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贲》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这里的“山”代指绝对完美的艺术作品,这里的“火”代指有水分的现实题材。把有水分的现实题材加工成为条理明晰的完美艺术作品,这就叫做纹饰。纹饰可以把杂乱的文字描述梳理成为条理清晰的知识体系,让人容易准确理解文字描述中所包含的内容。
纹饰最早先被用来整理从事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它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纹饰就是通过对事物表面知识的条理化逻辑推导,透过现象认识隐藏在事物内部的真实本质。纹饰有现实的一面,也有虚拟的一面,文饰是现实与虚拟的逻辑交互组合,纹饰就是用逻辑虚拟的内容来弥补人类现有认识的不足。
任何人类知识都有符合现实的一面,也有超越现实不符合实际的一面,纹饰知识要标明知识的现实性与虚拟性。纹饰知识要保持知识的诚实可靠性,才可以让知识得到长久的认可。没有诚实可靠性的纹饰知识也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最终会在实践中遭到人们的抛弃。
纹饰知识首先要把世界看成是相对静止的,只有把世界看成是相对静止的,才可以给现实世界一个正确恰当的描述。不同知识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纹饰知识也要关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才可以更容易认识到事物内部发展的本质规律。
纹饰知识的目的在于利用现有知识逻辑来推导未知世界的状况,知识之所以能够指导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实践活动,就在于知识能够推导未知世界中有可能存在的情况。纹饰知识是要让知识更加符合实践,而不是让知识对实践有所偏离。知识过分偏离实践,知识指导实践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纹饰来自于科学探索活动却最终服务于艺术创作的需要,创作艺术作品要考虑追求艺术与大众的亲和力,不受大众欢迎的艺术作品很难体现自身服务社会需要的价值。坚持艺术服务大众的理念,才可以算是坚持了艺术创作的道义性。艺术既是服务大众的精神需求,也是服务自身的精神需求,创作艺术的过程也是一个用艺术促进自身身心修养的过程。
艺术创作以现实世界为题材,但又不是简单的复制现实世界,它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图表达活动。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方位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自身感悟的艺术表达规律对现实题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完美艺术作品,并用来真实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愿望和情感。
艺术创作也可以用来构造各种民间活动的氛围,这种民间活动中带有主题性质的艺术氛围构造,可以掩饰民间活动背后的各种是是非非,让人们顺顺利利的把各种民间活动进行到底。但是这种艺术氛围的构造应该要服务于大众人文精神上的需要,不可以用来作掩饰进行各种违背道义的活动。
艺术创作是一种大众性质的活动,它并不只是艺术家才有的专利,平民百姓都喜欢用一些较为粗浅的艺术创作来对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在婚姻过程中会把新郎打扮得像锦鸡一样,各家有喜事的时候都会跑到自家菜园里把菜园给精心装扮一番,这些粗浅艺术创作无意中就对外传达着某种主人家内部的信息。
纹饰用于掩饰知识的缺陷与不足,纹饰就会给人类带来无穷的危害。把纹饰用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个人与大众之间高尚的人格文化追求,纹饰就是艺术创作中一种必要的手段,就能够体现自身无限的实用价值。坚持艺术创作活动的素洁性,就能够永久保持艺术创作本身的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