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黄帝内經 [電子書]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7:52 | 顯示全部樓層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第一章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歧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帝曰:善。其惡火,何也。歧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盛則惡火。帝曰:其惡人何也。歧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歧伯曰:厥逆連藏則死,連經則生。

第二章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歧伯曰: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歧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歧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7:53 | 顯示全部樓層
熱論篇第三十一

第一章

黃帝問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間,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願聞其故。歧伯對曰: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於風府,故為諸陽主氣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第二章

帝曰:願聞其狀。歧伯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
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痛而鼻乾,不得臥也。
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
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乾。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繫舌本,故口燥舌乾而喝。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三陰三陽,五藏六府,皆受病,滎衛不行,五藏不通,則死矣。

第三章

其不兩感於寒者,七日巨陽病衰,頭痛少愈;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愈;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十一日,少陰病衰,喝止不滿,舌乾已而嚏;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縱少腹微下,大氣皆去,病日已矣。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脈,病日衰已矣。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可泄而已。

第四章

帝曰:熱病已愈,時有所遺者,何也。歧伯曰:諸遺者,熱甚而強食之,故有所遺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熱有所藏,因其穀氣相薄,兩熱相合,故有所遺也。帝曰:善。治遺奈何。歧伯曰:視其虛實,調其逆從,可使必已矣。帝曰:病熱當何禁之。歧伯曰: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

第五章

帝曰:其病兩感於寒者,其脈應與其病形何如。歧伯曰:兩感於寒者,病一日,則巨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而煩滿;二日,則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言;三日,則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死六日。帝曰:五藏已傷,六府不通,滎衛不行,如是之後,三日乃死,何也。歧伯曰:陽明者,十二經脈之長也,其血氣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氣乃盡,故死矣。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暑當與汗皆出,勿止。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7:54 | 顯示全部樓層
刺熱篇第三十二

第一章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刺足厥陰少陽,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衝頭也。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刺手少陰太陽。
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滿泄,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乙死,刺足太陰陽明。
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欬,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刺手太陰陽明,出血如大豆,立已。腎熱病者,先腰痛痠,苦喝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寒且痠,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刺足少陰太陽,諸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出也。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則死。諸當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大出也。諸治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處,身寒而止也。

第二章

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病甚者,為五十九刺。
熱病治手臂痛者,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而汗出止。熱病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而汗出止。熱病先身重骨痛,耳聾好瞑,刺足少陰,病甚,為五十九刺。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刺足少陰少陽。太陽之脈,色滎顴骨,熱病也,滎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其熱病內連腎,少陽之脈色也。
少陽之脈,色滎頰前,熱病也,滎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

第三章

熱病氣穴,三椎下間主胸中熱,四椎下間主鬲中熱,五椎下間主肝熱,六椎下間主脾熱,七椎下間主腎熱,滎在也。項上三椎陷者中也。
頰下逆顴為太瘕,下牙車為腹滿,顴後為脅痛,頰上者,膈上也。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04 | 顯示全部樓層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第一章

黃帝問曰: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歧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帝曰:願聞其說。歧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穀,穀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復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病而留者,其壽可立而頃也。且夫熱論曰: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今脈不與汗相應,此不勝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

第二章

帝曰:有病身熱汗出煩滿,煩滿不為汗解,此為何病。歧伯曰: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帝曰:願卒聞之。歧伯曰:巨陽主氣,故先受邪,少陰與其為表裏也,得熱則上從之,從之則厥也。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表裏刺之,飲之服湯。

第三章

帝曰:勞風為病何如。歧伯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以救俛仰。
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欬出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

第四章

帝曰:有病腎風者,面痝然,壅害於言,可刺不。歧伯曰:虛不當刺,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氣必至。帝曰:其至何如。歧伯曰:至必少氣時熱,時熱從胸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乾苦喝,小便黃,目下腫,腹中鳴,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煩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則欬,病名曰風水,論在刺法中。帝曰:願聞其說。歧伯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則欬甚,上迫肺也。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帝曰:何以言。歧伯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真氣上逆,故口苦舌乾,臥不得正偃,正偃則欬出清水也。
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欬甚也。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
薄脾則煩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
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帝曰:善。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09 | 顯示全部樓層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第一章

第一節
黃帝問曰:人身非常溫也,非常熱也,為之熱而煩滿者何也。歧伯對曰:陰氣少而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

第二節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歧伯曰:是人多痺氣也,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第二章

