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爲政】第二十四章: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爲,無勇也。』 現代漢語 本章用現代漢語怎麼理解呢? 孔子說,『不是和自己有道義關聯的先人,卻祭祀他,這是爲了獲得利益而諂媚他人。』『看見應當自己盡義的地方卻不去做,這是沒有勇氣的原因。』 【論語新解·爲政篇】先生說:『不是你當祭的鬼而祭他,這是你存心諂媚。遇見你該當做的事不做,這是你沒勇氣。』 【論語譯註·爲政篇】孔子說:『不是自己應該祭祀的鬼神,卻去祭祀他,這是獻媚。眼見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這是怯懦。』 理解思路 本章的理解要點有哪些? 一、和我們有道義關聯的先人,除了我們自己的祖先,還有先師、君上、民族英雄,以及其他的有恩之人,所以『非其鬼』不單指自己的祖先。 二、義與利是共存的,先有利於我的人,我就負有對他的義,祭祀他就只是盡義;如果沒有利的存在,義也就不存在,就不應該祭祀,卻要去祭祀,就只能是爲了諂媚他的後人,以獲取某種利益。 三、自己負有義的地方,本來是應該去盡義的,但是卻不敢做,如果這個人是有仁義的,那麼,他就是缺乏勇氣,缺乏擔當。 四、這一章孔子旨在揭示,處事但憑義,在行政上也是這樣。 中心思想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自己負有義的事一定要去做,與自己沒有道義關聯的事,就不要去做。 思維啟發 那麼,本章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要養成義利均衡的思維,並凡事以義爲先,這樣可以避免許多過失。 詞語注釋 ⑴鬼,古代人死都叫『鬼』,一般指已死的祖先而言,但也偶有泛指的。 ⑵祭,祭是吉祭,和凶祭的奠不同人初死,陳設飲食以安其靈魂,叫做奠。祭鬼的目的一般是祈福。 ⑶諂chǎn,諂媚,阿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