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3|回覆: 0

[儒家文化] [論語心得] 2.5 現在的子女,即使想盡孝,也不知道如何去做,而大部分人以爲管兩餐,給點生活費就是孝順了,你是這樣的人嗎?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2-11-16 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爲政篇】第五章: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閱讀電子書

現代漢語
本章用現代漢語怎麼理解呢?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不要違背做子女的禮義。』樊遲爲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向我問什麼是孝,我回答說,「不要違背做子女的禮義。」』樊遲說,『說的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按禮節爲他們做事,死了以後,按禮節葬送他們,按禮節拜祭他們。』
論語新解·爲政篇】孟懿子問:『怎樣是孝道?』先生說:『不要違逆了。』一日,樊遲爲先生御車,先生告訴他說:『孟孫問我孝道,我答他不要違逆了。』樊遲說:『這是什麼意思呀?』先生說:『父母生時,當以禮奉事。死了,以禮葬,以禮祭。』
論語譯註·爲政篇】孟懿子向孔子問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不久,樊遲替孔子趕車子,孔子便告訴他說:『孟孫向我問孝道,我答覆說,不要違背禮節。』樊遲道:『這是什麼意思?』孔子道:『父母活著,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死了,依規定的禮節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理解思路
本章的理解要點有哪些?
一、本章論述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義,以及子女如何行踐,爲父母做事。
二、孝順是子女與父母相處的和諧狀態。
三、子女爲父母做事,要達到孝順這種和諧狀態,就必須以仁義忠信等德行,按一定的禮節去做,不能超越,也不能不足,否則就會違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義。
四、父母活著時,子女爲父母做事,要保持孝順的和諧狀態,見不義時『幾諫』而止,『不從』的話可以在父母喜樂時『三諫』,仍然『不從』也必須要『敬而不違』『勞而無怨』;父母死了之後,要盡心盡力地辦喪送葬,拜祭時要內心追思懷念他們。這些都是適當的禮節,只要不打破孝順的和諧狀態,就可以了。

中心思想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盡孝,必須事父母以禮。

思維啟發
那麼本章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首先,不管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先辨析清楚相關事物的義理、道義,因爲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知道用什麼樣的禮節來做事。比如是師生之義,就用師生之禮,是父子之義,就用父子之禮;
然後,還要考察清楚相關事物的和諧狀態是怎樣的,這樣才能確定禮節的度量;比如孝順的和諧狀態,就是敬而不違,勞而無怨。

詞語注釋
孟懿子,魯國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孫,名何忌.。『懿』是諡號,他父親是孟僖子仲孫貜,【左傳·昭公七年】說,孟僖子將死,遺囑要他向孔子學禮。
無違,黃式三【論語後案】說:『左傳桓公二年雲,「昭德塞違」,「滅德立違」,「君違,不忘諫之以德」,【六年傳】云:「有嘉德而無違心」,【襄公二十六年傳】云,「正其違而治其煩」……古人凡背禮者謂之違。』因此,我把『違』譯爲『違禮』,王充【論衡·問孔篇】曾經質問孔子,爲什麼不講『無違禮』,而故意省略講爲『無違』,難道不怕人誤會爲『毋違志』嗎?由此可見『違』字的這一含義在後漢時已經不被人所了解了。
筆者按:不管是否會誤解,這一章在【論語》裡都是整章記錄的,依據孔子最後的回答,可知是『無違禮』,至於當時孔子所講是『無違』還是『無違禮』,無從考究,因爲【論語】系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所著。
樊遲,孔子學生,名須,字子遲。比孔子小四十六歲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作小三十六歲.孔子家語作小四十六歲.若從左傳哀公十一年所記載的樊遲的事考之.可能史記的『三』系『亖』古『四』字之誤.
生,事之以禮。『生』和下句『死』都是表示時間的節縮語,所以自成一逗,古代的禮儀有一定的差等,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各不相同,魯國的三家是大夫,不但有時用魯公諸侯之禮,甚至有時用天子之禮,這種行爲當時叫做『僭』,是孔子所最痛心的,孔子這幾句答語,或者是針對這一現象發出的。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