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本草綱目 [電子書]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2:45 | 顯示全部樓層


【釋名】箬(音若)、遼葉。
【氣味】(葉)甘、寒、無毒。
【主治】1、咽喉閉痛。用箬葉、燈心草,燒灰,等分吹喉部,有效。
2、肺壅、流鼻血。用箬葉(燒灰)、白麵各三錢,研勻,清水沖服二錢。
3、月經不止。用箬葉灰、蠶紙灰,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4、腸風便血。用箬葉燒存性,每次服三匙,空心服,糯米湯送下。藥中加少許麝香亦可。
5、小便不通。用幹箬葉一兩,燒灰,加滑石半兩,研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6、婦女吹乳。用端陽節包粽子的箬葉燒灰,每服二錢,酒送下。累效。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2:45 | 顯示全部樓層


【釋名】亦名葦、葭、花名蓬,筍名(音拳)。
【氣味】(根)甘、寒、無毒。(筍)小苦、冷、無毒。(莖、葉)甘、寒、無毒。(蓬)甘、寒、無毒。
【主治】1、骨蒸肺痿(肺結核)。用蘆根、麥門冬、地骨皮、生薑各十兩,梧皮、茯苓各五兩,加水二鬥,煮成八升,去渣。分五次服。得汗即愈。
2、心膈氣滯,煩悶不下食。用蘆根五兩,銼小,加水三大碗,煮取二碗,去渣,溫服。
3、反胃上氣。用蘆根、茅根各二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4、霍亂煩悶。用蘆根三錢、麥門冬一錢,水煎服。又方:蘆葉一把,水煎服。
5、吐血不止。用蘆葦莖外皮燒灰(存性),研細,加蚌粉少許,拌勻。每服一、二錢,麥門冬湯送下。三服見產。
6、肺壅咳嗽,微熱。用蘆葦莖(切小)二升,加水二鬥,煮成五升,再加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成二升服下,吐出膿血即愈。此方名“葦莖湯”。
7、背瘡潰爛。用陳蘆葉為末,先以蔥椒湯洗淨患處,然後把藥末敷上。
8、中魚、蟹毒。用蘆根煮汁服。
9、諸般血病。用蘆花、紅花、槐花、白雞冠花、茅花等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2:46 | 顯示全部樓層
甘蕉

【釋名】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氣味】甘、大寒、無毒。
【主治】1、一切腫毒。用芭蕉根搗爛塗患處。
2、流動性紅色風疹。治方同上。
3、風火牙痛及蟲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熱含漱。
4、消渴,骨節煩熱。用芭蕉根搗汁,隨時飲一、二合。
5、血淋澀痛。用芭蕉根、旱蓮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兩次。
6、腫毒初發。用芭蕉葉燒存性,研末,和生薑汁塗搽。
7、心痹痛。用芭蕉花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2:46 | 顯示全部樓層
蓑荷

【釋名】亦名覆菹、草苴、苴、嘉草
【氣味】(根)辛、溫、有小毒。(葉)苦、甘、寒、無毒。
【主治】1、喉舌瘡爛。用荷根泡酒半日,取汁含漱。
2、吐血、痔血。用荷根一把,搗汁三升內服。
3、月經不調。用荷根,切細,加水煎取二升,再加一點酒,空心服。
4、受寒聲啞。用荷根二兩,搗爛取汁,加酒一碗,和勻,細細飲服。
5、傷寒時症(溫病初起,頭痛,發熱,脈盛)。用荷根、葉一起搗爛,榨汁服三至四升。
6、雜物入目。用白荷根取心搗出汁,取汁滴入目中,雜物自出。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2:46 | 顯示全部樓層
麻黃

