葬是非常稠密的,『北邙山头少闲土』一说不虚。

沈佺期〖邙山〗一诗亦称:『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沈佺期〖邙山〗一诗亦称:『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因为邙山墓多,古今盗墓者都盯上了这里

因为邙山墓多,古今盗墓者都盯上了这里

从当年9月27日,到10月15日,19天里共发掘出了战国和汉朝墓葬59座。

据王仲殊〖洛阳烧沟附近的战国墓葬〗一文,实习收获很大,学员们掌握了辨认土色、开掘墓坑、清理墓底以及照相、绘图、测量等,在全部考古发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各种技术。

发掘出的59个墓,编号从601-659,其中632号墓与638号墓是汉墓,其他57座均是战国时期墓葬。

不只盗墓者喜欢光顾邙山,这里也是重要的考古实习基地

不只盗墓者喜欢光顾邙山,这里也是重要的考古实习基地

王仲殊〖洛阳烧沟附近的战国墓葬〗

王仲殊〖洛阳烧沟附近的战国墓葬〗

在59座墓中,有一些墓已遭盗掘破坏。612号墓被盗得最严重,墓室大部分被翻乱,人骨架被毁坏。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填土和乱土中发现了不少随葬品,是不是盗墓时怕被发现紧张所致?

盗此墓者不是近代人,是古代盗墓者,另有两座是近代人盗掘的。这些墓分为竖穴墓和洞室墓两种,以竖穴墓为多。竖穴墓和洞室墓也是邙山古今民间墓两种最主要葬法。

竖穴墓,就是从地面,直接向下挖出长方形竖穴下葬。

竖穴墓,就是从地面,直接向下挖出长方形竖穴下葬

竖穴墓,就是从地面,直接向下挖出长方形竖穴下葬

洞室墓要讲究些,是在竖穴基础上形成的,由一个竖穴和一个洞室组成。棺材或尸体直接放在洞室内,竖穴中不置葬具和随葬品,仅是开辟洞室和下葬时使用的空间,相当于墓道的作用。

这些墓葬中,不论是竖穴墓还是洞室墓,都是单身葬,每个墓里只有一具人骨架。葬式与现代流行的仰身直肢葬不同,一般是仰身屈肢葬。这次考古实习没有重大考古发现,但也遇到一个不解之谜。

不解出现在640号墓上,墓主之外,在填土又发现了一具人骨架。该墓深近5米,墓底椁室中葬了一个人。但在自地表向下挖了约1.5米后,从填土中发现了一具人骨架。这,会是谁呢?

洞室墓要讲究些,是在竖穴基础上形成的,由一个竖穴和一个洞室组成。

洞室墓要讲究些,是在竖穴基础上形成的,由一个竖穴和一个洞室组成。

可以肯定的是,填土中那具骨架不是墓主人,两者也不是合葬的关系,更不可能是后来葬入的。墓壁没有破坏的情形,人骨架周围填土是夯打过的,是与墓主同时埋下的,没有二次挖掘的迹象。

虽然这具人骨架不是墓主人,但可以推测其属于640 号墓无疑,那么他与墓主是什么关系?

此人没有葬具,面部向下,是俯身葬,此人骨架右上肢骨向后伸直,左上肢骨伸向右侧而被压在胸下,两脚分开。这样的葬姿也特奇怪,与发现的仰身屈肢葬明显不同,应该是一个例外。

面部向下,是俯身葬

面部向下,是俯身葬

考古简报认为,这可能是一位殉葬者。这一推测是有道理的,那么,如果是殉葬者,是自愿殉死的,还是被弄死的?

当然,也不排除是意外死亡和其他原因致死。

当地文物部门2003年开始对邙山陵墓群进行普查

当地文物部门2003年开始对邙山陵墓群进行普查

当地文物部门2003年开始对邙山陵墓群进行普查,到2007年结束,原先有的960多座封土墓,仅剩下330多座,三分之二都消失了。2007年之后,文物部门再复查发现,古墓正在以每年七八座的速度消失,『工业生产、百姓生活、自然破坏都是原因。』

比如老百姓为了耕地,将大冢一点点地『蚕食』,仅朱家仓村一村,原有的100多个墓冢骤减至10多个。

破坏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保护不力。一名知情者向记者反映,国家级保护文物每年都有专项维护资金,但基本没见有什么保护措施,连每个陵墓的主人都没法查明。

遊客  發表於 2019-1-8 08:23
破坏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保护不力。一名知情者向记者反映,国家级保护文物每年都有专项维护资金,但基本没见有什么保护措施,连每个陵墓的主人都没法查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