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本草綱目 [電子書]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3:06 | 顯示全部樓層

葒草

【釋名】游龍、石龍、天蓼、大蓼
【氣味】(實)鹹、微寒、無毒。
【主治】消渴、去熱、明目益氣、亦治瘰鬁、痞塊。葒草的花能散血、消積、止痛。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3:06 | 顯示全部樓層
虎杖
【釋名】苦杖、大蟲杖、斑杖、酸杖
【氣味】(根)微溫。
【主治】虎杖的功用是清熱解毒、活血通經。
1、小便淋。用虎杖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2、月經不通。用虎杖三兩,淩霄花、沒藥各一兩,共研為末。每一錢,熱酒送下。又方:虎杖一斤,去頭,晾乾,研細,在五鬥呂中浸一夜,煎取二鬥。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鬥,一起熬濃,狀如糖稀。每服一合,酒送上。晝兩服,夜一服,月經即通。
3、腹內突長結塊,堅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幹,搗成末,摻入五升米飯中攪勻,倒好酒五鬥泡起來。每飲一升半,忌食鮮魚和鹽。
4、氣奔怪病(皮膚下麵發響聲,遍身癢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癢)。用虎杖、人參、青鹽、細辛各一兩,加水煎作一服飲盡。
5、消渴。用虎杖、海浮石(燒過)、烏賊骨、丹砂,等分為末,渴時,以麥讓冬湯沖服二錢。一天服三次,忌酒、魚、面、生冷、房事。
【發明】現在臨床上用虎杖、木香、枳殼、黃芩配方治肝膽管結石症,稱為“排石湯”。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3:06 | 顯示全部樓層

匾蓄

【釋名】扁竹、扁辨、扁蔓、粉節草、道生草。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1、熱黃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湯吃。
2、霍亂吐得。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圳,煮羹湯吃。
3、蛔蟲病。用匾蓄十斤,銼細,加水一石煎至一鬥。去渣,再次煎濃。頭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蟲即可打下。
4、痔發腫病。用匾蓄搗爛取汁服一升。不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麵作餅,一天吃三次。
5、惡瘡痂癢。用匾蓄搗爛封患處,痂落病癒。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3:07 | 顯示全部樓層
蒺藜
【釋名】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氣味】(子)苦、溫、無毒。(白蒺藜:甘、溫、無毒)
【主治】1、腰脊痛。用蒺藜子搗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腫。有杜蒺藜每日煎湯洗。
3、大便風秘。用蒺藜子(炒)一兩、豬牙皂莢(去皮、酥炙)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鹽茶湯送下。
4、月經不通。有杜蒺藜、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5、難產(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貝母各四兩,共研為末,米湯沖服三錢。過一會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藥。
6、蛔蟲病。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乾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乾搗成散,生前了一匙,飯後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牙齒動搖。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錢,加水淡漿水半碗,鹽少許,溫時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燒灰貼牙,亦能固齒。
9、鼻塞多年,不聞香臭。用蒺藜兩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臥。滿口含飯。隨好以藥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噴出一、兩個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共研為末。加醋調勻。夜塗臉上,清晨洗去。
11、白癜風。用白蒺藜子六兩,生搗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後斷根。服至半月時,白處見紅點,即預示有效。
12、疔腫。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搗爛,以醋調勻封瘡上。拔根即愈。
13、蠼螋尿瘡。用蒺藜葉搗爛敷患處。如無葉,可用子代替。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3:07 | 顯示全部樓層
穀精草
【釋名】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
【氣味】(花)辛、溫、無毒。
【主治】穀精草的主要功用是疏散風熱、明目退翳
1、腦痛、眉痛。用谷精草二錢、地在三錢、乳香一錢,共研為末。每用半錢,燒煙筒中,熏鼻。
2、偏正頭痛。用穀精草,研為末,加白麵糊調勻搜攤紙上貼痛處,幹了變換。又方:用穀精草末、銅綠各一錢,硝石半分,混勻,隨頭痛的左、右邊,吸入左右鼻孔中。
3、鼻血不止。用穀精草為末,每服二錢,熟麵湯送下。
4、目中翳膜。用穀精草、防風,等分為末,米湯沖服,甚驗。
5、小兒雀盲(夜盲)。用羊肺(按:張紹棠味古齋版本是用羊肝)一具,原物不洗,竹刀剖開,放入穀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每天吃一些,有效。忌用鐵器。如不肯吃,可炙熟後搗爛做成丸了,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修治】
【發明】李時珍指出,丹治各種眼病,加用本品,效果很好,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3:07 | 顯示全部樓層
海金沙

