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36|回覆: 0

[儒家學說] 【袁子正書】卷7厚德8用賢詩解以賢制爵考能賞功罰罪忠信不疑至公無私與民同憂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9-24 07:3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恃門戶之,閉以禁盜,者不如明,其刑也明,
其刑不如,厚其德也.故有教禁,刑禁物禁,
聖人者兼,而用之故,民知恥而,無過行也.
不能止民,噁心而欲,以刀鋸禁,其外雖日,
刑人於市,不能制也.明者知制,之在本故,
退而修德,為男女禮,妃匹之合,則不淫矣.
為廉恥教,知足之分,則不盜矣.以賢制爵,
令民德厚.故聖貴恆,恆者德之,固也聖人,
久於其道,天下化成,未有不恆,而可成德,
無德而可,以持久者.治國有四:一曰尚德,
二曰考能,三曰賞功,四曰罰罪.四者明則,
國治矣夫,論士不以,其德而以,其舊交情.
考能不以,其才而以,其久而求,下之貴上,
不可得也.賞可以勢,求罰可以,力避而求,
下之無奸,不可得也.為官長非,苟相君也,
治天下也.用賢非以,役之而為,尚其德行,
之以公故,天下歸之.故明王之,使人有五:
一以大體,期之二曰,要其成功,三曰忠信,
不疑四曰,至公無私,五曰能與,天下同憂.
以大體期,則臣自重;要其成功,則臣勤懼;
忠信不疑,則臣盡節;至公無私,則臣盡情;
與民同憂,則臣盡死.唯信而後,可以使人.
昔齊威王,使章子為,將而伐魏,人言其反,
威王不應,自是之後,為齊將者,無有自疑,
之心是以,終始兵強.唯君子為,能信一不,
信則終身,之行廢故,君子重之.高祖山東,
匹夫無有,咫尺之土,十室之聚,能任天下,
之智力舉,大體不苛,故王天下,莫之能御.
項籍楚將,有重於民,橫行天下,然而卒死,
東城何也?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意忌多疑,
不信大臣.寬則得眾,賢則多功,信則人歸.

卷七 厚德

題解
此段節錄文字雖短,內容卻非常重要。袁准指出要加強道德教育『止民噁心』,通過『男女之禮、妃匹之合』使民不淫,通過『廉恥之教』使民不偷,通過『以賢制爵』使民修德,而且要長期這樣做,國家才能長久。
恃門戶之閉以禁盜者,不如明其刑也。明其刑,不如厚其德也。故有教禁教禁:禮教的約束,有刑禁刑禁:刑法的約束,有物禁,聖人者兼而用之,故民知恥而無過行也。不能止民噁心噁心:邪惡之心,而欲以刀鋸刀鋸:指行刑用的刀具。代指死刑禁其外,雖日刑人刑人:殺人於市,不能制也。明者知制之在於本,故退而修德,為男女之禮,妃匹妃匹:指婚配之事之合,則不淫矣。為廉恥之教,知足之分,則不盜矣。以賢制爵,令1舊令作有。改之民德厚矣。故聖人貴恆,恆者,德之固也恆者德之固也:出自【易經-繫辭傳下】。謂持恆方能使德行堅固。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出自【易經-恆卦】。謂聖人長久堅持德教,天下的教化方得成功,未有不恆而可以成德,無德而可以持久者也。
譯文依靠關閉門戶來防盜,不如明示刑法。明示刑法,不如加強道德教化。所以約束的方法有三種有禮教的約束,有刑法的約束,有物質的約束。聖人之道是三者兼而用之,所以百姓有羞恥心而無犯罪的行為。不能抑制百姓內心的邪念,而只想拿着刀鋸在外部禁止,那即使每天在鬧市處決犯人,也不能制止惡行。賢明的人知道治惡要治本,所以返回頭去修養德行。制定男女間的禮法、夫妻結合的規範,就沒有淫亂之事了。施行廉恥的教化,使百姓知足盡分,就不會有盜竊的事了。以賢良為標準授予爵位,就會使百姓道德淳厚。所以聖人貴有恆,只有持恆方能使德行堅固。聖人長久堅持德教,天下的教化才可成功。沒有不長久堅持而可以成就德教的,也沒有無德而可以長治久安的。

