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華韻國學網 返回首頁

逸羊道長的專欄 https://www.chinulture.com/blog-1059.html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道家本論十八:談談儒家的天尊地卑

已有 2036 次閱讀2012-12-9 08:26 | 儒家,

       易經系卦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易知則有親,有親則可久,可久則賢人之德。』這就是儒家的『天尊地卑、男尊女卑』社會等級制度思想,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渴望能夠建立一個有效維護地主階級統治的封建等級制度社會。
       系卦辭屬於【易經】十翼之一,【易經】十翼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易經】的內容本身,但更多的成分則是使用歪曲和誤導的形式,神秘化【易經】本文的內容,從而達到神學化【易經】的目的,並建立違背【易經】本義的儒家學說。作為一位仇恨母系社會的孔子來說,他的父系等級理想社會模型中不能容忍母系思想的任何成分存在。
       孔子的父系等級理想社會經過秦皇漢武的根治,最後在中國大地上得以實現。在中國封建父系社會的父系體系中,社會等級制度的天然基礎就是根深蒂固的輩分制,每個人名字的第一個字或前部分為姓,第二個字或第二部分為輩分,第三個字或第三部分才是人的名字。
       中國封建父系社會只有男人才有姓的繼承權,女人只能隨父姓,並且在很多情況下都是處於『有姓無名』的狀態,這體現女人對男人的附屬關係。女人在封建皇權思想下不能算做人,她們只能是男人淫樂和傳承後代的玩物,只能是男人們的財產和權力爭奪的對象,這就是皇帝家的三宮六院和男人們的三妻四妾。
       中國是一個很講究輩分等級的民族,為什麼要講究輩分等級,因為輩分等級是中國的等級制度的天然基礎,輩分的高低決定着尊卑的等級。按照儒家的文化,輩分低的一定要服從輩分比你高的,這種上尊下卑的秩序是不能破壞的,是要嚴格遵守的,不然天下就不會有序,就容易天下大亂。
       輩分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等級制度的天然基礎,中國古代社會等級制度的行政管理基礎是官場品級制,官場品級分為從一品到九品九個等級,並且品級低的官員一定要服從品級高的官員。中國古代社會的行政品級中最低就是平民百姓的婦女,最高就是九五至尊的皇帝。
       除了通用輩分制和官場品級制以外,中國古代社會等級制度的另外一層就是『男尊女卑』制。母系社會的滅亡讓女人從主人變成了性奴隸,使得母系社會的『女尊男卑』徹底變成了父系社會的『男尊女卑』。中國父系社會徹底否定母系社會的存在,母系社會的文明歷史在母系社會滅亡之後就徹底消失在了中國的歷史長河之中。
       孔子的『天尊地卑、男尊女卑』思想是中國古代社會得到最終維持的根本原因,任何一種社會制度都必須要有相應的思想體系進行維護,否則這種社會體系就會走向土崩瓦解。這就是經歷秦皇『焚書坑儒』之後,漢代要『罷除百家、獨尊儒術』的原因。這是歷史選擇了孔子思想,而不是孔子思想選擇了歷史。
       兩千多年的中國古代社會統治,形成了人們對孔子思想的愚民式順從與本能的天然反抗相統一的變態心理模式。魯迅先生的作品就對中國古代社會的這種人格心理變態作了真實的描繪, 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從輩分制上來說:高輩分的小孩都會有一種優越感,高輩分的大人或許會有點同情心理,但又幾乎沒有。不同輩分的人之間需要維繫的禮貌,讓高輩分的人有一種高人半截的感覺,讓低輩分的人有一種天生的自卑和壓抑。高輩分的人會天生的驕狂自大,低輩分的人則會走向心理上的變態和扭曲。
       從品級制上來說:中國近現代的很多進步小說作品都反映了這一社會變態現實,如晚清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魯迅的【阿Q自傳】、【孔乙己】等。阿Q會想辦法排解自己的鬱悶,孔乙己臨死都要擺個讀書人的優雅姿態,還要告誡別人『竊書不能算偷』。
       從男尊制上來說:婦女在中國社會是最悲慘的一族,在皇宮作為皇帝的嬪妃興許是比較理想的歸宿。在平民百姓之間就只能任人作牛作馬,甚至可以任意買賣成為社會『公妻』。在戰爭中的婦女一般都是男人們搶掠的對象,日軍侵華時期甚至就是軍人的慰安婦。
        中國古代社會殘酷的等級制,使得人們之間除了驕狂自大以外,就是對等級高的人的仇恨。皇帝輪流做,明年換別家,新皇帝從來都沒有讓舊皇帝舒服過。每個人都把戰爭當作翻身的機會,只有傻子才會真正在意皇帝家的死活。如宋朝末年的丘處機,明朝末年的吳三桂,日本侵華戰爭中的大漢奸等。
http://sunjun44.blog.163.com/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