【類別】 其他類
【英文名】 Japanese Climbing Fern Spore
【釋名】 鐵線藤、左轉藤、竹園荽
【來源】 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的孢子。
【採制】 秋季孢子未脫落時採割藤葉,曬乾,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莖葉。
【性味】 性寒,味甘。無毒。
【植物形態】 多年生攀援草本。根莖細長,橫走,黑褐色蔌栗褐色,密生有節的毛。莖無限生長;葉多數生於短枝兩側,短枝長3~8mm,頂端有被毛茸的休眠小芽。葉2型,紙質,營養葉尖三角形,2回羽狀,小羽片寬3~8mm,邊緣有淺鈍齒;孢子葉卵狀三角形,羽片邊緣有流蘇狀孢子囊穗。孢子囊梨形,環帶位於小頭。孢子期5~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叢或灌木叢中。主產廣東、浙江;全國大部地區均產。
【主要成分】 孢子含海金沙素、棕櫚酸、油酸、亞油酸、(十)-8-羥基十六酸[(十)-8-hydroxyhexadecanoic acid]和脂肪油。
【功能主治】 清利濕熱,通淋止痛。用於熱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澀痛。
1、熱淋急痛。用海沙草陰乾,研末。每服二錢,煎生甘草湯調上。藥中加滑石亦可。
2、小便不通,臍下悶滿。用海金沙一兩、臘南茶半兩、一起搗碎。每服三錢,生薑、甘草煎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3、小便膏淋如油。用海金沙、滑石各一兩,甘草梢二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麥門冬煎湯服。一天服二次。
4、血淋。用海金沙研為末。每服一錢,用親朋汲水或沙糖水送下。
5、脾濕腫滿(腹脹如鼓,氣喘,不能星臥)。用海金沙三錢,白術四兩、甘草半兩、黑牽牛頭一兩半,共研為末。每服一錢,水送下。能瀉為好。此方名“海金沙散”
【附注】 子粉狀,棕黃色,質輕滑潤,著火燃燒發爆鳴及閃光。濕微鏡下觀察,孢子呈四面體,極面觀鈍三角形,極軸長58~72(~97)um,具3裂縫,周壁具瘤狀紋飾。氣微,味淡。海金沙全草有抗菌、利尿作用。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尿路感染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半邊蓮

【類別】 全草類
【英文名】 Chinese Lobelia Herb
【釋名】 急解索、半邊花、細米草、蛇舌草。
【來源】 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全草。
【採制】 夏季採收,除去泥沙,洗淨,曬乾。
【氣味】辛、平、無毒。
【植物形態】 多年生小草本,高約10cm,有乳汁。莖纖細,稍具2條縱棱,近基部匍匐,節著地生根。葉互生,狹披針形至線形,長0.7~2cm,寬3~7mm,全緣或疏生細齒 ;具短柄或近無柄。花單生葉腋,花梗長2~3cm;花萼筒喇叭形,先端5裂;花冠淡紅色或淡紫色,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長8~10mm,均偏向一側;雄蕊5,聚藥,花絲基部分離;子房下位,2室。蒴果倒圓錐形。種子多數,細小,橢圓形,褐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水田邊、溝旁、路邊等濕處。產于華東、華南、西南、中南各地。
【主要成分】 含山梗菜堿(lobeline)、山梗菜酮堿(lobelanine)、異山梗菜酮堿(isolobelanine)、山梗菜烷啶(lobelanidine)、皂甙、黃酮、氨基酸。
【功能主治】 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用於大腹水腫、面足浮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晚期血吸蟲病腹水。 半邊蓮的功用是消腫解毒辣,常用以治蛇咬傷,內服、外敷都行
【發明】現在臨閑上還用本品與其他薌配合治療胃癌、直腸癌以及肝癌等。
【附方】1、蛇咬傷。用半邊蓮搗爛,取汁飲下。藥渣敷傷處。
2、氣喘。用半邊蓮、雄黃各二錢,共搗成泥,放碗內,蓋好,等顏色變青後,加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3、瘧疾。治方同上。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紫花地丁
【釋名】箭頭草、獨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氣味】苦、辛、寒、無毒。
【主治】1、黃疸內熱。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癰疽惡瘡。用紫花地丁(連根)、蒼耳葉等分,搗爛,加酒一杯,攪汁服下。
3、癰疽發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搗碎,和白麵,放醋中泡一夜,貼瘡上,極有效。
4、疔瘡腫毒。用紫花地丁草搗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蔥頭、生蜜一起搗爛貼患處。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為末。加油調勻塗患處。
5、喉痹腫痛。用紫花地丁葉,加醬少許,研成膏,點入喉部。取吐為效。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見腫消

