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篇卷4在宥詩解3黃帝堯舜仁義不勝攖人之心棄智乃治 題文詩:
崔瞿子問,於老聃曰:不治天下,安善人心? 答曰汝慎,毋攖人心;人心排下,而進上也, 上下囚殺,淖約而能,柔乎剛強;廉劌雕琢, 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俛仰,之間而再, 撫四海外,其居淵靜,動而懸天;其僨驕而, 不可系者,唯人心乎.人心恬淡,寬宥情真. 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攖人之心,堯舜於是, 股也無胈,脛也無毛,養天下形,愁其五藏, 以為仁義,矜其血氣,以規法度.猶有不勝, 堯放讙兜,之於崇山,投三苗於,三峗共工, 流於幽都,此亦不勝.施及三王,天下大駭, 下有桀跖,上有曾史,儒墨畢起.而於是乎, 喜怒相疑,愚智相欺,善否相非,誕信相譏, 天下衰矣.大德不同,性命爛漫;天下好智, 百姓求竭,於是乎以,釿鋸制焉,繩墨殺焉, 椎鑿決焉.天下脊脊,大亂罪在,攖人心故, 賢者伏處,大山嵁岩,萬乘之君,而憂栗乎, 廟堂之上.今殊死者,世相枕也,桁楊也者, 而相推也,刑戮也者,而相望也,儒墨乃始, 離跂攘臂,乎桎梏間.意甚矣哉.其無愧而, 甚不知恥.吾焉未知,聖智不為,桁楊椄槢, 仁義不為,桎梏鑿枘,焉知曾史,其之不為, 桀跖嚆矢.故此而曰:絕聖棄智,天下大治.
【原文】
崔瞿問於老聃曰①:『不治天下,安藏人心②?』老聃曰:『女慎無攖人心③。人心排下而進上④,上下囚殺⑤,淖約柔乎剛彊⑥。廉劌雕琢⑦,其熱焦火⑧,其寒凝冰。其疾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⑨,其居也淵而靜⑩,其動也縣而天。僨驕而不可系者(11),其唯人心乎! 『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攖人之心,堯舜於是乎股無胈(12),脛無毛(13),以養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為仁義(14),矜其血氣以規法度(15)。然猶有不勝也,堯於是放兜於崇山(16),投三苗於三峗(17),流共工於幽都(18),此不勝天下也。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駭矣(19),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畢起。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誕信相譏,而天下衰矣。大德不同,而性命爛漫矣(20);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21)。於是乎釿鋸制焉(22),繩墨殺焉(23),椎鑿決焉(24)。天下脊脊大亂(25),罪在攖人心。故賢者伏處大山嵁岩之下(26),而萬乘之君憂栗乎廟堂之上(27)。今世殊死者相枕也(28),桁楊者相推也(29),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離跂攘臂乎桎梏之間(30)。意,甚矣哉!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吾(焉)未知聖知之不為桁楊椄槢也(31)仁義之不為桎梏鑿枘也(32),焉知曾史之不為桀跖嚆矢也(33)!故曰「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
【譯文】