【釋名】亦名龍沙、卑相、卑鹽
【集解】麻黃科(Ephedraceae)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賊麻黃E.equisetina bunge、中麻黃E.intermedia Schrend et C.A.Mey.的乾燥草質莖。秋季採割綠色草質莖,曬乾。
【產地】主產于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等省區。
【植物形態】
草麻黃: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1—2mm,有的帶少量質莖。表面淡綠至黃綠色,有細的縱棱線,觸之微有粗糙感。節明顯,節間長2~6cm,節上有膜質鱗葉,鱗葉2,稀3,銳三角形,長3~4mm,先端反曲,基部常連合成筒狀。質較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略呈纖維性,周邊綠黃色,髓部紅棕色,近圓形。氣微香,味微苦澀。
木賊麻黃:小枝多分枝,直徑1~1.5mm,棱線13~14條;節間長1~3cm;膜質鱗葉2,稀3,上部約四分之一分離,呈短三角形,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至棕黑色。
中麻黃:小枝多分枝,直徑1.5~3mm,棱線18~28條,節間長2~6cm;膜質鱗葉3,稀2,長2~3mm,上部約三分之一分離,先端銳尖。斷面髓部呈三角狀圓形。
【主要成分】
草麻黃:含生物鹼1.315%,主要為左旋麻黃堿(L-Ephedrine, C10H15ON),占生物鹼總量的80~85%。其次為右旋偽麻黃堿(D-Pseudoephedrine, C10H15ON)。尚含微量左旋甲基麻黃堿(L-N-Methyl-ephedrine)、右旋甲基麻黃堿(D-N-Methyl-Pseudoephedrine)、左旋去甲基麻黃堿(L-Nor-ephedine)、右旋去甲基偽麻黃堿(D-Nor-Pseudoephedrine)等;還含揮發性的苄甲胺(Benzyl-methylamine)、兒茶酚、鞣質以及少量揮發油,油中含L-a-萜品醇(L-a-Terpined)。此外,尚分離出2種平喘有效成分,即2,3,5,6-四甲基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和L-a-萜品稀醇(L-a-Terpineol)。前者還有降壓、擴張血管作用。
木賊麻黃:含生物鹼量最高,約1.02~3.33%,其中麻黃堿占55~75%,右旋偽麻黃堿占25~45%。尚含甲基麻黃堿等。
中麻黃:生物鹼含量最低,約0.25~0.89%。
【氣味】(莖)苦、溫、無毒。(根節)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炙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2~9g。
【附方】1、流行熱病(初起階段)。用麻黃一兩,水煎至半幹,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熱水洗澡,然後食粥,汗出即愈。
2、傷寒黃疸。用麻黃一把,去節,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見效。此方名“麻黃醇酒湯”。
3、黃腫、脈沉、小便不利。用麻黃四兩,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兩,煮成三升。每服一升。蓋厚被讓出汗。不汗,須再次服藥。注意避風寒。此方名“甘草麻黃湯”。
4、風痹冷痛。用麻黃(去根)五兩、桂心二兩,共研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熱酒調下,汗出見效。注意避風。
5、產後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黃去節,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盡即上。
6、心下悸病(按:即心膽怯懼,胸部不快)。用半夏、麻黃,等分為末,加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黃丸”。
7、中風。用麻黃(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後熬成膏,收存備用。每服一、二匙,熱湯送下。
8、盜汗、陰汗。用麻黃根、牡蠣粉,共研為末,撲身上。又方:麻黃根、椒目,等分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外用麻黃根、舊蒲扇,共研為末,撲身上。
9、諸虛自汗(夜臥更甚,久則枯瘦)。用黃芪、麻黃根各一兩,加牡蠣(淘米水浸洗後煆過)一起製成散劑。每服五錢,以水二碗,小麥百粒煎服。
10、陰囊濕瘡。用麻黃根、石硫磺各一兩,米粉一合,共研為末,塗敷患處。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2: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木賊

