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日我本是在搜索“如何用粤语说:贡献一份力量”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我们这个“广州本土网”,看过几篇街坊发的关于保卫粤语的帖子之后,我觉得我有必要注册一个会员了,因为我在这里找到一种亲切,也发现了一份感动。
我来自山西太原,广州一直是我心向往的地方,由于六年前高考略微的差距,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08年终于得偿所愿,来到这里继续求学。两年多的生活,我越发发现我对这里开始爱的痴狂。
由于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归属感。现在也依然进行着学习和传播。作为一个北方人,我曾一贯引以为豪的是我们那里存在着多如繁星的文化碎片,就拿我的家乡山西来说吧,山西不光有煤,也被誉为是“地下博物馆”,古迹众多,加之学校都普及普通话,而普通话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北京又是我国的首都,这就让我一直以来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北方是华夏文明的正统。但是在南下之后,我才发现,这里才真正继承着中华文化的血脉,这里保留着众多我们那里早已遗失的风俗,诸如端午节的龙舟,重阳节的登高,甚至是冬至节的团圆等等,感受这些就已经让我欣喜若狂。同时,最重要的一点,这里保留着最能表达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属性的语言——粤语。
不得不承认,由于我的同学中间,很少是广州本地人,加上学业繁重,无暇出游,导致我两年多来只能听一点,说一点,写一点,这些还是时常看看TVB的连续剧,看广州人写的东西学来的。所以我在这里只能用普通话和简体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希望各位街坊见谅。
粤语是一种非常有气质的语言,据说是有大唐遗韵,这点我没有考证过,但从发音用词来讲可见一斑。从发音看,粤语音调有九个,普通话有四个,这样一来,即使在所用汉字没有加减的情况下,粤语能表达的丰富程度就要至少比普通话多出一倍;从用词看,粤语保留了很多古语的用法,比如走,就是跑的意思,行才是走的含义。这使得表述更加简练,也更加精确。很多不懂得华夏文化的人都说中国话很含糊,不精确,比英文差远了。实则不然,古汉语用词非常精确,一个字就表达一个意思,不比英文差到哪里去,甚至比英文无论从发音、写法和传播力上更有优势。粤语就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特性,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多少会有改变,但基本不会动摇其本身的属性。普通话虽然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但是这一点是无法企及的。
我非常赞同前面一位街坊所说的,语言承载文化。没错,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一个民族的整体性格的形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北人说东北话,形成了它们豪放彪悍的性格;北京人说北京话,一口京腔,你就会感受到他们皇城脚下的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江南的吴侬软语,一听就好像置身于小桥流水之中。然而粤语,抑扬顿挫却不乏温婉动人,圆润饱满却又掷地有声,柔情似水,坚韧不拔。在这种氛围下,广州人好客,热心,而广东也成了拉动全国经济的火车头。
七月份开始的“普粤之争”我是一直在关注的。对于这个事件结果如何,我想我们就不用过多的去关心了,此类事件大多都是局部利益服从总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我们对粤语是何等的热爱和不舍,但是对于政策,是政府的决策,作为一般的老百姓,我们无法过问,也无法改变。这就好像是因为统一语言要推广普通话,结果人人都会说普通话了,民族和个人的个性跟特点没了;又好像要扫盲提倡简体字一样,结果文盲没了,人人只认字不识字,无知到处都是。凡事兴一利必生一弊,没有必要去争论,去讨论,但是作为个人,我们也有权利选择我们自己所喜欢的文化的权利,喜欢说粤语,我们继续说,学说粤语的教程都是大把;想写繁体字,我们继续写,这种碑那种体的市场上也常见。只是在大多数场合,我们就发挥语言最本身的作用——交流就好。唯一我们要求的,就是不要赶尽杀绝,要封杀一体封杀,这是坚决不能容忍的,我想结果倒也不会这么杯具。
我们也确实该静下心来想想,面对文化冲击,面对强势文化,我们该怎么办了。这就好比是面对欧美文化的入侵,我们该怎么办。一味的排斥和抵抗我觉得是防不胜防,这就好比是一个人,抵抗能力弱,再让他与世隔绝,他也依然会得病。这一点上,我觉的《黄帝内经》上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好:“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就是说,防病先固本。这对于粤语也是一样的,要想保住我们这种文化,就必须从它自身去发掘它的魅力,然后让其他不了解它的人去了解。
首先,我认为,要想保留文化,先要推广文化,好像打仗,以攻为守。比如要让别人了解粤语,就要先用普通话作交流,能交流了,才有了解的可能,甚至就有了学习和发扬的冲动了。这就使我想起了刚来广州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些同学是说粤语的,说粤语的人在一块儿,是一定会说粤语的,根本不会去理会旁边有多少不会说的,一个也好,一群也好,只要他们两个人说,就好。我不知道在他们心中,这样做的想法是什么,肯定也没有什么恶意。但是在我一个外人看来,我感到很伤心,感到一种不尊重,因为我试图去加入到他们的团体中,然后他们只用语言就把我排斥在外了。试问,有多少人是因为这而觉得广东人排外呢?我想是有一定数量的,如果这种方式是一种对于本土文化的保护的话,那这样的保护可以说是毫无作用的,因为对于一些可能有兴趣了解粤语,甚至可能会欣赏粤语的人,这样已经足够让他们心灰意冷了。
其次,有关传承的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语言可以是大众的,但是文化必定是小众的。如果说普通话是种语言的话,它是平民的,是交流用的,让别人知道自己,那么粤语就是种文化了,它是小众的,是承载文化的,让别人尊重自己。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在以前,人人都会说话,但并不是人人都会认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有心传承粤语的人,必定是能了解到粤语所承载的文化的人,至于那些不愿传承的,非要跟他们说也是对牛弹琴啊。关于教育后代的问题,我觉得也是要从小开始的,不仅教他们学语言,也要教给他们文化。对于文化认识了,对于语言自然也就喜爱了。
最后,我觉的热爱粤语,热爱岭南文化的人应当走到一起来,“德不孤,必有邻”,多想想用我们自己的力量如何去发扬,去传承,集思广益,这样才有可能让粤语发扬光大,这一点,广州本土网就做的非常不错,通过这个平台,我就能找到这么多跟我有这共同爱好,共同目标的朋友们,也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从一个外地人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外地人归外地人,以后也会为广州做贡献,呵呵,先这样吧,个人观点,大家讨论。另外我最近也在学粤语,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