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85|回復: 1

[医药临床] 肝气虚与肝阳虚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1-12 19: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刘某,女,42岁。2004年诉:肋痛肋胀3月余,口苦心烦、夜寐多梦、易惊、疲乏无力等。笔者认为患者病部位在肝,疑有肝气虚弱之象。但中医有肝无补气之说,症虽有虚,仍当以舒肝养血为治。故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出入调治。患者服用后,诸症未减,更增有心悸、多汗、失眠等。细诊其脉,两关脉弦细,两寸脉不足。认为属肝气不足之象。当以补气之药治之。立方:党参、炒枣仁、生口芪、生地、白芍、茯苓、柴胡、山萸肉、枸杞子、甘草。患者服药4剂而愈。

中医治病重在辨证,中医的理、法、方、药,是贯穿一线的。中医虽有肝无气虚、阳虚理论,认为肝之病变均属实症,而虚症只有肝阴虚、肝血虚。并且对治疗肝阴虚,也多从『已癸同源』着手。故临床中对于肝病,多用攻伐迭进苦寒,往往致肝气肝阳虚弱。在妇科病,常见月经不调,肋痛,痛经、眩晕发生。对于此类病人,要以益气温阳。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中医脏象理论。对于肝之实证,治疗之时,也要考虑到肝气虚、肝阳虚之病机,药达病所。(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明月圆缺 發表於 2025-4-8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肝气虚与肝阳虚辨治发微——兼论"肝无补法"之局限

观王金亮医师此案,实为肝气虚证辨治之典范。患者初现胁痛胁胀、口苦心烦诸症,医者囿于"肝无补气"之说,径投疏肝解郁之剂,反致心悸多汗等变证。后细察关脉弦细、寸脉不足,断为肝气虚弱,改投益气养肝方药,四剂而愈。此案揭示了肝气虚证客观存在,亦暴露出传统肝病理论之局限。

考"肝无补法"之说,肇端于《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论,经张子和"肝无补法,补肾即所以补肝"而强化。然细究之,此说乃针对肝之特性而立,非谓肝无虚证。《灵枢·本神》明言"肝气虚则恐",王冰注《素问》亦云"肝虚则目䀮䀮无所见",足见古籍早有肝虚之论。肝主疏泄,其用属阳;肝藏血,其体属阴。故肝虚当分气、阳、血、阴四端,岂可独执阴虚血虚而遗气虚阳虚耶?

肝气虚证常见胁肋隐痛、精神萎靡、胆怯易惊、脉弱无力等症,与肝郁实证之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脉弦有力迥异。肝阳虚则更见畏寒肢冷、筋脉挛急、女子经迟色淡等寒象。本案患者初诊即现疲乏无力、脉象不足等虚象,医者惑于成说,未敢直补,反致虚者更虚。后以党参、黄芪补肝气,枣仁、山萸肉敛肝魂,佐柴胡升发少阳春生之气,终获良效。此正合张锡纯"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者,重用黄芪为主"之经验。

妇科经带胎产诸疾,尤多见肝气虚证。女子以肝为先天,经孕产乳皆耗气血。若过用香燥疏泄,必致肝气愈虚。余临证见月经愆期、经行眩晕、产后抑郁等症,凡属肝气虚者,恒以黄芪建中汤、保元汤加减,佐以枸杞、山萸肉等酸甘化阴之品,每收奇效。即如肝郁之证,亦当辨虚实,虚郁者当补中寓疏,可参明代薛己补中益气汤加栀子、丹皮法。

今人治肝病,多执"肝炎皆属湿热"之见,堆砌苦寒;遇情志病则浪投疏泄,致肝气日削。观叶天士医案,治肝虚每用人参、茯苓、小麦甘缓补益;张景岳更创补肝散专治肝气虚寒。古人经验斑斑可考,吾辈当破除成见,以脉证为凭。肝气虚者补其气,肝阳虚者温其阳,方为圆机活法。然补肝之法贵在温润,切忌刚燥;升发少阳之气,当佐敛降,方无拔根之虞。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