【氣味】(莖)甘、微苦、無毒。李時珍說:“木賊氣溫,味微甘苦,中空而輕,陽中之陰,升也,浮也。也麻黃同形同性,故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鬱風
【主治】1、目昏多淚。用木賊(去節)、蒼術(淘米水泡過)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
2、急喉痹塞。用木賊在牛糞火上燒存性,每服一錢,冷水送下,血出即安。
3、血痢不止。用木賊五錢,水煎,溫服。一天服一次。
4、瀉血不止。方同上,一天服二次。
5、腸痔下血。用木賊、枳殼各二兩,幹薑一兩,大黃二錢半,一起在鍋內炒黑存性,研細。每服二錢,粟米湯送下。甚效。
6、大腸脫肛。用木賊(燒存性)研為末,敷肛部,並把它托入體內。藥中加龍骨亦可。
7、婦女血崩。用木賊、香附子各一兩,樸硝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連渣服下。一天服二次。臍下痛者,加乳香、沒藥、當歸各一錢同煎。忌食生冷硬物及豬、魚、面等。此方名“雷氏木賊散”。

8、月經不淨。用木賊(炒)三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每天服一次。
9、胎動不安。用木賊(去節)、川芎,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碗,加金銀一錢煎服。
10、小腸疝氣。用木賊銼細,微炒為末。沸湯送服二錢,有效。以熱酒送下亦可。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2:47 | 顯示全部樓層
燈心草

【類別】 莖藤類
【英文名】 Rush
【釋名】 野席草、龍須草、 燈草、水燈心、虎須草、碧玉草
【來源】 為燈心草科植物燈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莖髓。
【採制】 夏末至秋季割取莖,曬乾,取莖髓。
【性味】 髓呈細長圓柱形,長可達90cm,直徑2~3mm。表面白色或淡黃白色,有細縱紋。體輕,質軟,略有彈性,易拉斷,斷面白色。無臭,無味。性微寒,味甘、淡。【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密生鬚根。莖簇生,高40~100cm,直徑1.5~4mm。低出葉鞘狀,紅褐色或淡黃色,長達15cm,葉片退化呈刺芒狀。花序假側生,聚傘狀,多花,密集或疏散;總苞片似莖的延伸,直立,長5~20cm;花長2~2.5mm,花被片6,條狀披針形,邊緣膜質;雄蕊3,極少為6,長約為花被的2/3。蒴果矩圓狀,3室,頂端鈍或微凹,長約與花被等長或稍垂。種子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濕地或沼澤邊。主產江蘇、四川、雲南;浙江、福建、貴州亦產。
【主要成分】 髓含阿拉伯聚糖(araban)、木聚糖(xylan)、甲基戌聚糖(methyl pentosan),尚含鞣酐(phlobaphene)、木犀草甙。
【功能主治】 清心火,利小便。用於心煩失眠、尿少澀痛、口舌生瘡。
1、傷口流血。用燈心草嚼爛敷患處。
2、鼻血不止。用燈心草一兩為末,加丹砂一錢。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3、喉痹。用燈心草一把,瓦上燒存性,加炒鹽一匙,每取少許吹入喉中。又方:用燈心草灰二錢,加硼砂粉一錢,和勻,吹喉。又方:用燈心草、箬葉燒灰,等分和勻,吹喉。又方:用燈心草、紅花燒灰,酒送服一錢。
4、失眠。用燈心草煎水代茶喝。
5、濕熱黃疸。用燈草根四兩,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溫服。
【附注】 水茅草J.leschenautii Gay ex Laharpe的莖髓亦作燈心草入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2:47 | 顯示全部樓層
地黃