第一節
帝曰:人有四支熱,逢風寒,如灸如火者,何也。歧伯曰:是人者,陰氣虛,陽氣盛,四支者陽也,兩陽相得而陰氣虛少,少水不能滅盛火,而陽獨治,獨治者不能生長也。獨勝而止耳,逢風而如灸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第二節
帝曰: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慄,是為何病。歧伯曰: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凍慄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藏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慄,病名曰骨痺,是人當攣節也。

第三章

帝曰:人之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是謂何疾。歧伯曰:滎氣虛,衛氣實也,滎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滎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

第四章

帝曰: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有不得臥而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臥行而喘者,有不得臥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臥臥而喘者,皆何藏使然,願聞其故。歧伯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府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也。
絡脈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
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藏,主津液,主臥與喘也。帝曰:善。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11 | 顯示全部樓層
瘧論篇第三十五

第一章

黃帝問曰:夫痎瘧皆生於風,其蓄作有時者,何也。歧伯對曰:瘧之始發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內外皆熱,頭痛如破,喝欲冷飲。帝曰:何氣使然,願聞其道。歧伯曰: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作,陰陽相移也。陽并於陰,則陰實而陽虛,陽明虛,則寒慄鼓頷也;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痛;三陽俱虛,則陰氣勝,陰氣勝,則骨寒而痛;寒生於內,故中外皆寒;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外內皆熱,則喘而喝;故欲冷飲也。
此皆得之夏傷於暑,熱氣盛,藏於皮膚之內,腸胃之外,此滎氣之所舍也。
此令人汗空疏,腠理開,因得秋氣,汗出遇風,及得之以浴,水氣舍於皮膚之內,與衛氣并居。衛氣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此氣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薄,內外相薄,是以日作。

第二章

帝曰:其間日而作者何也。歧伯曰:其氣之舍深,內薄於陰,陽氣獨發,陰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也。帝曰:善。
其作日晏與其日早者,何氣使然。歧伯曰:邪氣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此先客於脊背也,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
其出於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五日下至骨,二十六日入於脊內,注於伏膂之脈,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氣日高,故作日益早也。
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於五藏,橫連募原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衛氣俱行,不得皆出,故間日乃作也。

第三章

帝曰:夫子言衛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氣入,入則病作。
今衛氣日下一節,其氣之發也不當風府,其日作者奈何。歧伯曰:此邪氣客於頭項循膂而下者也,故虛實不同,邪中異所,則不得當其風府也。
故邪中於頭項者,氣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者,氣至背而病;中於腰脊者,氣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氣至手足而病。衛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常府,衛氣之所發,必開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
帝曰:善。

第四章

夫風之與瘧也,相似同類,而風獨常在,瘧得有時而休者何也。歧伯曰:風氣留其處,故常在;瘧氣隨經絡沈以內薄,故衛氣應乃作。帝曰:瘧先寒而後熱者,何也。歧伯曰:夏傷於大暑,其汗大出,腠理開發,因遇夏氣淒滄之水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病成矣,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病以時作,名曰寒瘧。帝曰:先熱而後寒者,何也。歧伯曰:此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亦以時作,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

第五章

帝曰:夫經言有餘者寫之,不足者補之。今熱為有餘,寒為不足。夫瘧者之寒,湯火不能溫也,及其熱,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餘不足之類。當此之時,良工不能止,必須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願聞其說。歧伯曰:經言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故為其病逆未可治也。
夫瘧之始發也,陽氣并於陰,當是之時,陽虛而陰盛,外無氣,故先寒慄也。
陰氣逆極,則復出之陽,陽與陰復并於外,則陰虛而陽實,故先熱而喝。
夫瘧氣者,并於陽則陽勝,并於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瘧者,風寒之氣不常也,病極則復。至病之發也,如火之熱,如風雨不可當也。
故經言曰:方其盛時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夫瘧之未發也,陰未并陽,陽未并陰,因而調之,真氣得安,邪氣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發,為其氣逆也。帝曰:善。攻之奈何,早晏何如。歧伯曰:瘧之且發也,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末始也,陽已傷,陰從之,故先其時堅朿其處,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帝曰:瘧不發,其應何如。歧伯曰:瘧氣者,必更盛更虛,當氣之所在也,病在陽,則熱而脈躁;在陰,則寒而脈靜;極則陰陽俱衰,衛氣相離,故病得休;衛氣集,則復病也。

第六章

帝曰:時有間二日或至數日發,或喝或不喝,其故何也。歧伯曰:其間日者,邪氣與衛氣客於六府,而有時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數日乃作也。瘧者,陰陽更勝也,或甚或不甚,故或喝或不喝。帝曰:論言夏傷於暑,秋病必瘧,今瘧不必應者何也。歧伯曰:此應四時者也。其病異形者,反四時也。
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惡風,以夏病者多汗。

