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是儒家文化核心的道德觀,孔子解釋『仁』時說:『仁者愛人。』也就是說愛戴他人、惠及他人、貢獻社會是『仁』的實質。
儒家文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宗旨。文中『齊、治、平』是同義詞,均是治理之義。『修身』的核心是『正心』、『誠意』,側重自身品行、道德的修養,以達到『仁』之境界。四者之中尤重修身,人人注重修身,家、國、天下自然和諧、興盛。
儒家少有關於養生的具體論述,而是將養生寓於『修身』之中。【論語】云:『仁者壽。』是說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的人,多能長壽。對社會和他人做出貢獻,自己也從中獲得滿足和快樂,這無疑會對身心健康起到積極作用。
唐代大醫孫思邈,凡來診的病人,無論貧賤富貴、老少丑俊,無論是朋友,還是曾有仇恨的人,孫思邈都將其視爲最親的親人,爲後世樹立了醫德的楷模,可謂仁者。孫思邈享年101歲,亦有學者考證是120歲。至今陝西、河北等地,尚建有孫思邈的祠堂,尊稱孫氏爲『藥王』,以緬懷這位蒼生大醫。
南宋詩人陸游,一生寫詩九千餘首,被認爲是留下詩歌最多的詩人。陸游生逢金人占領我國大片北方領土、南宋小朝廷苟安於江南一隅之亂世。故其詩多以積極抗金、收復國土爲主題,正氣凜然,雄渾豪放,大有蘇軾之風。其臨終前著【示兒】一首,念念不忘收復北方領土,一生之志可知: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一生坎坎坷坷,仕途上又屢屢受挫,但他享年85歲,在古人中已是罕見的了。這應該得益於他一生以天下爲己任的仁愛情懷。亦當列入孔子『仁者壽』的範圍。
儒家文化的兩位聖人,孔子享年73歲,孟子享年84歲。民間認爲73歲、84歲是老年人的坎,是說聖人都活不過這樣年齡,作爲普通人,享有聖人的壽命,應是心滿意足了。
須知古時限於物資、醫療等生活條件,壽命普遍較今人短,故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一說。孔子、孟子在古人中,已是長壽的了。
已故國醫大師裘沛然先生於92歲高齡時,推出歷時8年打造的絕筆作【人學散墨】,了卻多年的心願。【人學散墨】一書,旨在爲先秦儒學,即孔孟之道正名。以孔孟爲代表的儒家思想,本是東方智慧的象徵,是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人學散墨】中列舉大量事實以論證孔孟的以人爲本、以民爲本的仁愛思想。【論語】中『苛政猛於虎』;【孟子】『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君視民如草芥,民視君如寇讎』等,力圖還孔孟一個清白。
全書之旨是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復興,希望以孔孟之道教化民眾,凝聚民心,重振中華雄風。並藉此糾正社會不良之風及道德的衰落。先生耄耋之年,體力精力將盡,孜孜於此8個春秋,其良苦用心,思之令人動容!書的封底印有一首七言絕句,乃先生手書:
流光總被墨消磨,濟世無方耐老何!
我亦乾坤有情者,登樓四顧一蹉跎。
詩中『濟世無方』、『乾坤有情』,其以天下爲己任的憂國憂民情懷錶露無遺。
【人學散墨】問世的2009年,先生病逝於上海,享年93歲。先生的追悼會,有一千餘人參加。既有政府要員,又有社會賢達;既有先生的患者、弟子,也有先生的追隨者和崇拜者;既有上海人,也有江、浙及全國各地趕來的人。人們從四面八方匯聚於殯儀館,向這位充滿仁愛之心的國醫大師、國學大師的遺體告別。古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先生可謂當之。
近代滬上兒科名醫董廷瑤,將書齋取名『幼幼廬』,無疑是取【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意。先生一生活人無算,享年99歲,可謂是對『仁者壽』做出的註解。
順便說一下,聖人和普通人之間的差別,沒有想像的那麼遙遠,不僅肉體上相同,即或是精神層面,相差亦不懸殊。聖人之所以爲聖人,首先必須具備普通人的正常情感。在此基礎上,注重自身修養,陶冶情操,對人生的價值有了深刻的領悟,進而升華至關愛他人、憂國憂民爲己任,並在某一領域作出重大貢獻,便脫凡入聖了。
仁愛有著廣泛的含義,凡對人類進步做出積極貢獻的人,都應歸入孔老夫子『仁者』行列。具有仁愛之心的人,多能健康、長壽。俗云『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其誰曰不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