【釋名】地髓、酒壺花、山煙、山煙、山白菜。
【集解】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乾燥塊根。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鮮用;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幹。前者稱鮮地黃,後者稱生地黃。將淨生地黃加黃酒拌勻,置適宜的容器內,密閉,隔水加熱,或用蒸氣加熱燉透,至內外色黑,油潤;也可不拌酒直接蒸至黑潤,切厚片入藥,稱為熟地黃。每100g藥材用黃酒約20kg。
【產地】主產河南省。遼寧、河北、山東、浙江亦產。
【植物形態】鮮地黃:呈紡錘形或條狀,長8~24cm。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縱皺紋、芽痕、橫長皮孔及不規則疤痕。肉質,易斷,斷面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導管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黃:多呈不規則的團快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段稍細,長6~12cm,直徑3~6cm,有的較細,長條狀,稍扁而彎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或烏黑色,有光澤,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黃:為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粘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端面烏黑色,有光澤。味甜。
【主要成分】含環烯醚萜類,如梓醇(Catalpol),鮮根中約含0.11%;並含水蘇糖32.1~48.3%及多種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為2~4.2%。還含β-穀甾醇、甘露醇和微量的油菜甾醇。
【氣味】(生地黃)甘、寒、無毒。(熟地黃)甘、微苦、微溫、無毒。
【功能主治】
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12~30g。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9~15g。
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髮早白。9~15g。
【正訛】張元素說:“地黃生則大寒而涼血,血熱者須用之;熟則微溫而補腎,血衰者須用之。又臍下痛屬腎經,非熟地黃不能除,乃通腎之藥也。”
【附方】1、吐血唾血,補虛、除熱,去癰癤。用生地黃不拘多少,三搗三壓,取全部液汁,裝瓦器中,蓋嚴,在熱水中熬濃,去渣再煎成糖稀狀,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地黃煎”。
2、利血生精。用地黃(切)二合,與米同煮,熟後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此方名“地黃粥”。
3、明目補腎。用生、熟地黃各二兩,川椒紅一兩,共研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4、虛損(或大病後,或積勞後,四休沉滯,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小腹拘急,咽幹唇燥,飲食無味,多臥少起)。用生地黃二斤,面一斤,搗爛炒幹炒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病後虛汗(口幹心躁)。用熟地黃五兩,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服,一天服完。
6、咳嗽唾血,癰疽勞瘵。用生地黃汁十六斤、人參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拌勻,小火熬三晝夜,成膏。每服一匙,開水或酒送下。此方名“玉膏”。
7、吐血便血。用地黃汁六合,銅器煮開,加牛皮膠一兩,等化盡後再加薑汁半杯。分三次服完。
8、小便帶血、吐血、耳鼻出血。用生地黃汁半升、生薑汁半合、蜜一合,調勻服。
9、月經不止。用生地黃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一天服兩次。
10、月經不調,久不受孕。用熟地黃半斤、當歸二兩、黃連一兩,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乾研細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湯或溫酒送下。11、妊娠漏胎,下血不止。用生地黃汁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開幾次後服下,不止再服。又方:用生地黃為末,酒沖服一匙,晝夜各服一次。又方:用生地黃、熟地黃,等分為末。每服半兩,空心服,白術、枳殼煎湯調下,每日服二次。此方名“二黃丸”。
12、妊娠胎動。用生地黃搗汁,煎開,加雞蛋白一枚,攪勻服下。
13、產生血痛(腹中有硬塊作痛)。有熟地黃一斤、陳生薑半斤,同炒幹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此方名“黑神散”。
14、產後中風。用生地黃五兩,搗出汁,生薑五兩,也搗成汁。以生地黃渣浸薑汁中,生薑渣浸生地黃汁中,過一夜。次日取兩藥炒黃,焙乾,研細。每服一匙,酒送下。
15、胞衣不出。用生地黃汁一升,苦酒三合,調勻溫服。
16、熱悶昏迷。用生地黃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飲水不止,則用生地黃根、生薄荷葉等分搗爛,榨取汗,加麝香不許,冷水調服。覺心下頓涼,即不再服藥。
17、疔腫乳癰。用生地黃搗爛敷患處,藥變熱,即須更換。
18、跌打損傷,瘀血在腹。用生地黃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19、眼睛紅痛。用生地黃、黑豆各二兩,搗成膏,臨臥時先以鹽湯洗眼,再以藥膏塗蓋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藥膏浸濕、洗掉。
20、牙疳膿血。用生地黃一斤、鹽二合,共搗成團,外用面裹住,投火中燒焦,剝出面殼,藥中加麝香一分,研勻,貼患處。
21、牙齒動搖。用棉裹生地黃放口中細嚼,令藥汁作用於齒根,最後將汁涸下。
22、耳中常鳴。用生地黃一截塞耳中,一天換幾次。生地黃煨熟塞耳更好。
23、犬咬傷。用地黃搗汁塗傷處。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2:47 | 顯示全部樓層
牛膝

