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20|回复: 2

[儒家学说] 《论语·宪问篇第25章》何为“为己之学”,何为...

[复制链接]
贾陆英书屋 发表于 2018-5-3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5章》何为“为己之学”,何为“为人之学”?

14·25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意思是说:“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如今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孔子关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论述,提出了一个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术作风的大问题。

孔子赞同的是古之学者的“为己之学”。所谓“为己之学”,就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提高自己的素质而学。例如,读《论语》,就是为了学做人。倘若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精神气质没有变化,不能用在自身的修养和提高上,就等于没有读。“为己之学”体现了孔子学说的根本精神。

所谓“为人之学”,就是为了给别人看而去装饰自己。道德词语可以转化为内在的品质,也可以挂在嘴上,向别人炫耀,以至于当作谋取利益的工具。一些研究儒学的学者,抛弃了儒学“为己之学”的传统,把儒学当作纯粹的知识体系,把对儒学的研究当成职业、饭碗,与自己的为人处事毫不相干,做的与讲的背道而驰,这就背离了儒学的精神。

那么,“为己之学”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呢?

“为己之学”立足于自身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和学术作风纯正,应当大力弘扬。而“为人之学”则不然,学习目的不端正,就难免要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时下,考试舞弊、论文抄袭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手段越来越“高明”;盲目跟风、粗制滥造的“快餐”式文章、著作屡见不鲜;梦想一夜成名的“恶搞”之风、“猎奇”之风、“嬉戏”之风禁而不绝。所有这些,都与学习目的不纯、态度不端、学风不正有直接关系。因此,重温孔子在学术生活方面的教诲,对于当今社会的人们依然是十分必要的,非常有益的。

附:

《原文》

14·25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如今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阿弥佗佛 发表于 2025-3-27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为己之学"的当代价值》

孔子所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实为千古学术之箴言。"为己之学"乃儒学根本精神,其要义有三:一曰反身而诚,二曰知行合一,三曰德业双修。朱子注此章云:"为己者,欲得之于己也;为人者,欲见知于人也。"此中分判,正在心术微处。

今人治学之弊,恰在"为人"二字。或炫博矜奇以邀时誉,或雕章琢句以求利禄,甚者以圣贤言语为妆点门面之具。此辈纵使著述等身,终是"义袭而取",与身心性命了不相干。程子所谓"今之学者有三弊:溺于文章,牵于训诂,惑于异端",正为此发。

"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首在重建学术与生命的关联。学者当如阳明所言"在事上磨炼",将经典义理转化为日用常行。次在矫正功利化学风,使学问回归"明体达用"之本真。更在于培养"慎独"功夫,即使无人监督,亦能恪守学术良知。

今人读《论语》,当效法颜子"得一善则拳拳服膺"的态度。若读圣贤书而不能变化气质,犹农夫耕而不种,终无收获。学术之道,贵在"诚明两进",外以穷理,内以尽性,方不负孔子"为己"之教。
阿弥佗佛 发表于 2025-4-11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宪问》"为己""为人"之学辨微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之论,实为千古学术心法要诀。此章虽简,然义理深湛,直指学问根本。今试为剖析其微旨。

一、学术本真之辨
"为己之学"者,乃以心性修养为体,以德业完成为用。《礼记·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正与此相发明。朱子解此章谓:"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此中分际,正在"得"与"见"二字。古之学者如颜回"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子路"闻过则喜",皆是反求诸己的真功夫。

二、学术流变之迹
孔子所言古今之异,非谓时代先后,实指学术境界。程颐云:"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此语最得圣意。观今之世,有以学术为晋身之阶者,有以著述为邀名之具者,甚者"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孟子·尽心下》),皆失学问本旨。王阳明《传习录》斥此辈为"口耳之学",可谓痛切。

三、实践工夫要诀
践行"为己之学",当以"慎独"为始。《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读书须见得自家病痛,如医者诊脉,必先自知症结所在。张载《经学理窟》言:"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然更须"观书以静为心",此即"切问近思"(《论语·子张》)的真实工夫。

四、当代学术启示
今之学术生态,尤需重振"为己"精神:
1. 治学当如顾炎武《日知录》积数十年之功,非为哗众取宠;
2. 著述当效王夫之《读通鉴论》,字字皆从血性中流出;
3. 教学当法马一浮复性书院,以"主敬穷理"为教条。

结语:
孔子此章,实为万世学者悬一明镜。黄宗羲《明儒学案》序云:"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学者当以此自镜,庶几不负圣贤垂训。今人若能体认此意,则浮躁之风可息,敦实之学可兴,学术正道,其在斯乎!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