【氣味】酸澀、有微毒。
【主治】1、癰腫、狗咬。用見腫消搗爛敷貼。
2、一切腫毒。用見腫消草、生白芨、生白蘞、土大黃、生大薊根、野榮麻根,共搗成餅,加硭硝一錢,和勻,貼患處。貼時留頭,藥幹即換。用再加金線重樓及山慈姑更好。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4 23:09 | 顯示全部樓層
大黃
【釋名】黃良、將軍、火參、膚如
【集解】蓼科(Polygonaceae)掌葉大黃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 Rheum tanguticum Maxim.et Balf.、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乾燥根及根莖。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用繩串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
【產地】掌葉大黃與唐古特大黃主產甘肅、青海、西藏、四川等地,主要為栽培;藥用大黃主產四川、貴州、雲南、湖北、陝西等省,栽培或野生。
【植物形態】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轉,長3~17cm,直徑3~10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異型維管束)散在;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具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鬆軟,斷面淡紅棕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異型維管束);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形成層環明顯,無星點。氣清香特異,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氣味】(根)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瀉熱通便,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3~30g。
【正訛】大黃常用為解燥結、除實痰的要藥,脈洪而實者用之,有速效。
【附方】1、吐血、鼻血(心氣不足)。用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熱服。下瀉即驗。
2、傷寒痞滿(心下滿而不痛)。用大黃二兩、黃連一兩,泡入麻沸湯中。過一會,絞渣取汁,分二次溫服。此方名大黃黃連瀉心湯。
3、熱病廉說胡話。用大黃五兩,銼細,炒到微紅,加水煎成膏子,每服半匙,冷水送下,此方亦治傷寒發黃。
4、腰腳風痛。用大黃二兩,切成不塊,加少許酥油炒士,不能炒焦。搗爛篩過。每服二錢,空心服,煮開過多次的姜湯送下。瀉出冷膿惡物,痛即止。
5、風熱積壅。用大黃四兩、牽牛子(半炒)四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了,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白開水送下。如要微瀉,每服可加十至二十丸。又方:基本上和上主柵,但不用煉蜜而用皂莢熬膏代替,稱為墜痰丸或“全真丸”,又名“保安丸”。
6、痰為面病(但水瀉及胎前產後的痰病不可服用)。用大黃(酒浸,蒸熟。切曬)八兩,生黃芩八兩,沉香半兩,共研為末,加青礞石(二兩)和焰硝(二兩)一起封固、煆紅、研細的藥末二兩,以水和各藥成丸,如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六十丸,緩病七、八十丸,急病一百二十丸,溫水送下後,好靜臥勿動,讓藥起作用。第二天,先下糟粕,次下痰涎。如未下,可再次服藥,此方名“滾痰丸”。
