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9|回覆: 0

[儒學動態] 孔子治國理政思想的總綱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2-14 17: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孔子的治國理政思想散見於【論語】各篇,看似雜亂無章、缺乏內在關聯,然稍加條貫分析,其實也有其內在邏輯和體系建構可言。細讀【論語】我們發現,『富民教民』和『尊五美屏四惡』的思想應是孔子治國理政思想的總綱,是我們理解其整個思想架構的鎖鑰。以下我們將圍繞這個總綱,試勾勒出孔子治國理政思想的全貌。

讀【論語】,孔子告訴我們,為政者要實現『富民教民』的治理目標,最主要的是要能夠做到『尊五美屏四惡』。據載: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當弟子冉有問百姓多起來又該怎麼做的問題時,孔子明確提出了『富而後教』的思想主張。在孔子看來,為政者治國理政的首要任務是使百姓先富足起來,然後在『富民』的基礎上教化民眾,使其能夠富而無驕、富而好禮。不難發現,孔子的這種『富民教民』思想與我們今天所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方略不無暗合之處。可以說,『富民教民』是孔子提出的治國理政的基本戰略目標,而其『尊五美屏四惡』的思想則進一步回答了如何富民、教民的問題。

如何富民?孔子『尊五美』思想中的『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從三個方面為我們作出了說明:

其一,『惠而不費』,就是要求為政者要施惠於民,節約用度。孔子說的『薄施於民而能濟眾』『安人安百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等,為為政者指明了如何『惠民』的問題,而其『節用而愛人』則是基於『不費』的思想而提出的具體主張。

其二,『勞而不怨』,就是要求為政者要使民以時、節省民力。【論語·學而】篇中,孔子明確提出了『使民以時』的觀點。他相信,如果為政者能夠愛惜民力,自覺做到『使民以時』『擇可勞而勞之』,必不會招致百姓的怨恨。孔子『屏四惡』思想中的所謂『慢令致期謂之賊』,其實就是從反面說明了為政者要敬事而信、使民以時的道理。

其三,『欲而不貪』,就是要求為政者當求百姓之利,不為一己之私。在孔子看來,為政者當以『仁』為利,而不以利為利,這裏所謂『仁』就是指百姓之利。為政者求仁而得仁,又何必在逐利。『欲仁而得仁,又焉貪?』此外,【論語】中孔子的弟子有若在答哀公問時,也明確表達了這種思想觀點。『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孔子認為,如果為政者吝而貪利、與民爭利,就會招來百姓的怨恨。他說:『放於利而行,多怨。』孔子『屏四惡』思想中的『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的觀點,也從反面論證了為政者不可貪利的道理。

那麼,為政者又該如何『教民』呢?很明顯,孔子『尊五美』思想中的『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從兩個方面為我們作出了說明:

首先,『泰而不驕』,就是要求為政者要寬以待民,施行禮治和德政。孔子用『泰而不驕』說明了為政者寬以教民的基本態度和立場。如何寬以教民?孔子提出了為國以禮、為政以德的重要主張。他說:『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孔子相信,施行為國以禮、為政以德的『寬政』較之於以政令和刑罰來治國會收到更加積極的效果。『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民免而無恥』與『有恥且格』兩相對比,孔子辯證地說明了其所謂『泰而不驕』的『寬政』主張的合理意義。當然,這裏孔子雖強調國家治理中德以及禮較之於政和刑的優先性,但他卻並不完全否定政與刑的作用。我們以德主刑輔、禮法並用來概括孔子儒家的這種治國主張,也似無不可。孔子『屏四惡』思想中的『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也從反面說明了為政者以德、禮、政、刑來教民和治民的問題。

其次,『威而不猛』,就是要求為政者要修身正己以立其威,使人望而生畏。孔子講:『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其實說的就是正己正人的道理。孔子認為,為政之要首在『正人』,欲『正人』必先『自正』。【論語】中孔子反覆提及了這種正己正人的思想。『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君子不重則不威。』孔子強調,為國以禮、為政以德的關鍵在於為政者能夠率先垂範,以禮約己、立身修德,如此才能有威嚴,使人望而生畏,進而收到上行下效、教而化民的效果。他說:『上好禮,則民易使也。』又:『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在孔子看來,正己以立威、寬政以待民,教化民眾,如此而已。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當代治國理政理應從【論語】中汲取精神滋養,將孔子治國理政思想創造性地轉化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精神動力。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