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黄帝内經 [電子書]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17 | 顯示全部樓層
腹中論篇第四十

第一節
黃帝問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歧伯對曰:名為鼓脹。
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帝曰:其時有復發者何也。歧伯曰:此飲食不節,故時有病也。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氣聚於腹也。

第二節
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時前後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帝曰:治之奈何,復以何術。歧伯曰:以四烏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

第三節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可治乎。歧伯曰:病名曰伏梁。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歧伯曰: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帝曰:何以然,歧伯曰: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鬲俠胃脘內癰。此久病也,難治。居齊上為逆,居齊下為從,勿動亟奪,論在刺法中。帝曰:人有身體髀股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
歧伯曰:病名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

第四節
帝曰:夫子數言熱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藥,石藥發瘨,芳草發狂。
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藥,是病不愈,願聞其說。歧伯曰:夫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歧伯曰:夫熱氣慓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
脾者土也而惡木,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更論。

第五節
帝曰:善。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歧伯曰:名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灸之則瘖,石之則狂,須其氣并,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歧伯曰:陽氣重上,有餘於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瘖,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須其氣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第六節
帝曰:善。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歧伯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第七節
帝曰:病熱而有所痛者,何也。歧伯曰:病熱者,陽脈也,以三陽之動也,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入陰也,夫陽入於陰,故病在頭與腹,乃脹而頭痛也。帝曰:善。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18 | 顯示全部樓層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第一章

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中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
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鍼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俛仰,不可以顧。
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陽明令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刺陽明於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無見血,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刺少陰於內踝上二痏,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復也。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刺厥陰之脈,在踵魚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然,時遺溲;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而止。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刺解脈在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
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為三痏。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下間,去地一尺所。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刺之在陽筋之間,上數寸,衡居為二痏出血。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欲飲,飲已欲走。刺直陽之脈上三痏,在蹻上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
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則悲以恐;刺飛陽之脈,在內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內筋為二痏,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朿脈為三痏。肉里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欬,欬則筋縮急;刺肉里之脈為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

第二章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几几然,目欲僵仆;刺足太陽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不可以俛仰,刺足少陽。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腦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上熱,刺足太陰,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大便難刺足少陰。少腹滿,刺足厥陰。
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以舉,刺足太陽。引脊內廉,刺足少陰。
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兩踝胂上。以月生死為痏數,發鍼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19 | 顯示全部樓層
風論篇第四十二

第一章

第一節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願聞其說。
歧伯對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洒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癘者有滎氣熱,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

第二節
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以季夏戊己傷於邪者為脾風;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為肺風;以冬壬癸中於邪者為腎風。風中五藏六府之俞亦為藏府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入係頭,則為目風眼寒;飲酒中風,則為漏風;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新沐中風則為首風;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外在腠理,則為泄風。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第二章

帝曰:五藏風之形狀不同者何,願聞其診及其病能。歧伯曰: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然白時欬短氣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乾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支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痝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喝,不能勞事;泄風之狀,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乾上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帝曰:善。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21 | 顯示全部樓層
痺論篇第四十三

第一章

黃帝問曰:痺之安生。歧伯對曰: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
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溼氣勝者為著痺也。帝曰:其有五者,何也。歧伯曰:以冬遇此者為骨痺,以春遇此者為筋痺,以夏遇此者為脈痺,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痺,以秋遇此者為皮痺。帝曰:內舍五藏六府,何氣使然。
歧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也。故骨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筋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肌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皮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所謂痺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溼之氣也。

第二章

凡痺之客五藏者,肺痺者,煩滿喘而嘔;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厥氣上則恐;肝痺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腎痺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脾痺者,四支懈惰,發欬嘔汁,上為大塞;腸痺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胞痺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第三章

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淫氣喘息,痺聚在肺;淫氣憂思,痺聚在心;淫氣遺溺,痺聚在腎;淫氣乏竭,痺聚在肝;淫氣肌絕,痺聚在脾。諸痺不已,亦益內也,其風氣勝者,其人易已也。帝曰:痺,其時有死者,或痛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歧伯曰:其入藏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痛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第四章

帝曰:其客於六府者何也。歧伯曰:此亦其食飲居處,為其病本也。
六府亦各有俞,風寒溼氣中其俞,而食飲應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帝曰:以鍼治之,奈何。歧伯曰:五藏有俞,六府有合,循脈之分,各有所發,各隨其過,則病瘳也。

第五章

帝曰:滎衛之氣,亦令人痺乎。歧伯曰:滎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藏,灑陳於六府,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藏絡六府也。
衛者水穀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盲膜,散於胸腹,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不與風寒溼氣合,故不為痺。
帝曰:善。痺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溼,其故何也。
歧伯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滎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滎故為不仁。
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痺熱。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溼甚也,陽氣少,陰氣盛,兩氣相感,故汗出而濡也。帝曰:夫痺之為病,不痛何也。歧伯曰:痺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凡痺之類,逢寒則蟲,逢熱則縱。
帝曰:善。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22 | 顯示全部樓層
痿論篇第四十四

第一章

黃帝問曰:五藏使人痿,何也。歧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脾氣熱,則胃乾而喝,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第二章

帝曰:何以得之。歧伯曰:肺者藏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故曰:五藏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此之謂也。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痺,傳為脈痿。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
有漸於溼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溼,肌肉濡漬,痺而不仁,發為肉痿。
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溼地也。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喝,喝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藏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帝曰:何以別之。歧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

第三章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歧伯曰:陽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閏宗筋,宗筋主朿骨而利機關也。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谿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帝曰:善。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22 | 顯示全部樓層
厥論篇第四十五