第七章

帝曰:夫病溫瘧與寒瘧而皆安舍,舍於何藏。歧伯曰:溫瘧者,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泄,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也。如是者,陰虛而陽盛,陽盛則熱矣,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帝曰:癉瘧何如。歧伯曰: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而發,發則陽氣盛,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於陰,故但熱而不寒,氣內藏於心,而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脫肉,故命曰癉瘧。帝曰:善。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刺瘧篇第三十六

第一章

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出,難已,刺中出血。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刺足少陽。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刺足陽明上,足太陰之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即取之。
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
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陰。

第二章

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手太陰陽明。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足厥陰見血。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刺足太陰。腎瘧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陽少陰。胃瘧者,令人且病也,善飢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

第三章

第一節
瘧發身方熱,刺上動脈,開其空出其血,立寒,瘧方欲寒刺手陽明太陰足陽明太陰。

第二節
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中鍼傍伍胠俞各一,適肥瘦出其血也。瘧脈小實急,灸脛少陰,刺指井。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適行至於血也。
瘧脈緩大虛,便宜用藥,不宜用鍼,凡治瘧先發,如食頃乃可以治,過之則失時也,諸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血去必已,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

第三節
十二瘧者,其發各不同時,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脈之病也。
先其發時如食頃而刺之,一刺則衰,二刺則知,三刺則已,不已,刺舌下兩脈出血,不已,刺中盛經出血,又刺項已下俠脊者必已。
舌下兩脈者,廉泉也。
第四章
刺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先刺之。先頭痛及重者,先刺頭上及兩額兩眉間出血。先項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陰陽明十指間。先足脛痠痛者,先刺足陽明十指間出血。風瘧,瘧發則汗出惡風,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者,痠痛甚按之不可,名曰髓病,以鑱鍼鍼絕骨出血,立已。身體小痛,刺至陰,諸陰之井無出血,間日一刺。瘧不喝,間日而作,刺足太陽。喝而間日作,刺足少陽。溫瘧汗不出,為五十九刺。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13 | 顯示全部樓層
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第一章

黃帝問曰:五藏六府,寒熱相移者何。歧伯曰:腎移寒於肝,癰腫少氣。
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肝移寒於心,狂隔中。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於腎,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於大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裹漿,水之病也。

第二章

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肝移熱於心,則死。心移熱於肺,傳為鬲消。
肺移熱於腎,傳為柔。腎移熱於脾,傳為虛,腸澼死,不可治。

第三章

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膀胱移熱於小腸,鬲腸不便,上為口糜。
小腸移熱於大腸,為虙瘕為沈。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入謂之食亦。
胃移熱於膽,亦曰食亦。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為衊瞑目,故得之氣厥也。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15 | 顯示全部樓層
欬論篇第三十八

第一章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欬,何也。歧伯對曰:五藏六府,皆令人欬,非獨肺也。
帝曰:願聞其狀。歧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則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欬。五藏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
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藏各以時治,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欬,甚者為泄為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

第二章

第一節
帝曰:何以異之。歧伯曰:肺欬之狀,欬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欬之狀,欬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肝欬之狀,欬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欬之狀,欬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腎欬之狀,欬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欬涎。

第二節
帝曰:六府之欬奈何,安所受病。歧伯曰:五藏之久欬,乃移於六府,脾欬不已,則胃受之,胃欬之狀,欬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欬不已,則膽受之,膽欬之狀,欬嘔膽汁,肺欬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欬狀,欬而遺失。心欬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欬狀,欬而失氣,氣與欬俱失。
腎欬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欬狀,欬而遺溺,久欬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欬狀,欬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第三節
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帝曰:善。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16 | 顯示全部樓層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第一章

黃帝問曰:余聞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今余問於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令驗於己而發蒙解惑,可得而聞乎。
歧伯再拜稽首對曰:何道之問也。

第二章

第一節
帝曰:願聞人之五藏卒痛,何氣使然。歧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第二節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少間復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後泄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別之奈何。

第三節
歧伯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踡,縮踡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寒氣客於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寒氣客於衝脈,衝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血脈澀,脈澀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繫於肝,寒氣客於脈中,則血澀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厥氣客於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澀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澀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寒氣客於五藏,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矣。熱氣留於小腸,腸中痛,癉熱焦喝,則堅乾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帝曰:所謂言而可知者也。

第三章

視而可見,奈何。歧伯曰:五藏六府,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帝曰:捫而可得,奈何。歧伯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捫而得也。

第四章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
歧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滎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滎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
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滎衛通汗大泄,故氣泄。
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