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17|回復: 7

[政治史学] 七旬已逝,知者几许?(转载)

  [複製鏈接]
相提子 發表於 2010-4-21 21: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七旬已逝,知者几许?

七旬已逝,几人知道同盟国二次大战中国战区最高司令是蒋介石。

七旬已逝,几人知道在内战中“恶贯满盈”的“中美合作所”在抗战中是盟军重要的情报机关。几人知道被影视作品塑造成恶魔的张灵甫是抗战名将,曾经在抗战中丢了一条腿。 (在然后的“解放”战争宣传中,这条丢掉的一条腿又自己长出来了。)

七旬已逝,几人知道抗战中唯一全歼日本师团的战役-万家岭大捷。几人知道歼敌13余万人的三次长沙会战。

七旬已逝,几人知道抗战中被日本人认为仅有的两次中国军队的勇猛程度要超过自己的战役之一的桂林保卫战(另一次为昆仑关战役日军第5师团被中央军第5军击败)。

七旬已逝,几人知道随枣会战中士兵以血肉之躯与敌人坦克相搏斗,官兵竟攀登敌人的坦克之上,以手榴弹向车里投掷,作战之勇敢与牺牲之壮烈,笔难尽述。

七旬已逝,几人知道抗战期间战线最长的会战-武汉会战。几人知道在武汉曾经上演了一场规模仅次于英德伦敦空战的武汉空战,几人知道宋美玲女士为鼓舞官兵士气五次赶赴武汉前线差点被日本人炸死。

七旬已逝,也许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认真的想过为什么作为中流砥柱的领袖在抗战期间除了一篇论持久战和几次讲话外几乎没有其他作为。他从来没有上过一次抗战前线,从来没有直接或间接的指挥过一场对日作战?(说的漂亮不等于做的漂亮)

七旬已逝,在大陆的主流媒体和教科书上没有把抗日战争的所有战役完整的介绍过一次,甚至连起码的大事记也没有。

七旬已逝,几人看过日本的投降书?难道就是因为上面写着大日本皇军向国民**投降向蒋委员长投降之类的字眼?

七旬已逝,几人知道8月15日对这个百年来饱受屈辱的国家意味着什么?

七旬已逝,也许我们自己对那场战争都已经遗忘的差不多了。在一次纪念抗战六十周年的访谈节目中中央台邀请到了几位飞虎队,那几位老飞机员显然有点 “不识时务”,大谈特谈当时怎么与国民**和国军合作抗日的,说的是口若悬河,激情澎湃,丝毫不顾忌中国执政党的脸面。也许是谈的太多了,于是主持人插话,问他们当时有没有听说“延安”“*”和“毛泽东”,那些傻了巴几的美国老兵一个劲的摇头,场面有些尴尬。这个节目在中央九套播出过,看过的朋友应该都清楚。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白严松在台湾访问连战时的情景,当连战谈到抗日的时候紧张的气氛再次出现,我们的小白拼命将连主席的话头打住,场面甚是好笑。我想问一句:难道抗战的历史真相就真的那么可怕?真会威胁到政局的稳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我们过去的宣传真的是有“问题”了。

七十年后的今天,大多国人只知道平型关、百团大战,卢沟桥、台儿庄、再加上南京大屠杀,要知道这几场的作战都是中日战争中的次要作战,甚至连会战都谈不上。假如国人自己都搞不懂抗日战争的历史的主流与重心,日本人当然也就乐得敷衍混过了。假如中国只靠「麻雀战争」、「地道战」、「地雷战」来对抗日本的大军,中国哪里会有出席开罗会议、发表波茨坦宣言、成为联合国创始四强、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与资格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去年诺曼底纪念仪式上佩戴着勋章,意气风发的二战老兵.

究竟是什么使我们一次次把阶级矛盾凌驾于民族矛盾之上。难道所谓的“意思形态”真的能把中国人的心理扭曲到如此地步.往者虽已逝,来者犹可追。那些国军的抗日老战士应该得到尊重,哪怕是迟到的尊重。这份记忆属于他们,也属于这个国家,属于这个民族,属于子孙后代。但我们错过了,错过了最后弥补遗憾的机会。也许是出于某种压力或心理,对那场战争我们正在遗忘,而且是有“组织”的,有“选择性”的集体遗忘。
 樓主| 相提子 發表於 2010-4-21 21:16 | 顯示全部樓層
逝去了,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下
 樓主| 相提子 發表於 2010-4-21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历史过去了, 还有几个国人不知道胜者王侯败者寇……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0-4-21 21:36 | 顯示全部樓層
向所有民族英雄敬礼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0-4-21 22:05 | 顯示全部樓層
胜者王侯败者寇
 樓主| 相提子 發表於 2010-4-21 22:1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 3樓(延章) 的帖子

我们要记住他们
 樓主| 相提子 發表於 2010-4-26 13:34 | 顯示全部樓層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0-5-15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