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44|回覆: 0

[國學教育心得] 裴毅然:讀【古史辨自序】說古代教育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0-9-3 13: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08年,我所供職的大學要我給文學碩士生開設『文史研究基礎』,我便想起了顧頡剛先生的【古史辨自序】,覺得是最好的教材。1998年,我曾耗費兩個晚上精讀這一名篇,不由擊節讚賞。名篇成教材,自是順理成章,只是這篇【自序】如此與我的課程對口,還是令我深謝顧先生。顧先生這篇七萬餘字的長序,從二三歲開始講述自己歷史意識的形成,如何從【論語】、【孟子】讀到【詩經】、【周易】,又如何從戲曲中得到歷史轉化爲文學的思考,再到棄文入史的專業選擇,包括對自我的逐步認識,最後又如何創立著名學術觀點——古史的層積累造說。由遠漸近由淺入深,慢敘淺述,層層遞進,再清晰不過地構勒出一位史學大家的成長過程。

    重讀【古史辨自序】,除了備課,最大的收穫是對古代教育增添心得。古代平均人壽不長,40歲即算中壽,清末民諺『人生五十不爲夭』;1949年以前,國人均壽33歲,滬人均壽亦不足37歲。從教育學角度,實在沒有時間上的資本慢慢來。用最短的時間輸送最精要的前人積累的智慧經驗,壓縮過程長度,加大教學內容密度,實爲必然之選,也是十分理性十分智慧的教育方法。

    現代教育強調快樂理念,要求寓教於樂,乃是與古代教育指導思想完全不同的價值定位。現代教育理念的產生,自然基於現代社會提供的各種優越性:一則基於人均壽命延長,可以安排更多節目內容;二則基於社會已能提供終身教育,可以從長計議,更講究初級教育的快樂性。但對均壽甚短的古人來說,快樂教育可謂無法承受之重,消費不起呵!相比於接受教育的可支配時間,相比於社會用人的緊迫度,相比於教育內容的經典性,教育過程的快樂性只能等而下之。如此這般,雖有『虐童』之嫌,但也是沒有方法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多少總是灌輸,沒有一點壓力也是不行的。

    顧頡剛先生二三歲提抱中識字,母親教他【三字經】、【千字文】,六歲入塾,讀【論語】、【孟子】、【左傳】、【禮記】,祖父再教【詩經】、【周易】,爲他此後的深入治學,打下堅固基礎。

    古代經學教育,一上來就傳授最重要最濃縮的前輩經驗智慧,在當時可選擇的教育內容中,應該說是最智慧最理性的選擇了。學童既認字又背書,等到成年後再慢慢反芻理解古訓深意,從教學效果來看,效率很高。在當時教育資源很稀少的情況下,學以致用,需要他們爲官作宦服務社會。經書既傳理授則,又以古示範,孩子們日後成爲管理者,人文水平既高,可援古例亦多,豈非教育之功?我們此前持握現代教育理念,將古代教育一棍子打死,實在是掉入那口舊井——用今天的陽光照射昔日陰霾,當然是太容易太正確了。(裴毅然)


轉自中國文明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