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題文詩:
有王子者,著主失書,子張善之,為袁子稱, 之曰人之,所以貴於,大人者非,為其官爵, 以其言忠,信行篤敬;人主授之,不虛人臣, 受之不妄.若居其位,不論其能,賞其身不, 議其功則,私門路通,公正道塞.世之所患, 非患人主,之有過失,患有過欲,改不能得; 是何故也?夫奸臣之,事君固欲,苟悅其心, 夫物未嘗,無似象也,似象之言,浸潤之譖, 其非明者,不能察也.奸臣因以,似象言而, 為之容悅,人主不別,是而悅之,惑亂其心. 舉動日繆,常自以為,得道此有,國之常患. 佞邪之言,柔順有文;忠正之言,簡直多逆. 若使忠臣,之言是也,即使人主,知錯固弗, 快之矣今,奸臣之言,己掩人主,不以為非, 忠臣雖以,逆迕之言,說之人主,方以為誣, 妄何其言,之見聽哉?是以忠臣,大者刳腹, 小者見奴,涉危死而,言不見聽,奸臣饗榮, 利言見悅,天下奚蹈,危死不用,去夫榮樂, 而見聽哉?故有被發,為狂有竄,伏於窟穴, 古今之常.凡奸臣者,好為難成,之事以微, 幸成功之,利而能先,得人主心.上之人不, 能審察而,悅其巧言,則見其賞,不見其罰. 為人臣有,禮未必尊,無禮未必,卑則奸臣, 知所以事,主矣雖有,今日之失,必知明日, 所以復之,途故人主,賞罰一不,當則邪人, 為巧滋生,為奸滋甚,智者雖見,其非而不, 敢言恐為,將不用也.先王之道,遠而難明, 當世之法,近而易知.凡人莫不,違其疏而, 從其親近,見其小而,暗其大也,今賢者固, 遠主矣執,遠而難明,之物奸人,固近主矣. 而執近而,易知之理,忠正之言,奚得達哉? 主蔽於上,奸成下故,國亡家破.伍子胥雖, 為吳破楚,令闔閭霸;及夫差立,鴟夷浮江. 樂毅為燕,王破強齊,報大恥及,惠王立而, 驅逐之夫,二子於國,可謂有功.夫差惠王, 足以知之.然猶不免,於危死者,人主不能, 常明而忠,邪道異故.又況草茅,孤遠之臣, 而無二子,之功涉奸,邪之門經,傾險之途, 欲其身達,不亦難哉!人之雖有,子產之賢, 而無子皮,之舉雖有,解狐之德,而無祁奚, 之直亦何,由得達而,進用之哉?故有祁奚, 之直而無,宣子之聽,有子皮之,賢而無當, 國之權則,雖荊山璞,猶且見瓦.故有管仲, 之賢鮑叔,之友必遇,桓公後達.有陳平智, 有魏無知,之友必遇,高祖後聽.桓公高祖, 不可遇雖,有二子才,奚得用哉?奸佞禍國.卷六 王子主失題解 本篇重點談的是君主的過失。袁准認為,『凡世之所患,非患人主之有過失也,患有過欲改而不能得也』。這樣,奸臣就會討好取悅人主,人主不能辨別真偽,導致忠臣被誅殺或者逃離,這是國家最大的憂患,提醒人主要時刻保持明智,不能聽信奸臣之語。 有王子者,著【主失】之書,子張甚善之。為袁子稱之曰:『夫人之所以貴於大人者,非為其官爵也,以其言忠信,行篤敬。人主授之不虛,人臣受之不妄也。若居其位不論其能,賞其身不議其功,則私門之路通,而公正之道塞矣。』凡世之所患,非患人主之有過失也,患有過欲改而不能得也。是何也?夫奸臣之事君,固欲苟悅其心,夫物未嘗無似象,似象之言,漫潤之諛漫恐當作浸。諛恐當作譖,非明者不能察也。奸臣因以似象之言而為之容說,人主不能別也,是而悅之,惑亂其心,舉動日繆,而常自以為得道,此有國之常患也。夫佞邪之言,柔順而有文;忠正之言,簡直而多逆。使忠臣之言是也。人主固弗快之矣。今奸臣之言己掩掩:蒙蔽於人主,不自以為非,忠臣以逆迕之言說之,人主方以為誣妄。何其言之見聽哉?是以大者刳腹,小者見奴,忠臣涉危死而言不見聽,奸臣饗榮利而言見悅,則天下奚蹈夫危死而不用,去夫榮樂而見聽哉?故有被發而為狂,有竄伏於窟穴,此古今之常也。譯文有位姓王的先生,寫了一本名為【主失】的書,有張姓讀書人認為寫得很好,向我述說道:『百姓之所以尊重做官的人,並非因為他顯貴的官爵,而是因為他說話忠信,行為誠敬,君王沒有虛授官爵,臣子也沒有詐領爵位。