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61|回覆: 0

[儒家學說] 【袁子正書】卷17明賞罰詩解張仁義門賞罰分明雖貴重不得免故天下知其斷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9-26 21:4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夫干祿者,唯利所在,其智雖足,以取當世,
而不能日,月不違仁.當其用智,以御世時,
賢者有不,如也聖人,明此道故,張仁義以,
開天下門,抑情偽以,塞天下戶,相輔賞罰,
以伴隨之.賞足使榮,而罰可畏,智者知榮,
辱之必至,是故勸善,之心生而,不軌奸息,
賞一人天,下知所從;罰一人天,下知所避.
明開塞路,使百姓曉,然知軌跡.之所由故,
賢者不憂,智者不懼,干祿也者,不邪是故,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也者,勉強爲仁.
天下盡仁,明法之謂.死者人之,所甚惡也;
而殺人者,仁人之所,不忍也人,於利慾有,
犯死罪而,爲之先王,乃制肉刑,斷人之體,
徹膳去樂.諮嗟行之,不得己也.刑不斷則,
不威避親,貴法日弊,如是則奸,不之禁而,
犯罪者多,惠施一人,之身而傷,天下生也.
聖人計之,於利害故,行之不疑,是故刑殺,
者乃愛人,之心也涕,泣而行之,故天下人,
明其仁也;雖權貴重,臣不得免,故天下人,
知其立斷.仁見故民,不怨立斷,故下不犯,
聖王之所,以禁奸也,先王制爲,八議赦宥,
之差斷以,三槐九棘,之聽服念,五六日以,
至於旬時,全正義也,而後斷之,仁心如此,
之厚故即,至刑可爲.賞罰分明,不避貴賤.

卷十七 明賞罰

題解
本篇重點講的是賞罰問題。袁准認爲,賞罰要達到『賞一人而天下知所從,罰一人而天下知所避』的效果,如此,才能使才智之士『勸善之心生,而不軌之奸息』。用刑是不得已的手段,應當存心仁厚,合情、合義、合法地審斷。
夫干祿干祿:求祿位,求仕進者,唯利所在,智足以取當世當世:現世,而不能日月日月:一天一月,每天每月不違仁。當其用智以御御:統理世,賢者賢者:用聖人之道要求自己並付諸實踐的人有不如不如:比不上也。聖人明於此道,故張張:提倡,發揚仁義以開天下之門,抑情偽情偽:虛偽以塞天下之戶,相賞相賞之間。疑有脫字罰以隨之。賞足榮而罰可畏,智者智者:有才智的人知榮辱之必至,是故勸善勸善:勉勵爲善,勉力爲善之心生,而不軌不軌:不法之奸息,賞一人而天下知所從從:效法,罰一人而天下知所避避:迴避。明開塞之路,使百姓曉然知軌疏疏疑跡之所由,是以賢者不憂,知者不懼,干祿者不邪,是故仁者安安:恪守仁,智者利利仁:爲利益而行仁仁,畏罪者強強:勉強仁。天下盡爲仁,明法之謂。
譯文求官的人追求的是利益,其智慧足以在當世取得成功,卻不能做到每時每刻都不違背仁德。當他們運用智慧來管理天下時,賢能的人也有比不上他們的地方。聖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宣導仁義來打開天下進取之門,抑制巧智來阻塞天下僥倖求利之戶,並輔助以賞罰,賞賜足以使他們覺得榮耀,懲罰足以讓他們覺得畏懼。有才智的人知道榮耀和恥辱必會伴隨著自己善或惡的行爲而到來,所以向善的心就產生了,圖謀不軌的念頭就停息了。獎賞一個人,天下人都知道以他爲榜樣而跟從;懲罰一個人,天下人都知道以他爲教訓而躲避。明確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使百姓知道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所以賢人就不擔心,聰明的人就不害怕,追求官祿的人也不會走上邪路。所以仁愛的人恪守仁義,有才智的人爲利益而順應仁義,害怕罪責的人也會勉強履行仁義。全天下的人都能行仁,這就是法律嚴明的結果。
死者,人之所甚惡也;殺人者,仁人之所不忍也。人之於利慾,有犯死罪而爲之,先王制肉刑肉刑:懲罰肉體之刑,斷人之體,徹膳去樂樂:音樂。諮嗟諮嗟:感慨惋惜而行之者,不得己也。刑不斷斷:堅決則不威威:威懾,避親貴親貴:親族權貴則法日弊弊:萎靡,如是則奸不禁而犯罪者多,惠施一人之身,而傷天下生也。聖人計之於利害,故行之不疑,是故刑殺者,乃愛人之心也。涕泣涕泣:痛哭流涕而行之,故天下明其仁也;雖雖:即使貴重貴重:權貴重臣不得免,故天下知其斷也。仁見見:同『現』,顯現故民不怨,立斷下不犯,聖王之所以禁奸也。先王制爲八議八議:古代規定的對八種人犯罪必須交由皇帝裁決或依法減輕處罰的特權制度。這八種人是: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赦宥赦宥:寬恕,赦免之差,斷之以三槐九棘三槐九棘:【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後;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後。』鄭玄註:『樹棘以爲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懷也,懷來人於此,欲與之謀。』後以『三槐九棘』爲三公九卿之代稱之聽聽:評議,服念服念:審議五六日至於旬時旬時:十天的時間,全全:保全正義正義:公正,正義也。而後斷之,仁心如此之厚,故至刑至刑:至重之刑可爲也。
譯文死亡是人人所厭惡的,殺人是仁者不忍心做的。但是有人爲了獲得利益、滿足欲望,不惜犯死罪去做。古聖先王制定了肉刑,在傷殘罪人的肢體時,他自己停止飲食、撤掉音樂、嘆著氣去施行刑罰,這是出於不得已啊。刑罰不果斷就沒有威懾力,規避親戚權貴,法律就會日漸敗壞。這樣將導致奸邪不能禁止,犯罪的人日漸增多。如果恩惠施與一個人,卻會傷及天下人的性命,那麼聖人會衡量其中的利害關係,從而毫不遲疑地施行刑罰。因此施行刑罰殺戮,實際是愛人之心使然。君主流著淚施行刑罰,所以天下人都能明白他的仁心;即使是權貴重臣犯罪了也不赦免,所以天下人都能知道他的果斷。刑罰體現著仁愛,所以百姓心無怨恨;判罰果斷,所以百姓不敢再犯,這是聖王之所以能夠抑制奸邪的原因。先王制定『八議』之法,對親屬、賢者、大臣等減免刑罰,三公九卿參與審議,議論五六天甚至十天,符合道義了,然後才加以裁定。仁愛之心如此寬厚,所以即使重刑也可以推行。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