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華韻國學網 返回首頁

逸羊道長的專欄 https://www.chinulture.com/blog-1059.html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道家本論三:道教本質

已有 1338 次閱讀2012-5-10 09:08 |

      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學道於蜀郡鶴鳴山,招徒傳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稱,乃因其崇信北斗南斗等五斗星,加之與蜀地彌教結合,故稱五斗彌教,後訛為五斗米教)。其子張衡其孫張魯保據漢中多年,後又與最高統治當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響從西南一隅播於海內,遂發展為道教正宗天師道。
       張道陵尊老子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撰【老子想爾注】闡揚道教教義,但道家和道教在本質上來說並不是一家。道家提倡的是樸素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而道教本身是神學教派。從道教教義與佛教教義的對比可以看出,道教在核心哲學立場上是對佛教哲學思想的抄襲,而不是對道家哲學思想的繼承。
       道教與佛教在形式上各自有所不同,所信仰的神也各自有別,教規教律也各自有別。但道教與佛教在廟宇的修建上卻大多傳承佛教廟宇的風格,教義內容上也有着完全相同的核心主張(都信奉唯空主義),後期的道教嚴格來說更加接近於佛教,如王重陽創立的重陽教,教義上就更加像佛教。
       佛教的核心經典:
     【波若波羅密多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從【波若波羅密多心經】可以看出,佛教所信奉的除了諸佛菩薩以外,基本核心內容就是唯空主義哲學思想。
        道教的各種經典:
        1、【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2、【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無空有空,無色有色,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一元無象,二氣未萌,空洞玄虛,寂然不動。有中真無,無中妙有,掃盡迷惘,打成一遍。 無無有無,有有無有,靜極而動之不已,而生氣也,動之極,則靜,生陰,陰陽互根,兩儀為之而立。洞破無有元本,則太極之真無,無極之妙有明矣,造化之道明矣。
       3、【高上玉皇心印妙經】:『心印』者,即以心印道,以道印心,印無所印,心無所心。心印於事,則體必紛,心印於物,則體必淫。於無印,於無心,心從無宅,印從無精,一靈不昧,善果臻身。人本有心而自失之,人能印而自失之失非其失,則可有心;棄其所棄,則可能印。即知其心,既知其印。既知其印,即知非心有心。既知非心,即知有印非印。印不印印,心無心心,真神真氣,合我真精,一元三品,是印是心。
        從道教的各種經典中可以看出,道教所信奉的除了諸神仙以外,基本核心內容也是唯空主義哲學思想。道教經典中會提到【老子五千文】,但更多則是繼承老子所批判的各家非老子哲學思想,以及對老子哲學本身的曲解,道教並不是真正道家思想的繼承者,而只是借用者。
       道教在本質上來說並不是道家思想的繼承與發展,道教只是道家與佛家相互和合的產物。道教是道家的軀殼與佛教的內體,道教所信奉的神仙嚴格來說只是對佛教諸佛菩薩的模仿,並不是自己獨創。道教是道家與佛教的簡單加減乘除,道教其實沒有什麼屬於自己的真實內容,除了各種坑蒙拐騙的害人把戲以外。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