如果授予官位而不考慮他的能力,獎賞他而不考慮他的功勞,徇私舞弊的路就打通了,公平正直的道路就阻塞了。』世人所擔心的,不是擔心君主會犯過失,而是擔心君主有過想改卻改不過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奸臣侍奉君主,本來就想討君主歡心。事物都有似是而非的地方,表面看似有道理的話,慢慢滲透的讒言,不是賢明的人就聽不出來。奸臣用看似有道理的話諂媚君主,君主不能辨別,並心生歡喜,迷失了自己的心,行為日益荒謬,卻常常認為自己做得合乎道義。這是有國者的通病。 那些奸佞邪惡的言語,委婉而有文采。忠誠正直的話,簡樸直接而大多逆耳。假如忠臣的話是對的,那麼君主雖然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是心裡本來就會因此不太高興。如今奸臣的話已經蒙蔽了君主,君主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忠臣再用逆耳的話勸說君主,君主就會認為是在誣陷自己,這些話又怎麼能被君主聽進去呢?所以忠臣重者被挖心剖腹,輕者被貶為奴隸。忠臣冒着死亡的危險進言,君主卻聽不進去;奸臣享受榮華富貴,讒言受君主喜愛。這樣,天下人哪能再冒着死亡的危險進言,捨棄榮華富貴,僅僅為了讓君主聽進自己的話呢?所以有人披頭散髮裝瘋賣傻,有人躲進洞穴不肯出來,這樣的現象古今都很常見。凡奸臣者,好為難成之事,以微幸成功之利,而能先得人主之心。上之人不能審察而悅其巧言,則見其賞而不見其罰矣。為人臣有禮未必尊,無禮未必卑,則奸臣知所以事主矣。雖有今日之失,必知明日所以復之塗也。故人主賞罰不當,則邪人為巧滋生。其為奸滋甚,知者雖見其非而不敢言,為將不用也。夫先王之道,遠而難明,當世之法,近而易知。凡人莫不違其疏而從其親,見其小而暗其大,今賢者固遠主矣,而執遠而難明之物,奸人固近主矣。而執近而易知之理,則忠正之言奚時而得達哉?故主蔽於上,奸成於下,國亡而家破。伍子胥伍子胥:名員,字子胥,春秋楚國人,春秋末期為吳國大夫。後被吳王夫差賜死,屍體被裝入皮囊沉江為吳破楚,令闔閭闔閭:吳王闔閭。春秋末期吳國國君。執政時,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以齊人孫武為將,使國勢日益強盛霸。及夫差夫差:吳王夫差。春秋末期吳國國君。吳王闔廬之子。他繼父登位之初,勵精圖治,大敗勾踐,使吳國達到鼎盛。在位後期,生活奢華無度,對外窮兵黷武,屢次北上與齊晉爭鋒。黃池之會,勾踐趁虛攻吳,吳國一蹶不振。公元前473年,勾踐滅吳,夫差自縊立,鴟夷鴟夷:革囊而浮之江。樂毅樂毅: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七十餘城, 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為燕王破強齊,報大恥。及惠王惠王:燕惠王。燕惠王作太子時,與樂毅有隙,即位後對樂毅用而不信,後以騎劫代之,樂毅逃亡走趙立,而驅逐之。夫二子之於國家,可謂有功矣。夫差,惠王足以知之矣。然猶不免於危死危死:危難死亡者,人主不能常明,而忠邪之道異故也。又況於草茅草茅:指出身貧賤孤遠之臣,而無二子之功,涉奸邪之門,經傾險之塗,欲其身達,不亦難哉!人雖有子產子產:春秋時期鄭國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鄭國為相數十年,他仁厚慈愛、輕財重德、愛民重民,執政期間在政 治上多有建樹之賢,而無子皮子皮:春秋時期鄭國上卿。