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23|回復: 0

汤一介:理性看待全球化中的中西文化教育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0-4-23 01: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0-04-21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不大同意一个想法,认为中国学问可以解决世界一切问题。什么东风压倒西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觉得都是错误的。当今的世界是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过去“西方中心论”已经错误了,现在“东方中心论”,不是重复过去的错误吗?所以我不大想用实力、崛起等等词汇来讲文化问题。大家都在平等互助中发展,不是更好吗,西风没有压倒东风,东风也不可能压倒西风,中国文化有一些它的优点,但也有一些缺点。像杜维明先生他们有些解释我不是很同意。比方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当时那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有这种问题,你不能歪曲掩饰它。还有“子为父隐、父为子隐”也不必为它过多地辩解,不是儒学的每一个说法都是好的。“三纲六纪”并不好,有些学者把所有的都解释为好的。杜维明先生也把“三纲”解释为好的,但1994年在杭州的一次会议上曾说“三纲”是不太好的,“五常”可以的,这个我认为可以,仁义礼智信,可以有新的解释。当然现在又有新的想法,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

  在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我们要继续学习西方,西方有很多好的东西,我们可以学,而且西方文化也正在发生变化。后现代性的出现,在纠正现代性一些不好的东西,而且建构性后现代某些思想,可能和前现代相通,比如我们前现代的“天人合一”与他们提出的“人与自然是一共同生命体”可以有相通之处。因此,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这本书里面说,在科学、科学方法上,一代比一代人前进,但有些哲学思想,后面的人,不一定能超过前人,从西方看,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些还是柏拉图提出的问题,中国也一样,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是孔子提出来的,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又如“何以聚人?曰财”(《周易·系辞》);孟子讲的“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等等思想都是可以进一步发挥的,所以应看到古人思想资源很丰富,但我们要给以现代的诠释,以合乎现代的发展要求。这里还有一个教育问题。

  教育学生,从书本中、课堂上习得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是教师本身的人格应是最重要的,我们应用自己的言行把优秀文化中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来才行,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面貌,教出来的学生并不一定行,要用自己的精神面貌感染人。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精神,才能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愧。孔子为什么赞扬他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陋巷中颜回不改他的志向,依然坚持做他的学问。在晋朝潘尼写了一篇《安身论》,说的是富贵贫贱不能改变“崇德”的志向。

  应该加强国学教育,背背《三字经》、《弟子规》都有好处,但是更应该在很多课程里,把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贯穿进去,而不是单独列出来,比如在历史、地理、语文等课程里如何体现出来。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博古通今的优秀后代。可是现在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从时代的发展看,教育要改革,只是形式上改革,没有用,当然另立一门“国学”的课程也是可以的。不过我认为,重要的是改变学风,改变当前的社会风气,不要把人文精神丢掉,只重工具理性。

  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并加强“国学”教育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在今天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同样认真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西方的优秀文化,因为他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而我们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学习西方文化,不应停留在学习那些表面的“办学形式”上,而是学习他们优秀的思想文化精神。可惜我国现在的教育改革主要还是停留在搬用西方的教育模式方面,而对西方教育理念的真精神却了解甚少。我认为西方教育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就是“追求真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贯彻于我们教育全过程的重中之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