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77|回覆: 1

[儒家文化] 最難教的是哪一類人呢?

[複製鏈接]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8-16 20: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d92d2210ce85b7ff906f9a73e6d780ff.jpg

【呂氏春秋】中說,先王的教誨,沒有比盡孝更榮耀的了,沒有比盡忠更顯揚的了。忠臣孝子是做君主的、做父母特別想要的;顯榮就是能夠得到好的名聲,這是做人臣、做人子特別希望的。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做君主的、做父母親的得不到忠臣孝子。而做臣子的,做兒女的也得不到想要的顯榮。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不知禮義。

【論語】中說『不學禮,無以立』,因為他沒有學。沒有學禮義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沒有人教,所以才『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所以古聖先王沒有不尊師重道的。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說這個人,無論有什麼樣的毛病缺點都沒關係,只要他謙虛受教,這些毛病缺點都很容易改正。

最困難的,最難教的是哪一類人呢?就是特別地自以為是、傲慢、不把人放在眼裡的這一類人!認為自己都比別人強了,這樣的人就很難受教,想幫助他都幫不上忙。當然這樣的人,如果遇到他特別佩服的人,一心地跟着他學習,依教奉行,也是很容易轉變,轉變得也是很快的。這個就是說,找誰做自己的老師,也是很有學問的!就是找那個你最最佩服的人。

古代的很多祖師大德都有這樣的典故,這個人到這裡來求學,兩個人就開始聊天了,問了很多的問題,最後這個老師就告訴他了,他說:『你的緣分不在我這裡,你到哪裡去求學,一定會有成就。』因為這個也是他佩服的老師嘛,他就依教奉行,去那裡求學了。結果過了幾年,果然成就了。原因在哪裡呢?因為在聊天的時候,這個老師就要問,你都看過誰的東西呀,都看過哪些書啊。在談話的時候,他就會特別提到一個人,對某某人特別地佩服,這個老師就知道緣分不在他這裡,應該到哪裡去求學,一定能夠學有所成。因為那個人是他最佩服的人,所說的話他都會依教奉行,這個教起來也就比較容易了。這就是告訴我們對誰有恭敬心就跟誰學習,最容易成就!

在【呂氏春秋】後面接着講了一段話。它說現在的人,地位比不上古代的聖王,智慧更是不如古聖先賢,但是還不尊敬老師,還想得到『道』,那是不可能的。這句話說得很有味道!你看我們現在人,學了一點傳統文化就非常地傲慢。

其實我們想一想,自己有什麼可傲慢的呢?我們哪裡比得上古聖先賢一點點呢?所以和古代那些成就的人、聖賢人相比,就覺得自己差得太遠了,沒有任何的傲慢可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不尊重師長,不尊師重道,還想學到『道』,那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古人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我們沒有誠敬,任何利益也都得不到。所以老師要求恭敬,並不是說對他本人恭敬,而是希望對他所教的這個『道』,對道業有恭敬!對老師沒有恭敬,對所學的『道』就不會有恭敬之心,所以獲益不大。這個就是告訴我們,尊師重道才能夠學到真的東西,學到真的智慧。

摘自【群書治要·論語講記】

朱卯 發表於 2025-4-16 0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受教之難易與師道尊嚴】
(按:本文依經立義,參酌【呂氏春秋】【論語】要旨,辨明受教根本)

【呂氏春秋·勸學】有云:"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願也。"然今之世,君臣父子各失其所欲,其弊在於"不知禮義"。此中關竅,實為"教"與"學"兩大關節。細究之,最難教化者,非資質魯鈍之輩,乃驕矜自伐之徒。此理貫通古今,尤當深辨。

一、傲慢為受教之大障
【論語·季氏】載孔子言"不學禮,無以立",此"學"字當着眼。人之不學,非盡因無師,實多起於傲慢。傲慢者有三相:一者師心自用,如【荀子·修身】所謂"非我而當者,吾師也"而不能納;二者輕慢善知識,雖遇明師而疑謗交作;三者得少為足,略窺聖學門徑便謂"不過爾爾"。此三類人縱遇仲尼復生、顏回再世,亦如以勺測海,終不得其門而入。

二、誠敬乃入道之基
古德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此非虛言。觀歷代祖師大德接引學人,必先察其恭敬心。如百丈禪師遇黃檗,馬祖見其"大機大用"而印可;趙州和尚八十猶行腳,皆顯"尊師重道"實為得法根本。【禮記·學記】明言"師嚴然後道尊",今人智慧不及古人,德業未臻聖境,反生輕慢,此所謂"卻步求前",終不可得。

三、擇師當隨恭敬緣
【呂氏春秋】載古人擇師之智:學者若對某師心生欽仰,其言必能拳拳服膺。昔二程見周敦頤,即"慨然有求道之志";陽明格竹七日不得,終遇龍場之悟,皆印證"恭敬緣"之妙用。故真正明師,不強人以就己,反能觀機逗教,如文殊指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此中深意,豈非"教"之真諦?

結語
今人研習國學,每以知識為傲資,此大謬也。試觀孔門七十二賢,孰非"卑以自牧"?顏回"若無若虛",曾子"戰戰兢兢",方得聖道真傳。吾輩當常懷"不如古人"之念,如【周易】謙卦所示"謙尊而光"。須知傲慢如烏雲蔽日,唯恭敬心方能撥雲見月,得見性天。

(全文共798字,謹依經教,參以史例,明師道之本,辨受教之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丁卯日|黃帝4722年四月初一日未時| 2025/4/28/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