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文詩:
湯問伊尹:三公九卿,大夫列士,相去何如? 伊尹對曰:三公者智,通於大道,應變不窮, 辯於萬物,之情通於,天道者也;其言足以, 調和陰陽,以正四時,乃節風雨,能如是者, 舉為三公,故三公事,常在於道.九卿者也, 不失四時,通於溝渠,以修堤防,乃樹五穀, 通於地理,能通以通,能利以利,如此者舉, 以為九卿,故九卿事,常在於德.大夫也者, 出入與民,同眾取去,與民同利,通於人事, 行猶舉繩,不傷於言,言之於世,不害於身, 通於關梁,實於府庫,如是者舉,以為大夫, 故大夫事,常在於仁.列士知義,不失其心, 事功而不,獨專其賞,忠政強諫,無有奸詐, 去私立公,言有法度,如是者舉,以為列士, 故列士事,常在於義.道德仁義,定天下正, 四者明王,臣而不臣.湯曰何謂?伊尹對曰: 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諸父也者,臣而不名, 諸兄也者,臣而不名,先生之臣,臣而不名, 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謂大順.湯問伊尹: 古何以立,三公九卿,大夫列士?伊尹對曰: 三公者所,以參五事;九卿所以,參三公也; 大夫所以,參九卿也;列士所以,參大夫故, 參而有參,是謂事宗;事宗不失,外內若一。湯問伊尹曰:『三公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九卿大夫列士,其相去何如?』伊尹對曰:『三公者,知通於大道,應變而不窮,辯於萬物之情,通於天道者也;其言足以調陰陽,正四時,節風雨,如是者舉以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於道也。九卿者,不失四時通於溝渠,修堤防,樹五穀,通於地理者也;能通不能通,能利不能利,如此者舉以為九卿,故九卿之事,常在於德也。大夫者,出入與民同眾,取去與民同利,通於人事,行猶舉繩,不傷於言,言之於世,不害於身,通於關梁,實於府庫,如是者舉以為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於仁也。列士者,知義而不失其心,事功而不獨專其賞,忠政強諫而無有奸詐,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舉以為列士,故列士之事,常在於義也。故道德仁義定而天下正,凡此四者明王臣而不臣。』湯曰:『何謂臣而不臣?』伊尹對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諸父、臣而不名,諸兄、臣而不名,先生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謂大順。』 湯問伊尹曰:『古者所以立三公、九卿、大夫、列士者,何也?』伊尹對曰:『三公者,所以參五事也;九卿者,所以參三公也;大夫者,所以參九卿也;列士者,所以參大夫也。故參而有參,是謂事宗;事宗不失,外內若一。』注釋三公九卿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央政府高級官職,它的設立始於秦朝。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更好地統治國家,開始設立三公。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輔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負責監察百官;太尉主持軍事。漢承秦制,也設三公。到了西漢後期,三公分別改名為司徒、司空、司馬。因這這是中央最高官職,權力很大,所以在東漢初期,開國皇帝劉秀限制三公的權力,大權獨攬,三公的實際地位開始下降。 三公下面設置九卿。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這九個部門的長官。漢朝改奉常為太常,郎中令為興祿勛,典客為大鴻臚,治粟內史大司農。 秦朝的中央行政機關實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設三公,三公為: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輔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記事,其地位相當於副丞相,主要職責是管理圖籍、奏章,監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設御史中丞,掌管圖書秘籍,同時監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書;監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負責監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下設九卿,作為中央行政機關分掌具體行政事務,如祭祀、禮儀、軍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 (1)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 (3)衛尉,掌管宮門警衛; (4)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審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 (8)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 (9)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
【說苑·臣術】其他章節閱讀: 劉向【說苑】卷2臣術詩解1 劉向【說苑】卷2臣術詩解2 劉向【說苑】卷2臣術詩解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