舉薦子產為相,使鄭國大治之舉,有解狐解狐: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是殺害當時晉國中軍尉祁奚父親的人之德,而無祁奚祁奚:姬姓,祁氏,名奚,字黃羊,春秋時晉國人(今山西祁縣人),因食邑於祁(今祁縣),遂為祁氏。祁奚在位約六十年,為四朝元老。他忠公體國,急公好義,譽滿朝野,深受人們愛戴之直,亦何由得達而進用哉?故有祁奚之直而無宣子之聽,有子皮之賢而無當國之權,則雖荊山荊山: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縣西部。漳水發源於此。山有抱玉岩,傳為楚人卞和得璞處之璞,猶且見瓦見瓦:被視作瓦礫耳。故有管仲管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史稱管子之賢,有鮑叔鮑叔:春秋時代齊國大夫,管仲的好朋友。推薦管仲當上了齊國宰相,被時人譽為『管鮑之交』『鮑子遺風』之友,必遇桓公而後達。有陳平陳平:謀略家,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智,有無知無知:秦末人。楚漢戰爭時從漢王劉邦。陳平背楚降漢,因其求見劉邦,遂得重用。後周勃、灌嬰等讒平盜嫂受金。劉邦責其薦人不當,乃對曰:『今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耳,盜嫂受金又安足疑乎?』劉邦於是拜平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諸將不敢復言之友,必遇高祖而後聽[139]。桓公,高祖不可遇,雖有二子之才,夫奚得用哉?譯文凡是奸臣,喜歡做難以成功的事,憑着僥倖成功獲得的利益,而能先得到君主的歡心。如果君主不能察明,而喜悅於他們的巧舌之言,他們就只會被封賞而不會被懲罰了。做臣子的有禮未必尊貴,無禮未必卑下,那麼奸臣就知道如何能討得君主的歡心了。即使今天有失誤,明天也必能知道重新討得君主歡心的方法。所以君主賞罰一失當,奸邪之人的偽詐行為就會滋長。明智的人雖然知道君主的過錯卻不敢說,因為說了怕不被採納。先王的主張,遙遠而難以明了。當世的方法,切近而容易知曉。普通人無不是違背他們疏遠的而聽從他們親近的,只見到小的而看不見大的。如今賢才本來就被君主疏遠,而且又堅持的是深奧難懂的東西;奸人本來就接近君主,而又說着淺薄易知的道理。這樣,忠正的進言什麼時候才能被君主聽到呢?所以在上君主被蒙蔽,在下奸臣就會得逞,國破家亡的時刻就到了。伍子胥為吳國攻破楚國,使闔閭稱霸,等到夫差即位,卻用皮口袋裝着他的屍體扔到江里。樂毅為燕王攻破強大的齊國,報了先前的恥辱,等到惠王即位,卻把樂毅驅逐出境。這二人對於國家,可以說是有功了。 夫差、惠王完全清楚二人的大功,然而二人仍然免不了被害被殺,是因為君主不能長期保持賢明,並且忠臣和姦臣處世之道不同的緣故啊!更何況是那些卑賤、疏遠的臣子,沒有立下像二人那樣的大功,涉入奸邪之人的漩渦里,經歷死難的途徑,想要他們顯貴,不是很難嗎? 如今,有人即使有子產般的賢能,卻沒有子皮那樣的『伯樂』舉薦,即使有解狐那樣的德行,卻沒有祁吳那樣的正直之人相助,又怎麼能進身而被任用呢?然而僅有祁奚的正直,而沒有趙宣子的聽信忠言,僅有子皮的賢德,而沒有他掌管朝政的權力,即使是荊山的璞玉,也會被當成瓦礫啊。所以,有管仲的賢能,有鮑叔的友情,也必須要遇到齊桓公後才能顯達。有陳平的智慧,有魏無知的友情,也必須要遇到漢高祖後才能被任用。如果不是遇到齊桓公、漢高祖,二人即使有賢才,又怎能被任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