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35|回覆: 0

[儒學問答] 論語中的孔子——回望中華文明的源頭

[複製連結]
國學李老師 發表於 2020-9-10 17: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提到孔子,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能在幾千年的時間裡對社會發展產生持續影響甚至起主導作用的人,除了孔子,幾乎沒有人能擔此盛名了。

西周末年,周王朝的統治力量日趨衰落,維繫整個社會運行的禮樂制度也隨之土崩瓦解,作爲社會重要組成部分的教育也發生了變化,由『學在官府』向『學在四夷』轉變。

自從禮樂制度失去了其核心的地位,官學就不再是學問的唯一標準,達官入仕也不再是人們的唯一追求。西周的貴族、官吏周遊列國,謀取出路,需要大量的『士』來幫助他們,於是,用以培養優秀的『士』的私學從此產生,士族階層也因私學的產生而不斷擴大,在社會上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孔子不是私學的開創者,但他創立的私學規模最大,影響最深。孔子崇尚周禮,他的一生也爲此奔波不止,但他所推崇的『禮』,實際上和西周的禮樂制度有所不同。孔子『爲政以德』的思想打破了西周『禮不下庶人』的觀念,模糊了貴族和平民的界限。這種思想,也使儒家思想在未來的發展中收穫了大批的支持者,逐漸成長爲中國人數最多的,影響力最大的思想學派。

隨著周王朝統治力量的衰弱,大批貴族、官吏開始周遊列國,另謀出路。士族的壯大改變了當時的社會結構,私學的興起更是直接推動了這種變革。當『士』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社會事務當中,士大夫們亟需一種價值觀來規範他們的行爲。於是,『君子』這個象徵貴族身份的詞彙被應用其中。

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一個詞能夠和君子並肩。從孔子開始,君子成爲了所有儒學弟子的畢生追求。子貢曾經向孔子詢問:什麼是君子?孔子說:『先行其言,然後從之。』

君子習慣用實踐來檢驗真理,只有驗證無誤了,才會分享出來。孔子畢生推崇的『述而不作』的思想,也有這方面的意義。孔子開辦私學,開班收徒,是爲了傳播自己的思想。他不修著作,應該是不希望自己的話對後來的弟子產生誤導。孔子是一個高於時代的哲人,他心裡非常清楚,他給他的弟子所講的話,過上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乃至百年、千年,有可能早已經不適合當時的情形。後世弟子有書在手,就會限制他們的思維,難以做到與時俱進。

君子一詞最早專指統治者,後來成爲了貴族、士大夫的統稱。春秋時期列國紛爭,君子的含義逐漸向士族階層轉移。孔子在治學的過程中,提出了『仁』的觀點,並通過這個觀點賦予了君子新的內涵,加入了道德品質的內容。孔子認爲,君子是做人的最高標準,要想成爲君子,不僅要擁有卓越的個人能力,還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個要求是很高的,這也是從孔子往後,幾乎所有儒學弟子畢生追求的境界。

孔子將"君子小人"的思想投射到整個時代的發展中,認爲應該建立一種高於法律的機制來輔助社會的運行。這個機制被稱爲『道德』。當人民有了高遠的精神追求,整個社會才能擁有不竭的動力,才能實現最終的和諧。

孔子認爲,最高的道德標準是『仁』。『仁』就是『愛人』,愛所有的人。這種思想很快便被處於社會底層的民眾廣泛接受,當廣大的士族階層有了理想,整個社會便能自動自發地運行起來。【大學】中描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從孔子這裡萌發出來,成爲了推動整個社會發展的強有力的手段。

『仁』的思想的寶貴之處,在於它超越了階層,能夠被各個階層的人運用自如。春秋時期社會結構的崩塌成爲了儒家『仁德』思想發育的溫床,每一個想要改變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接受了其中的觀點。而『仁德』思想所投射出來的『君子』作爲時代的先驅,就像一顆晨星,被所有心懷希望、追求卓越的人所仰望。承載著無數人夢想的【論語】也被奉爲經典,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傳誦中成爲了永恆。

『孝悌』作爲『仁』的核心,在孔子心中占有非常重的分量。魯國的孟懿子曾經向孔子請教關於孝的問題,後來樊遲和孔子一起出行,孔子和他談論起這件事,說他當初用『無違』兩字來跟孟懿子解釋『孝』的概念。樊遲繼續追問,孔子就解釋道:『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孔子從『禮』的角度向兩個弟子解釋了『孝』。其中,孟懿子作爲魯國的貴族,孔子希望他能從『禮』的層面推行『孝悌』,而對於身爲平民代表的樊遲來講,孔子則希望他作爲『禮』的執行者,能夠用『孝』來維持家庭的順暢運行。孔子用同樣的話來教導兩個弟子,這件事情也體現了孔子對『禮』的態度,他認爲用『禮』的制度來治理國家,應該上行下效、上下一體,而不是單方面的各自爲政。

後來,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也向孔子問『孝』,孔子對他說:『父母唯其疾之憂。』意思是供養父母長輩,讓他們免除生活上的困難,只有天災疾病這些超越人力範圍的事情,才會讓他們有所憂慮。孔子認爲,這是『孝』的最基本的境界,稱之爲『能養』。子游再問孔子的時候,孔子就解釋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在這裡對『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敬。等到子夏再問的時候,孔子又近了一步:『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矣。』孔子認爲『孝』有三層境界,分別是能養、尊敬、保持和顏悅色。當然他也坦言,保持和顏悅色是最難做到的。

有子說:『其爲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爲仁之本與?』作爲『仁』的核心思想,『孝悌』的觀念在維繫中國社會的安定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孝悌』也成爲了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始終恪守的傳統美德。

春秋以來,儒家思想從誕生到嶄露頭角,再到根深蒂固,不斷前行的道路上,對自我的改良從未終止。孔子的智慧,和記錄著他的言行的【論語】,在一代又一代儒學弟子的口耳相傳中,經久流傳,到了我們的手上。

當我們手捧【論語】的時候,我們所面對的,是一位長者對後代的殷切期盼。我們讀【論語】,或者是讀【大學】,讀【中庸】,讀所有的儒家典籍,都是在讀孔子,都是在向孔子致敬。【論語】是一個起點,我們要學會站在起點上往前看按照【論語》裡的要求,學著去做。做什麼呢?做人,做君子,做新時代的先鋒。

如果有人問,【論語】是什麼,請告訴他:【論語】是一把丈量中華文明長度的尺子。我們通過這把尺子,向遙遠的未來不斷前行。同時,我們借【論語】向孔子致敬,向璀璨的中華文明致敬。

李俊儒,濟寧海達行知學校國學教師,潛心研究儒家文化著作,發表傳統文化相關論文【儒家文化與濟寧運河獨特性和傳承性關係研究】,濟寧海達行知學校【風詠】報副主編。出版詩文集【月光路過你的城】,著有長篇小說【空桑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