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
傳習錄 作者:王陽明發佈:延章

傳習錄全文在線閱讀_傳習錄原文及翻譯

儒家 已完結 王守仁 心學 陽明心學 儒家經典 22萬字數 11萬閱讀

【傳習錄】是王陽明與其門生的書信集錄,由其門生徐愛、薛侃、南大吉、錢德洪等先後集撰匯編而成。
王陽明將其發明的心學理論分別論述於與諸門生的書信來往中,研究這些書信是研究發展陽明心學的主要渠道。
此版本【傳習錄】原名【傳習錄注釋白話翻譯版】,今已廣泛流傳於網絡之上,作者佚。編者重複收錄於華韻國學網,一是由於網絡流傳版本排版不明晰,不利於閱讀,而且多有錯漏,二是利於編者對陽明先生的【傳習錄】加以解讀。
流行本【傳習錄】包含上卷中卷下卷三卷,共十九篇目:1、徐愛錄之心即是理;2、陸澄錄之格物無分動靜;3、薛侃錄之『一以貫之』的功夫;4、錢德洪序;5、答顧東橋書之知行合一;6、答陸原靜書之元神·元氣·元精;7、答陸原靜之良知即是未發之中;8、答歐陽崇一之萬物皆備於我心;9、答羅整庵少宰書之正心誠意;10、答聶文蔚之人即天地之心;11、答聶文蔚之致其良知;12、訓蒙大意示教讀之劉伯頌等啟蒙之道;13、教約之神而明之;14、陳九川錄之戒懼恐懼在心念;15、黃直錄之過分矜持亦弊端;16、黃修易錄之生之謂性;17、黃省曾錄之良知是造化的精靈;18、黃以方錄之一草一木皆有理;19、錢德洪跋之輾轉刊行。編者依據明版篇目,將流行本第5篇目【答顧東橋書之知行合一】分編出【啟問道通書之磨練於事上】
【傳習錄】模仿【論語】僅記錄王陽明與其門生的語錄,但其用語半文半白,且對於各理論觀點又未能形成系統化理論;又,【傳習錄】中的理論觀點,僅經諸門生的實踐驗證,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及毛澤東思想,與【傳習錄】,存在一定的理論衝突;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經過歷史充分論證的定論,與知行合一的思想就存在根本上的衝突。因此對於【傳習錄】的學習,需要我們進一步加以實踐驗證。

版權聲明

本站所有資料(如電子圖書、文章等)均來自網絡,由網友上傳,本站僅提供存儲空間,屬於相關法規規定的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的網絡服務提供者;部分資料僅向VIP會員(向本站捐贈一定金額可獲贈相應VIP用戶組權限)開放,目的是避免經發佈者校訂修正補漏過的資料被粗濫分發,保護發佈者權益,與資料價值無關,本站並未直接通過任何與相關資料價值有關的收費方式獲取利益。
本站所有資料僅限用於學習研究用途,不得用於商業用途;所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及版權商所有,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如有任何侵犯您的版權或其他權益之處,請聯繫我們,以便立即屏蔽、刪除!詳情請點擊:版權聲明

最新章節

錢德洪跋 2022-5-9 01:47

錢德洪這篇『跋』,乃專為下卷所作,不包含上、中二卷。嘉靖戊子冬,德洪與王汝中奔師喪至廣信,訃告同門,約三年收錄遺言。繼後同門各以所記見遺。洪擇其切於問正者,合所私錄,得若干條。居吳時,將與【文尋】並刻 ...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生於公元1472年,卒於公元1528年,是明朝餘姚(今浙江)人。因為曾經窟居故鄉陽明洞中,所以時人又稱之為陽明先生。 王陽明11歲前由祖父王倫撫養、教育,之後跟隨父親王華,在北京研習兵法、騎射。 王陽明入仕,緣起18歲時在返鄉途中受到當時程朱學派婁諒的指點,其向王陽明介紹了朱熹的理學格物致知,及『聖人可學而至』的思想。其後,王 陽明奮讀程朱學術著作,並在21歲鄉試中舉,又於28歲中進士。由於宦途的不順及遭遇,正德三年,王陽明的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頓悟到『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背離了朱熹的格物窮理之說,認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為士人自修內聖找到了心學的理論依據,同時也令陽明學說向佛教禪學同質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