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樊迟请学稼全文翻译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白话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教学习种地。孔子说:“我比不上老农。”樊迟请教治理菜园。孔子说:“我比不上老圃。” 樊迟出去后,孔子说:“不上进之人啊,樊须!在上位者崇尚礼,百姓就没有敢不尊敬的;在上位者崇尚道义,百姓就没有敢不服从的;在上位者崇尚诚信,百姓就没有敢不尽忠的。像这样的话,四方的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孩子到这里来了,哪里用得着自己学习种地呢?” 注释 稼:种植五谷。 不如:比不上。 为圃:治理菜园。为,治理。圃,种植蔬菜之地。老圃,指种植蔬菜有经验的人。 小人:即“细民”,与“大人”相对,此处指不学“大人之事”“大学之道”的人。 好礼:崇尚礼,指用周礼治国。 义:道义。 服:内心服从。 信:诚信。陈祥道:“好礼然后好义,好义然后好信,与《礼记》‘修礼然后好义,好义然后体信’同意,此学之序也。” 用情:忠实对上。情,情实。孔安国:“民化于上,各以实应。” 如是:如此。是,此、这。 襁负其子而至:襁,指背小孩的衣物。负,背。李充:“负子以器,言化之所感,不召而自来。”钱穆:“四方之民皆来至其国,斯不待教民以稼,而民之从事于稼者将大增。古者井地授田,耕户有去留之自由。” 先贤注疏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教樊迟以经世之学也。 朱子曰:礼、义、信,大人之事也。好义,则事合宜。敬、服、用情,盖各以其类而应也。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礼义忠信为治民之要。孔子怒其不学礼义而学稼种,故拒之。其不学礼义而学农圃,故曰“小人也”。孔子遂言礼义与信可以教民也。礼毋不敬,故上好行礼,则民化之,莫敢不敬也。人闻义则服,故上好行义,则民莫敢不服也。以信待物,物亦以实应之,故上若好信,则民莫不用其情。夫礼义与信足以成德化民,如是则四方之民感化自来,皆以襁器背负其子而至矣,何用学稼以教民乎? 李炳南曰:孔子勉励弟子们要研究修己安人的大学问,要致力于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不要分心去种谷种菜,因为种谷种菜的事情自有农业专家如老农老圃去作。而且农业是否振兴,要看政治是否改善,如果政治不好,则农业以及工商等业都兴不起来。所以改善政治实为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 杨氏曰:樊须游圣人之门,而问稼圃,志则陋矣,辞而辟之可也。待其出而后言其非,何也?惧其终不喻也,求老农老圃而学焉,则其失愈远矣。故复言之,使知前所言者意有在也。 李充曰:行礼不以求敬,而民自敬;好义不以服民,而民自服;施信不以结心,而民自尽信:言民之行上,犹影之随形也。圣教殷勤,唯学为先,故言“君子谋道不谋食”。又曰:“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钱穆曰:孔子非不重民食,然学稼学圃,终是小人在下者之事,君子在上临民,于此有所不暇。 陈祥道曰:君子能为小人之所不能,而不能遍能小人之所能。樊迟不知君子之道(大人经世之学),而请学小人之事。盖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樊迟之学稼,陈相之学许行,其能兼物物哉?宜孔子孟子之所不许也。 徐英曰:孔子诲人,悉经世之大本、形上之至道,若夫百工技艺之事,不列教科之中。农家虽古九流之中,然小人之事,所以养君子。无君子莫治小人,岂君子而为小人之事哉?使君子而为小人之事,是兼小大之务,而与民争利矣。且“笾豆之事,则有司存”,况稼穑之事乎? 《论语正义》曰:若士之为学,则由成己以及成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但当志于大人之事,而行义达道,以礼义信自治其身,而民亦向化而至,安用此学稼圃之事,徒洁身而废义哉! 《论语集注考证》曰:所贵学于圣人者,以《大学》明德新民之道、修己治人之方也。而樊迟以学稼圃为问,故夫子以不如老农老圃拒之,责之至矣。而又以“小人”名之,继以大人之事言之,可谓明尽。 刘宗周曰:古四民之业,皆不废学,即道即艺而大小则有判矣。故士为四民之首,尤专责以大学之道、修己治人之方,而世道所赖以不坠者也。 附录 《论语学案》曰:大人之学,礼义信而已,道一也,而其肃然整齐者谓礼,截然果断者谓义,肫然恳至者谓信,皆性体之流露也。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大义》《论语学案》《论语集注考证》《论语会笺》《四书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