7、腹中痞塊。用大黃十兩,研為末,加醋三升、蜜兩匙,和勻,煎成丸了,如梧子大。生前了三十丸,生薑湯關定。能吐瀉即驗。又方:陳石灰半斤,瓦器上炒至極熱,等稍冷後,加大黃末(炒熱)一兩、桂心末(略炒)半兩,以醋調成膏,攤在布上貼患處。又方:大黃二兩、樸硝一兩,共研為末,以大蒜同搗成膏貼患處。加放阿魏一兩,更好。
8、脾癖疳積。用大黃末三兩,加醋熬成膏,倒在瓦上日曬夜露三天;再加硫磺一兩(以形如琥珀者為好)、宮粉一兩,一起研勻。十歲以下小孩,每服半錢,大人每服一錢半,米湯送下。忌生冷魚肉,只吃白粥半月。如一服不愈,半月之後再服。
9、小兒諸熱。用大黃(煨熟)、黃芩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在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至十丸,蜜湯送下。亦可加黃連,稱為“三黃丸”。
10、骨蒸積熱,漸漸黃瘦。用大黃四分、加童便五六合,煎取四合,去渣服汁,分二次服。
11、赤白濁淋。用大黃研末,每次取六分,放入破了頂的雞蛋中,攪勻,蒸熟,空心吃下。三次見效。
12、大便秘結。用大黃末一兩、牽牛頭末半兩,和勻,每服三錢。用厥次序心煩現象者,酒送下,無此現象者,蜜湯送下。
13、熱痢,裏急後重。用大黃一兩,浸酒中半日,取出煎服。
14、傷寒並熱霍亂(涎流吐逆,不能言語,牙齒動搖,喘氣悶絕)。用大黃、人參各半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熱服即安。
15、食後即吐。用大黃一兩、甘草二錢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溫服。
16、產後血塊。用大黃末一兩,加頭醋半升,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溫醋化下。
17、男子疝氣偏墜。用大黃末調醋塗患處,藥幹即換。
18、頭眼昏眩。用酒炒在黃,研為末,清茶送服二錢。
19、風熱牙痛。用大內燒存性,研為末,早晚擦牙。
20、口腔糜爛。用大黃、枯礬,等分為末,擦牙,吐涎。
21、鼻內生瘡。用生大黃、杏仁搗勻,加豬油調塗。又方:用生大黃、黃連各一錢,麝香少許,共研為末,加重油調塗。
22、損傷瘀血(從高處跌下或木石壓傷,痛不可忍)。用大黃(酒蒸)一兩、杏仁(去皮)三、七粒,共研細,加酒一碗,煎成六分,雞鳴時服。至晚間有瘀血排下為驗。
23、凍瘡。用水調大黃末塗搽。
24、湯火傷。用大黃生研,調蜜塗搽,不惟止痛,而且滅瘢。
25、蠼螋咬瘡。用大黃研末敷上。
26、腫毒初起。用大黃、五倍子、黃蘖,等分為末,新汲水調勻塗患處。每天四至五次。
27、癰腫熱痛。用大黃研末,加醋調勻塗患處。藥幹即換。
28、乳癰。用大黃、粉草各一兩,共研為末,加好酒熬成膏,攤布塊上貼瘡。同時,取藥末一匙,溫酒送服。次日有惡物排出。此方名“金黃散”。
29、大風癩瘡。用大黃(煨)一兩、皂莢兩刺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溫酒送下。排出惡物如魚腦狀或亂髮狀,再雄黃花蛇藥(“通天再造散”)
【主要成分】掌葉大黃:根莖含蒽醌衍生物總量為1.01~5.19%,其中游離狀態為0.14~0.75%,結合狀態偽0.87~4.44%。游離蒽醌衍生物有大黃酸(Rhein)、大黃素(Emodin)、大黃酚(Chrysophanol)、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等,為大黃的抗菌成分。結合性蒽醌衍生物為游離的葡萄糖甙或雙蒽酮甙,系大黃的主要瀉下成分。此外,尚含4種大黃甙(Rheinoside A.B.C.D),亦為瀉下成分。尚含鞣質類物質約5%,為收斂成分。
唐古特大黃:根莖含蒽醌衍生物總量為1.14~4.36%,其中游離狀態約為0.30~1.20%,結合狀態約為0.82~3.16%。其他成分與掌葉大黃類同。
藥用大黃根:莖含蒽醌衍生物總量為3~3.37%,其中游離狀態約為1.24~1.31%,結合狀態的約為1.69~2.13%。其他成分與掌葉大黃類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