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語文網 【摘 要】在古代漢語中,使動句是一種普遍的語法現象,它的動詞和賓語之間關係雖然是『動賓』關係,但是較爲特殊。而使字句是兼語式最主要的一種類型。此二種語法現象在語法意義上是相通的。本文主要從古代經典名著【論語】中廣泛擷取論據,在比較的基礎上闡述使動句和使字句的本質特點及二者間的關係。
【關鍵詞】【論語】;使動句;使字句
一、引言
在古代漢語中,使動句是一種普遍的語法現象,而使字句在古籍著作中也是較爲常見的語法現象,現結合孔子經典著作【論語】中有關語法現象的比較分析,對古代漢語中使動句與使字句的比較談一點我的粗淺的認識。
二、使動句在古代漢語裡是一種普遍的語法現象
『使動』又叫『致動』,『使動』(和意動)的名稱是1922年陳承澤先生在【國文法草創】中提出來的。這個名稱很快就得到了語法學界的公認。
使動就是『使賓語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是主語表示的人或事物並不施行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作,具有某種性狀,成爲某種事物,從語義特徵上看,動詞具有『是賓語怎麼樣』的意思,這是和一般動賓結構中動詞支配賓語的情況是不同的。
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本來就是動詞,有的是由形容詞、名詞變來的。由於原來的詞類不同,活用爲使動用法的時候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使動用法又分爲:動詞、形容詞和名詞的使動用法。
(1)則德修文,以來之,即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來:使……來)
(2)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論語・子路】(勞:使……勞)
動詞的使動用法是使賓語做出這個動詞所表示的行爲;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是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狀態;名詞的使動用法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爲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由此可知,使動用法是含有『致使』意義的用法。
三、使字句是兼語式的一種
在古代漢語裡,使字句是一種較爲常見的語法現象。它與現代漢語裡的使字句一樣,是作爲兼語式的一種而存在的。
兼語式最早是由王力先生提出來的,王力先生叫他做『遞繫結構』。王力先生在【中國語法理論】中說『凡句子包含著兩次聯繫,其初系謂語的一部分或全部即爲次系主語者,我們把他叫做遞系式,取「遞相聯繫」之意。』
最先使用『兼語式』名稱的是丁樹聲等在【現代漢語語法講話】中提出來的。
『使』在句中是『致使、讓』之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使字句。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構成使字句,即表示由主語所代表的施事一方指派命令或致使受事者發出或具有某種動作。在這種情況下,『使』可以直接帶動詞性賓語,即構成兼語式。可以說,使字句是兼語式最爲常見的一種類型,它在先秦著作中最爲常見,而且兼語式是由『使令』類發展到其他方面的。
(1)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論語・爲政】
(2)周人以栗,曰使民以栗。【論語・學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