第一章

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歧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帝曰:熱厥之為熱也,必起於足下者,何也。歧伯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氣盛,則足下熱也。
帝曰: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歧伯曰:陰氣起於五指之裏,聚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盛,則從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也。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歧伯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此人者質壯,以秋冬奪於所用,下氣上爭不能復,精氣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也;氣因於中,陽氣衰,不能滲滎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帝曰:熱厥何如而然也。歧伯曰;酒入於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滎其四支也。
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於脾中不得散,酒氣與穀氣相薄,熱盛於中,故熱偏於身內熱而溺赤也。夫酒氣盛而慓悍腎氣有衰,陽氣獨盛,故手足為之熱也。帝曰: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歧伯曰: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

第二章

帝曰:善。願聞六經脈之厥狀病能也。歧伯曰: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眴仆;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而妄言;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脅痛,不可以運;太陰之厥,則腹滿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赤,腹滿心痛;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腹脹涇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內熱,盛則寫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太陰厥逆,急攣,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陰厥逆,虛滿嘔變,下泄清,治主病者;厥陰厥逆,攣腰痛,虛滿,前閉,譫言,治主病者;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太陽厥逆,僵仆嘔血善,治主病者;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可治,驚者死,陽明厥逆喘欬身熱,善驚,,嘔血。
手太陰厥逆,虛滿而欬,善嘔沫治主病者;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俛仰,治主病者;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痺,嗌腫,治主病者。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24 | 顯示全部樓層
病能論篇第四十

第一節
黃帝問曰:人病胃腕癰者,診當何如。歧伯對曰:診此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腕為癰也。

第二節
帝曰:善。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歧伯曰:藏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

第三節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歧伯曰:肺者,藏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論在奇恒陰陽中。

第四節
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沈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歧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沈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歧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第五節
帝曰:善。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鍼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歧伯曰:此同名異等者也。夫廱氣之息者,宜以鍼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寫之。
此所謂同病異治也。

第六節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歧伯曰:生於陽也,帝曰:陽何以使人狂。
歧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帝曰:何以知之。
歧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
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第七節
帝曰:善。有病身熱解墯,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歧伯曰:病名曰酒風。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以澤寫,朮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第八節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鍼也,摩之切之,聚者堅也;博者大也。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金匱者,決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謂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恒者得以四時死也。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也。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26 | 顯示全部樓層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第一節
黃帝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為何也。歧伯對曰:胞之絡脈絕也。帝曰:何以言之。歧伯曰: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繫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無治也,當十月復。刺法曰:無損不足,益有餘,以成其疹,然後調之。所謂無損不足者,身羸瘦,無用鑱石也;無益其有餘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則精出而病獨擅中,故曰:疹成也。

第二節
帝曰: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是為何病。歧伯曰:病名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第三節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歧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
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也。

第四節
帝曰: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歧伯曰:此所謂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第五節
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歧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帝曰:善。

第六節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
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喝。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第七節
帝曰:有病口苦,取陽陵泉,口苦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病名曰膽癉。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俞,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第八節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太陰脈微細如髮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為何病。
歧伯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
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帝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歧伯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
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裏,亦正死明矣。

第九節
帝曰:人生而有病巔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為巔疾也。

第十節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歧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帝曰:善。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27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第一章

第一節
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肺之雍喘而兩胠滿,肝雍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腎雍腳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大,跛易偏枯。

第二節
心脈滿大,癇瘛筋攣。肝脈小急,癇瘛筋攣。肝脈驚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瘖,不治自已。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
腎肝并沈為石水,并浮為風水,并虛為死,并小弦欲驚。

第三節
腎脈大急沈,肝脈大急沈,皆為疝,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沈搏為肺疝。
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二陰急為癇厥,二陽急為驚。

第四節
脾脈外鼓,沈為腸澼,久自已,肝脈小緩為腸澼易治。腎脈小搏,沈為腸澼下血,血溫身熱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脈小沈澀為腸澼,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

第五節
胃脈沈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瘖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瘖,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第六節
脈至而搏,血身熱者死,脈來懸鉤浮為常脈。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第二章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乾而死;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見三十日死;脈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飢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藏菀熟,寒熱獨并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已绑定手机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脈解篇第四十九

第一章

太陽所謂腫腰脽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脽痛也。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也,所謂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爭故強上也。所謂耳鳴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鳴也。
所謂甚則狂巔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巔疾也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所謂入中為瘖者,陽盛已衰,故為瘖也。
內奪而厥,則為瘖俳,此腎虛也。少陰不至者,厥也。

第二章

少陽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
所謂甚則躍者,九月萬物盡衰,草木畢落而墮,則氣去陽而之陰,氣盛而陽之下長,故謂躍。

第三章

陽明所謂灑灑振寒者,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陽盛而陰氣加之,故灑灑振寒也。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脛腫而股不收也。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藏府間,故為水也。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藏府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陰陽相薄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爭,而外并於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并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第四章

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於中,故曰病脹;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第五章

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所謂嘔欬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欬上氣喘也;所謂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秋氣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陰陽內奪故目無所見也;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薄,故恐也;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所謂面黑如地色者,秋氣內奪,故變於色也;所謂欬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欬,故血見於鼻也。
第六章
厥陰所謂頹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曰頹疝少腹腫也。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俛仰者,三月一振滎華萬物,一俛而不仰也。所謂頹癃疝膚脹者,曰陰亦盛而脈脹不通者,故曰頹癃疝也所謂甚則嗌乾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故嗌乾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