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白話】 孔子說:『學了要時常練習、實踐之,不也覺得喜悅嗎?有志同道合者從遠方而來,不也覺得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而我也不會生氣,不也就是有道之君子嗎?』 【釋詞】 子:古代男子之通稱,此謂孔子也。【論語】中孔門弟子惟有有子、曾子稱子,閔子、冉子各一見。 曰:【說文】云,詞也。從口乙,象口氣出也。(乙象氣,人將發語,口上有氣,故曰字缺上也。) 學:覺也,效也。先覺覺後覺,後覺習效先覺之所爲。孔門教人,第一字乃『學』。然所學何事?是本書之一大關鍵。試思之。 (朱子曰:學之爲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後,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爲,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也。) 時:時常,或曰以時、按時。雪公曰:有人指年齡(身中時),或指春夏(年中時),或指一日之時(日中時),這都對,但須融合。 習: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之數飛也。即今之反覆練習,實踐。學貴在能習。 說:同『悅』,喜悅。學能時習,所學漸熟,入之日深,心中欣喜也。 朋:同門曰朋,同志曰友。志同道合者也。(一說:弟子彌重,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阮元曰:蓋學而時習,未有不朋來。聖人之道不見用於世,所恃以傳於天下後世者,朋也。 樂:悅、樂同指高興、快樂,古人說『悅深而樂淺』,或曰:『在內曰說,在外曰樂。』爲什麼有深淺程度之別呢?悅:既學而又時時習之,學在自己,則所學者熟,心有所得,進益不止,其喜悅之情自然從中而發,所以『悅』從內生出,不假外來。樂:有志同道合者,欣慕於道,自遠而來,共同講求、互爲學習、教學相長,高興於我道日廣,所以『樂』則由外而引發。所以有『悅深而樂淺』之說。 知:知道,了解。 慍:慍怒,生氣。雪公曰:慍,內怨的意思,不慍,心中不發牢騷,不怨恨。羅近溪曰:愈學而愈悅,如何有厭;愈教而愈樂,如何有倦;故不慍人之不己知者,正以其不厭不倦處。 君子:成德之名。學日進,道日深遠,人不能知,而孔子不慍。學至此,可謂成德矣,故曰君子。 【采榮錄】曰:【論語】一書,首言爲學,即曰『悅』,曰『樂』,曰『君子』,此聖人最善誘人處,蓋知人皆憚於學而畏其苦也。是以鼓之以心意之暢適,動之以至美之嘉名,令人有欣羨之意,而不得不勉勵於此也。此聖人所以爲萬世師。 【雪公講要】 孔夫子說:『學習聖賢教導,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依教奉行,法喜充滿;道業有成,遠方有道友來訪能把自己所得,廣益人群社會,豈不是很歡樂的事。假若時機不合,不逢知音,空懷大才,無處去用也不可牢騷不平,自傷中和。應該養氣持志,不怨不尤,等待時機,隨緣而不攀緣,這才是君子!』 【論語講要】 此第一章。子,古時男子之美稱,此稱孔夫子。 研究任何學問,首須明其作用。前清人學論語,用於科舉考試,吾人今日用於復興文化。天地人號爲三才,天地皆有好生之德,人爲天地之心,應具天地之德,始可稱之爲人,此爲中國文化。 學即是學作人之道,初學爲士人,以至學爲聖人,皆不離學。時乃時常,習乃練習,說即悅。時常練習,所學有成,故喜悅。 朋,志同道合者。學儒必須尋師訪友,學有所得,又有志同道合者自遠方尋來請教,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故云樂。 學在自己,用由天命,學成而人不知,不得其用,天命也,君子何慍之有,故曰不慍。 【先賢精義】 【論語註疏】曰:此章勸人學爲君子也。孔子曰:『學者而能以時誦習其經業,使無廢落,不亦說懌乎?學業稍成,能招朋友,有同門之朋從遠方而來,與己講習,不亦樂乎?既有成德,凡人不知而不怒之,不亦君子乎?』言誠君子也。君子之行非一,此其一行耳,故云『亦』也。 蕅益大師曰:此章以『學』字爲宗主,以『時習』二字爲旨趣,以『悅』字爲血脈。 鄭汝諧曰:此數語,蓋孔門入道之要,故以爲首章。古人之學,必有入處。於所入處而用力焉,是之謂習。顏子之克己,曾子之三省,皆習也。 程子曰:學者,將以行之也。時習之,則所學者在我,故說(悅)。又曰:以善及人,而信從者眾,故可樂。又曰:說在心,樂主發散在外。 尹氏曰:學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慍之有。』 朱子曰:愚謂及人而樂者,順而易;不知而不慍者,逆而難,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學之正、習之熟、說(悅)之深,而不已焉耳。 