卷八 用賢

題解
『選賢與能』是【群書治要】最重要的用人原則,這在本段文字中同樣得到了深刻體現。本段中,袁准指出了治國的四大要素一一重視道德、考核賢能、獎賞有功、處罰有罪,並指出了聖明君王的五大用人原則。
治國有四:一曰尚德,二曰考能,三曰賞功,四曰罰罪。四者明則國治矣。夫論士不以其德而以其舊,考能不以其才而以其久,而求下之貴上,不可得也。賞可以勢求,罰可以力避,而求下之無奸,不可得也。為官長非苟相君也,治天下也。用賢非以役之,尚德也。行之以公,故天下歸之。
譯文治國有四個要點:一是崇尚道德,二是考校人才,三是賞賜有功,四是懲罰犯罪。四者嚴明了,國家就太平了。如果評議士人不是着眼於他的德行而是看與他的交情,考量人才不是以他的才能而是以他的資歷,而期望下級尊重上級,那是辦不到的。獎賞可以依靠勢力取得,刑罰可以靠權力逃避,如此卻希望臣下沒有奸邪的行為,那是辦不到的。為官不只是為了侍奉君主,而是為了治理天下。任用賢才不是為了驅使他,而是崇尚他的賢德。以公正行事,那麼天下人都會歸順他。
故明王之使人有五:一曰以大體期之,二曰要其成功,三曰忠信不疑,四曰至公無私,五曰與天下同憂。以大體期之,則臣自重;要其成功,則臣勤懼;忠信不疑,則臣盡節;至公無私,則臣盡情;與天下同憂。則臣盡死盡死:以死效忠。夫唯信而後可以使人。昔者,齊威王齊威王:田氏齊國第四代國君,田齊桓公之子。在位期間,齊國國力大增,列戰國『七雄』之首使章子將而伐魏,人言其反者三,威王不應也,自是之後,為齊將者無有自疑之心,是以兵強於終始終始:始終如一也。唯君子為能信,一不信則終身之行廢矣,故君子重之。漢高祖,山東山東:古代指崤山以東、函谷關以西之匹夫匹夫:普通人也,無有咫尺之土,十室之聚,能任天下之智力智力:智勇的人才,舉大體而不苛苛:繁雜,煩瑣,故王天下,莫之能御也。項籍項籍:項羽,楚之世將世將:世襲的將領,有重於民,橫行天下,然而卒死東城者。何也?有一范增范增: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項羽的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後被項羽猜忌,辭官歸里,途中病 死不能用,意忌多疑,不信大臣故也。寬則得眾用,賢則多功,信則人歸之。
譯文所以明君用人有五個原則:一是以識大體相期許,二是希望他建功立業,三是信任而亳不懷疑,四是能大公無私,五是能與天下百姓同憂愁、共患難。以識大體相期許,臣子就會謹言慎行;希望他建功立業,臣子就會勤奮戒懼;對臣子堅信不疑,臣子就會盡節效命;大公無私,臣子就會盡心竭力;與天下同憂,臣子就會以死效忠。只有信任人,然後才可以使用人才。過去,齊威王任章子為將討伐魏國,別人多次說章子會造反,齊威王都沒有聽信。從此之後,做齊國大將的就沒有自疑之心了,所以齊國軍隊始終很強大。唯有君子能夠講信用,一次失信,-生的品行就完了。所以君子重視信用。漢高祖原是崤山以東的普通百姓,地無咫尺,人無十家,但能任用天下賢才的智慧和力量,掌握大義而不苛求小節,所以能統一天下,無人能夠抵禦他。項羽是楚國宿世將門之後,萬眾仰慕,橫行天下,然而最終自刎於烏江,為什麼呢?是因為他有一個賢才范增而不能任用,猜忌多疑,不能信任大臣的緣故啊。寬厚可以得到眾人擁護,賢能可以成就眾多功業,取信於人則天下歸附。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