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 1||
民族团结,是辛亥革命之后出现的,关于统合汉族及各少数民族,至于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所谓的民族团结之说,只有华夷大防,夷夏之辨。而很明显的是,华夷之辨并未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民族统合的主旋律,辛亥革命之初,我们所举的大旗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可惜失败了。这个失败,是时代各族势力的新均衡所致,而民族团结,各族共和,作为新选择,新事物,事实经过第一个一百年,能够实现中国崛起,民族复兴。
作为新事物,民族团结在新时代里是否依然可行?为何苏联的民族政策,弱化分化主体民族,虚无化主体文化,却迎来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共同背叛?为何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并没有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崛起,而消亡,反而更加活跃?过去一百年的民族团结内涵,是否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要从古今中外历史,及理论本质去论证。
经过笔者的探索、深思,认为民族团结既然是时代主题,就必须尊重并接受,但是其内涵需要变化,就像计划生育那样,原来计划是一胎,现在两胎三胎,也同样是计划,只是内涵变了。
为什么新时代的民族团结,内涵需要变化?原来的民族团结,内涵是压迫汉族,分化汉族,优待少数民族,实施两少一宽。但是这个内涵的民族团结经过长期的推行,其作用已经走向反面,比如少数民族优越感盛行,网络戏称为『名族』,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大肆宣扬其大多数人所信仰的宗教,甚至不惜违反宪法;再比如汉族人民普遍文化不自信,容易接受国外反华势力的迷惑,成为国外反华分裂势力在国内的棋子。由此种种,足见现行民族团结的内涵不再代表我国先进思想,不再代表先进生产力,需要与时俱进,作出重大修改。
我们要文化自信,文化复兴,避免少数民族的分裂势力,就要重新确立我国的『两个主体』:主体文化,主体民族。同时号召少数民族跟着主体民族走向小康,走向文明,共同富裕,这样才能避免少数民族中的分裂势力在其族群里传播。任何事物都必须有其主心骨,没有主心骨,事物是无法保持整体性,完整性的,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亦是如此。
确立主体文化这个主心骨,挖掘主体文化的优秀内容,先进内容,用文化自信去武装56个民族,这样才能避免国外反华势力的渗透。用主体民族的智慧,引导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走向小康,走向共同富裕,才能避免国内少数民族中的分裂势力的滋生及发展。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