崔瞿子向老聃請教:『不治理天下,怎麼能使人心向善?』老聃回答說:『你應謹慎而不要隨意擾亂人心。人們的心情總是壓抑便消沉頹喪而得志便趾高氣揚,不過消沉頹喪或者趾高氣揚都象是受到拘禁和傷害一樣自累自苦,唯有柔弱順應能軟化剛強。端方而稜角外露容易受到挫折和傷害,情緒激烈時像熊熊大火,情緒低落時像凜凜寒冰。內心變化格外迅速轉眼間再次巡遊四海之外,靜處時深幽寧寂,活動時騰躍高天。驕矜不禁而無所拘系的,恐怕就只是人的內心活動吧! 『當年黃帝開始用仁義來擾亂人心,堯和舜於是疲於奔波而腿上無肉、脛上禿毛,用以養育天下眾多的形體,滿心焦慮地推行仁義,並耗費心血來制定法度。然而他還是未能治理好天下。此後堯將歡兜放逐到南方的崇山,將三苗放逐到西北的三峗,將共工放逐到北方的幽都,這些就是沒能治理好天下的明證。延續到夏、商、周三代更是多方面地驚擾了天下的人民,下有夏桀、盜跖之流,上有曾參、史之流,而儒家和墨家的爭辯又全面展開。這樣一來或喜或怒相互猜疑,或愚或智相互欺詐,或善或惡相互責難,或妄或信相互譏刺,因而天下也就逐漸衰敗了;基本觀念和生活態度如此不同,人類的自然本性散亂了,天下都追求智巧,百姓中便紛爭迭起。於是用斧鋸之類的刑具來制裁他們,用繩墨之類的法度來規範他們,用椎鑿之類的肉刑來懲處他們。天下相互踐踏而大亂,罪在擾亂了人心。因此賢能的人隱居於高山深谷之下,而帝王諸侯憂心如焚戰慄在朝堂之上。當今之世,遭受殺害的人屍體一個壓着一個,帶着腳鐐手銬而坐大牢的人一個挨着一個,受到刑具傷害的人更是舉目皆然,而儒家墨家竟然在枷鎖和羈絆中揮手舞臂地奮力爭辯。唉,真是太過份了!他們不知心愧、不識羞恥竟然達到這等地步!我不知道那所謂的聖智不是腳鐐手銬上用作連接左右兩部分的插木,我也不明白那所謂的仁義不是枷鎖上用作加固的孔穴和木拴,又怎麼知道曾參和史之流不是夏桀和盜跖的先導!所以說,「斷絕聖人,拋棄智慧,天下就會得到治理而太平無事」。』
【注釋】
①崔瞿:虛擬的人名。
②藏:乃,『臧』字之訛。『臧』是善的意思。
③攖(yīng):糾纏,擾亂。
④排:排斥,壓抑。進:推進,提升。『排』和『進』分別喻指不得志之時和得志之時;『下』和『上』則分別指兩種心態,即頹喪、消沉和歡欣、氣盛。
⑤囚:拘禁。
⑥淖約:柔弱美好的樣子。彊(qiáng):『強』字之古體。
⑦廉:方正,有稜角,比喻品行端正,不隨合世事。劌(guì):割傷。雕琢:猶言刻削。
⑧『熱』與下句的『寒』分別形容兩種截然的心態:情感激動和情緒低落。
⑨疾:快速;這裏指心境變化迅速。俛:『俯』字的異體。『俛仰之間』比喻時間短暫。撫:臨。
⑩淵:這裏是深沉的意思。
(11)僨(fèn)驕:驕矜而不可禁。系:綴連,這裏含有拘絆的意思。
(12)股:大腿。胈(bá):白肉。
(13)脛:小腿。聯繫上一句,『股無胈』與『脛無毛』都是用來形容勞累奔波的。
(14)五藏:即五臟,這裏泛指心胸和思想。
(15)矜:苦。『矜其血氣』就是說耗費了無數心血。
(16):『歡』字的異體,今簡化為『歡』。兜:人名,傳說跟堯作對、被堯放逐。崇山:地名,傳說在當時中原之地的南陲。
(17)三苗:帝堯時代的古國名,地處南方。三峗:又作『三危』,山名,地處西北。
(18)共工:帝堯的水官。幽都:即幽州,地處北方。
(19)施(yì):延續。三王:即夏、商、周三代。駭:驚駭。
(20)大德:指人的基本觀念和生活態度。
(21)竭:盡;『求竭』指永遠不能滿足。一說『求竭』即『糾葛』,與上句之『爛漫』對文。姑備參考。
(22)釿(jīn):『斤』字之異體,即橫口之斧。
(23)殺:疑為『設』字之誤,處置的意思。『殺』,繁體寫作『殺』。
(24)椎鑿:穿孔的工具。決:打穿,引伸指刑戮、處決。以上『釿鋸』、『繩墨』、『椎鑿』都是木匠的工具,借指傷害人和約束人的刑法和禮義。
(25)脊脊:相互踐踏的樣子。一說是淆亂的意思。
(26)伏處:隱居。嵁(kān)岩:深谷。
(27)乘(shèng):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萬乘之君』指能統馭上萬輛戰車的國君,即大國的國君;這裏泛指居於統治地位的諸侯。
(28)殊:斷。『殊死』也就是斬首。
(29)桁(háng)楊:加在被囚禁者頸上和腳上的刑具。相推:一個挨着一個。
(30)離跂(qí):奮力的樣子。攘臂:舉臂。桎(zhì)梏(gù):腳鐐手銬,用於拘系罪犯 刑具,這裏喻指用來束縛人的真情本性的工具。
(31)椄(gié)槢(xí):『槢』通作『楔』;『椄槢』就是連接腳鐐或手銬左右兩部分的插木。
(32)鑿:孔。枘(ruì):榫頭,即插入孔中的木拴。
(33)嚆(hāo):吼。『嚆矢』即響箭,這裏含有導向、先導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