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 90||
鮑鵬山講了個道德悖論:
竇娥冤裏,
竇娥做了一輩子好人好事,
卻得不到好報;
他得了兩個結論:
一是道德不能以利益為目的,
二是要給道德許以利益;
他認為這兩個結論,
是一個悖論,
所以要想辦法解決。
他給了兩個方案,
一是宗教的死後來生報,
二是中國式的青史留名。
鮑教授真是誤人誤己,
首先,道是天道,
天道是天然規律,
德是人道,
人道就是道義,
從道到德,是一個修行過程,
不是某件事情的評價屬性。
道德的最終錨定,
就是道義,
道義的陰陽統一面,就是利益,
怎能說道德與利益不相容,
而相互排斥?
儒家對於社會的發展,
認為是周而復始,有階段性的,
不是任何時期,
道義都能在『公家』的主持下,
與利益同時存在,或者說相互轉換,
這種情況下的社會,
是需要革新的,甚至革命的,
原因很簡單,
只有道義與利益共存,
道義才能昭明,公義才能高舉,
只有如此革新革命,
社會才能進步,進入下一個階段,
保持從不義到正義,正義到不義,
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
有人對『正義到不義』,
這樣的社會階段不理解,
其實人性就是以利為先,
而又不能出離公義,
故皆因利而往,好義而范,
因此當社會進入正義的階段,
必有大盜以利而害公義,
推動社會進步到無道義的階段。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