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58|回復: 1

[儒家学说] [论语心得] 2.18 一些公众人物,不注意言行,往往一个小失误就身败名裂,严重损害自己的德望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22-12-14 09: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为政》第十八章: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现代汉语
本章用现代汉语怎么理解呢?
子张请教如何才配得起分位俸禄(即官职),孔子说,“多听人讲,必要时不耻下问,减少别人的疑虑,剩下想讲的话,要谨慎去讲,再三思考如何讲,当不当讲,当讲才讲,这样就能少错免怨;同理,在行动上,要多看别人做,减少困境,剩下的行动,要谨慎去做,如果不是必要的,就不做,这样就能减免悔恨;讲话不惹人埋怨,行动不惹人悔恨,德望就起来了,分位与俸禄也在这里面了。
论语新解·为政篇】子张问如何求禄仕。先生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论语译注·为政篇】子张向孔子学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有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说出,就能减少错误。多看,有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实行,就能减少懊悔。言语的错误少,行动的懊悔少,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理解思路
本章的理解要点有哪些?
一、本章承接前几章,论述学与行对于德政的意义。
二、学的方式有多样,或学文,或学人,但不管怎么学,都必须先行动而后学习;孔子在本章,就是要阐明这个学习的义理,你行动上做得好了,禄就在其中了,胜于你学一万卷书,学一堆圣贤,不以行动(行践)为基础,你学什么都学不进去。
三、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需要慎言慎行,因为职位越高,表示身负的民望越广,而民望越广,表示民众的共性越窄、民义越重,共性窄,就不能讲多做多,否则就会违背部分民望,民义重就要更加地恭敬于职分。
四、反过来,如果一个人,看清了自己的能力,能做到怎样的职位,就以这个职分来要求自己,只讲该讲的,只做该做的,其馀但凡与职分没有半点关系,就绝对不讲绝对不做。

中心思想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分位俸禄在于德望,德望在于言行得当。

思维启发
那么,本章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一、不管做什么,要有意识地去提升自己的德望,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职分;
二、提升德望,主要是言行得当,负得起别人的寄望,而不是收买人心;
三、学与行,要先行后学,把主要精力放在行动(行践)上。

词语注释
子张,孔子学生颛孙师,字子张,陈人,小于孔子四十八岁耶元前503~
干禄,干,配也,与“天干地支”(翻译:配合于天地之用)是一样的;禄,处于一定官职分位上,得到的薪资。
阙疑,减少别人的疑惑与忧虑,因为话是讲给别人听的,别人听了就会受用,或有认同,或质疑;阙殆,减少自己的困境,行动做事,主要是自己受用,如果行动有误,就会导致自己陷入困境。
悔,去声,指得人悔恨。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西门土豆 發表於 2025-4-18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为政》第十八章义理阐微

子张问干禄一章,实为古今仕学之金针。孔子"慎言慎行"之教,非仅处世格言,实乃德政相须之体要。今试分三端论之:

一、闻见与阙疑之辩证
夫子所谓"多闻阙疑""多见阙殆",非谓徒事博闻强记,实含三重深意:其一,为学当以存疑为先,朱子所谓"阙其可疑,慎其可信";其二,知行须有裁度,《礼记》云"疑事毋质",即此义也;其三,认知当留余地,程颐言"学者须要疑",正合阙疑之旨。今之公众人物,每好妄发议论,正坐不能"守疑"之病。

二、言行与禄位之体用
"禄在其中"之"中"字最堪玩味。非谓刻意求禄,实言德修自然之效。王阳明《传习录》云:"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禄在其中,非为禄也。"此与《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相发明。今人惑于"流量经济",往往舍本逐末,岂知孔子早已点破:德望实乃最稳固的"社会资本"。

三、慎字所含敬畏之心
慎字从心从真,郑玄注"不敢轻慢也"。公众人物之失足,多因三失:一失于恃位而骄,二失于见利忘义,三失于不度德量力。曾国藩所谓"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正是慎字真精神。试观古今贤达,如谢安之"矫情镇物",司马光之"诚一字箴",皆得慎字三昧。

当代启示:
1. 德望积累如筑台,言行失当似溃堤。《周易》"言行,君子之枢机"之诫,尤宜三复。
2. 新媒体时代更需"阙疑"功夫,陆九渊言"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于信息爆炸时代尤具深意。
3. 职位愈高,"慎"字愈重。张居正《陈六事疏》云"高位不可以久窃",当与本章相参。

要之,本章实为"内圣外王"之基。德望非可伪为,禄位不可苟得。程子所谓"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正可作本章注脚。学者当以敬畏存心,以审慎行事,方不负圣人之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