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茵陳
【集解】菊科(Compositae)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mb.或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的乾燥幼苗。春季幼苗高6~10cm時採收,除去雜質及老莖,曬乾,習稱“綿茵陳”。也有在秋季花蕾長成時採收,習稱“茵陳蒿”。
【產地】茵陳蒿主產陝西、山西、安徽等省。濱蒿主產東北地區及河北、山東等省。
【植物形態】綿茵陳 多捲曲成團狀,灰白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長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後可見明顯縱紋;質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後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小裂片卵圓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銳尖。氣清香,味微苦。
【主要成分】茵陳蒿含具利膽作用的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精(開花期含量最高,達1.98%)及綠原酸、咖啡酸。還含有利膽作用的茵陳色酮(Capillarisin)、4′—甲基茵陳色酮、7—甲基茵陳色酮、6—去甲氧基—4′—甲基茵陳色酮和6—去甲氧基茵陳色酮。並含黃酮類成分薊黃素(Cirsimaritin)、芫花黃素(Genkwanin)。全草含揮發油約0.27%,果穗較多,達1%,油中主要成分為茵陳二炔酮(Capillin)、茵陳二炔(Capillene)、茵陳炔酮(Capillone)、茵陳素(Capillarin)、β-蒎烯等。
濱蒿含綠原酸、黃酮類化合物和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側柏醇、正丁醛、a-蒎烯、糠醛、甲庚烯酮、藏茴香酮等。全草還含對肝炎有退黃作用的對羥基乙酮及少量水楊酸、壬二酸等。
【功能主治】清濕熱,退黃疸。用於黃疸尿少,濕瘡瘙癢。6~15g 。
【氣味】(莖、葉)苦、平、微寒、無毒。
【附方】1、大熱黃疸。用茵陳切細煮湯服。生食亦可,亦治傷寒頭痛、風熱癢瘧,利小便。此方名“茵陳羹”。
2、遍身風癢。用茵陳煮濃湯洗浴即愈。
3、鬁瘍風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現斑塊,白色成片)。用茵陳蒿兩把,加水一鬥五程式,煮成七升,先以皂莢湯洗,再以茵陳湯洗。隔一天洗一次。
4、風疾攣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縮)。用茵陳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勻照常法釀酒,每日飲服。
5、遍身典疸,用茵陳蒿一把,同生薑一塊搗爛,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6、眼熱紅腫。用茵陳蒿、車前子等分,煎湯,以細茶調服數次。
【發明】茵陳蒿為治黃的要藥。加大黃,治陽黃;加附子,治陰黃,其所以能胎黃,由於它能散肝臟的濕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