【論語正義】曰:【學記】言學至大成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悅服而遠者來之,此大學之道。然則朋來,正是學成之驗。……【中庸】云『誠者,非自誠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此文『時習』是『成己』,『朋來』是『成物』,但成物亦由成己。既以驗己之功修,又以得教學相長之益。 【論語正義】曰:【禮·中庸】記,子曰,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又【論語】下篇,子曰,莫我知也夫,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正謂己之爲學,上達於天,爲天所知,則非人所能知,故無所怨尤也。夫子一生進德修業之大,咸括於此章。是故學而不厭,時習也,知(智)也;誨人不倦,朋來也,仁也;遁世不見知而不悔,不知不慍也,惟聖者能之也。 張栻曰:學貴於時習。程子曰,時復紬繹,浹洽於中也。言學者之於義理,當時紬繹其端緒而涵泳之也。浹洽於中,故說。說者,油然內慊也。有朋自遠方來,則己之善得以及人,而人之善有以資己,講習相滋,其樂孰尚焉。……人不知亦不慍也,蓋爲仁在己,豈與乎人之知與不知乎?門人記此首章,不如是,則非所以爲君子也。 康有爲曰:禮時爲大,故學亦必隨時而後適。孔子爲時聖,學之宗師也。時亦兼數義,日知月無忘,則時時爲學;循年而進,無時過而難成,亦是也。……上論一書以時始以時終,以明孔子之道全達於時。……於己身首言學,於人倫首言朋,蓋萬理有變,而學之與朋,貫萬億世而不易者。 錢穆先生曰:本章乃敘述一理想學者之畢生經歷,實亦孔子畢生爲學之自述。學而時習,乃初學事,孔子十五志學以後當之。有朋遠來,則中年成學後事,孔子三十而立後當之。苟非學邃行尊,達於最高境界,不宜輕言人不我知,孔子五十知命後當之。 ……學者讀【論語】,當知反求諸己之義。如讀此章,若不切實學而時習,寧知不亦悅乎之真義?孔子之學,皆由真修實踐來。無此真修實踐,即無由明其義蘊。本章學字,乃兼所學之事與爲學之功言。孔門論學,範圍雖廣,然必兼心地修養與人格完成之兩義。學者誠能如此章所言,自始即可有逢源之妙,而終身率循,亦不能盡所蘊之深。此聖人之言所以爲上下一致,終始一轍也。 伊川先生曰:今之學者有三:辭章之學也,訓詁之學也,儒者之學也。欲通道,則舍儒者之學不可。尹侍講所謂『學者,所以學爲人也』。學而至於聖人,亦不過盡爲人之道而已。 朱子曰:所爲學者,果何學也?蓋始乎爲士者,所以學而至乎聖人之事。……夫子之所志,顏子之所學,子思、孟子之所傳,皆是學也。其精純盡在此書,而此篇所明又學之本,故學者不可以不盡心焉。 【論語後案】曰:蓋學者所以學聖人之道,而聖人往矣,道在方策也。 【附錄】 『時習』之三說 一指年歲言。古人六歲始學識字,七八歲教以日常簡單禮節,十歲教書寫計算,十三歲教歌詩舞蹈,此指年爲時。 (身中時。【學記】云:『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故【內則】云:『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十五成童,舞【象】。』是也。) 二指季節言。古人春夏學詩樂弦歌,秋冬學書禮射獵,此指季節爲時。 (年中時。【王制】云:『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鄭玄云:『春夏,陽也。【詩】、【樂】者聲,聲亦陽也。秋冬,陰也。【書】、【禮】者事,事亦陰也。互言之者,皆以其術相成。』又【文王世子】云:『春誦,夏弦,秋學禮,冬讀書。』鄭玄云:『誦謂歌樂也。弦謂以絲播。時陽用事則學之以聲,陰用事則學之以事,因時順氣,於功易也。』) 三指晨夕言。溫習、進修、游散、休息,依時爲之。習者,如鳥學飛,數數反覆。人之爲學,當日復日,時復時,年復年,反覆不已,老而無倦。 (日中時。【學記】云:『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日日所習也。言學者以此時誦習所學篇簡之文,及禮樂之容,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所以爲說懌也。) 【本章參考書目】 【禮記】【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集釋】【論語新解】【論語正義】【論語講要】【論語點睛】【論語意原】【癸巳論語解】【論語注】【說文解字】【朱子文集】【論語後案】【論語駁異】【采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