【釋名】亦名牛莖、百倍、山莧菜、對節菜
【集解】為莧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乾燥根。冬季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捆成小把,曬至幹皺後,用硫磺熏2次,將頂端切齊,曬乾。
【產地】主產于河南。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及遼寧等省亦有栽培。
【植物形態】本品呈細長圓柱形,有的稍彎曲,上端稍粗,下端較細,長15~50cm,最長可達90cm,直徑0.4~1cm。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色,有略扭曲而細微的縱皺紋,橫長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受潮則變柔軟,斷面平坦,黃褐色,微呈角質樣而油潤,中心維管束木部較大,黃白色,其週邊散有多數點狀的維管束,排列成2~4輪。氣微,味微甜而稍苦澀。
【氣味】(根)苦、酸、平、無毒。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用於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閉癥瘕,肝陽眩暈。
【附方】1、勞瘧積久。用長牛膝一把,生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完(清晨一服,未發瘧前一服,臨發瘧時一服。)
2、消渴不止(下元虛損)。用牛膝五兩,研細,浸入生地黃汁五升中。日曬夜浸,直到汁盡。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久服于身體有益。
3、婦女血病(月經淋閉,月經不來,繞臍寒疝痛,產後血氣不調,腹中結症瘕不散諸病)。用牛膝在酒中浸一夜,取出焙乾;另用漆炒令煙盡。各一兩為末,加生地黃汁一升,慢火上熬成濃糊,團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米湯送下。此方名“萬病丸”。
4、胞衣不下。用牛膝八兩、葵子一合,加水九升,煎成三升。分三次服。
5、產後尿血。用川牛膝水煎常服。
6、喉痹乳蛾。用新鮮牛膝根一把、艾葉七片,同人乳搗和,取汗灌入鼻內。不久,痰涎從口鼻流出即愈。不用艾葉亦可。又方:牛膝搗汁和陳醋灌病人。
7、口舌瘡爛。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飲。
8、牙齒疼痛。用牛膝研末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燒灰敷患處。
9、惡瘡(人不知名)。用牛膝根搗敷。
10、癰癤已潰。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瘡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葉及地錦草各一把,搗爛後塗瘡上。
【主要成分】含皂甙及羥基促脫皮酮(Ecdysterone)、牛膝甾酮(Inokosterone)等。
【發明】李時珍說:“牛膝乃足厥陰、少陰之藥。所主之藥,大抵得酒則能補肝、腎,生用則能去惡血,二者而已。其治腰膝骨痛、足痿陰消,失溺。”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紫菀

【拉丁文】 Radix et Rhizoma asteris
【英文名】 Tatarian Aster Root and Rhizome
【釋名】 青菀、小辮、返魂草、山白菜、紫茜、夜牽牛
【歸類】植物 紫菀
藥典進入: 是
【藥效分類】 溫寒痰藥(祛痰藥類)
【性】 溫
【味】 苦 辛
【毒性】 無毒
【歸經】 肺
【藥用部位】 根 根莖
【功效】 止咳化痰、潤肺下氣。
【主治】 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
【附方】1、肺傷咳嗽。用紫菀花五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一天服三次。
2、久咳不愈,用紫菀、款冬花各一兩,百部半兩,搗、篩為末。每服三錢,以薑三片、烏梅一個,煎湯調下。一天服兩次。
3、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過,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4、產後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沖服。
5、纏喉風痹。用紫菀根一條,洗淨,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漸愈。
【藥量】 5-9g。
【配伍宜忌】 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畏茵陳。陰虛火旺之燥咳,咳血及實熱咳嗽者不宜單獨使用。
【炮製方法】 1)紫菀:去殘莖及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2)蜜紫菀: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
【品質標誌】 本品以根粗長、色紫紅、質柔韌者為佳。
【商品規格】 統貨。分河北、安徽、江蘇統裝等。
【有效成份】 紫菀皂甙 表無羈萜醇 無羈萜 毛葉醇 乙酸毛葉酯 槲皮素 紫菀酮 茴香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