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75|回覆: 1

[家庭教育方法] 這個時候不要批評孩子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6-1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教育與批評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選擇一個時間坐在一起,開誠佈公地交流。父母可以藉此機會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出意見。

在平等交流之後,孩子如果認識到錯誤,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訂出改正錯誤的計劃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他對於自己寫下的計劃是會認真對待的。

05ac34c590d991f035d35854d354f5f6.jpg

這幾個時間點切莫批評教育孩子

教育與監護孩子雖是父母的權利,但並不意味着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有些時間父母不應該批評教育孩子。

  • 一是早上出門時

一日之計在於晨,父母要幫助孩子懷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溫馨地與孩子道別,而不是讓孩子從早上開始就受氣。

  • 二是一起吃飯時

很多父母平時不抽時間陪孩子,只有吃飯時專心面對孩子,看到孩子有什麼問題,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麼問題,就開始教育孩子。

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食慾,破壞本來寧靜的家庭時光,讓孩子覺得和父母吃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 三是父母脾氣變壞時

父母脾氣已經很壞,很容易一張嘴就罵人,結果傷了孩子,也損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愛形象。此時,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氣和後再開口。

  • 四是發生直接衝突時

孩子說好晚上8點回來,結果10點才回來。父母早已窩了一肚子火,這時如果開口,必然發生直接的衝突。倒不如把事情壓後,等第二天再聽孩子解釋。而且,父母表現了寬容與大度,會讓孩子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dae9c20b7b12b381b1fa9e609f211c93.jpg

借鑑:古人批評孩子也講時機

古人對批評教育孩子的時機也很講究,他們認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過錯的時候,不應該責備。

清人陳繼儒認為『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他認為以下七種情形不宜批評孩子:

第一,『對眾不責』,即不要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第二,『愧悔不責』,即慚愧後悔不責備孩子。

第三,『暮夜不責』,即夜晚不責備孩子。

第四,『正飲食不責』,即吃飯時不責備孩子。

第五,『正歡慶不責』,即正在歡慶時不責備孩子。

第六,『正悲憂不責』,即正在憂傷時不責備孩子。

第七,『疾病不責』,即正在患病時不責備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適的時間與合適地方採用合適的方法教育批評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評的效果自然好。

陳之百九 發表於 2025-4-2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家庭教育之時機選擇與批評之道】

家庭教育中,批評時機的選擇實乃一門精微的藝術。古人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然批評之道,尤貴得其時。今就批評教育之時機選擇,略陳管見。

一、四時不宜之現代詮釋
晨起之時,陽氣初升,【黃帝內經】謂"春生夏長",此時責罵猶如摧折幼苗。餐桌之上,本為"飲食宴樂"之禮,【禮記】有"食不語"之訓,今人反以之為說教場所,豈非悖禮?至若怒時責子,恰如"持刃割水",徒傷親子之情。衝突之際強行訓誡,更似"揚湯止沸",智者所不取。此四時者,皆違天地人倫之常道。

二、古人七不責之現代啟示
陳繼儒【安得長者言】所載七不責,深合教育心理學之要義。"對眾不責"暗合現代尊嚴理論,"暮夜不責"合乎人體生物節律,"疾病不責"更與心身醫學相契。尤值稱道者,"愧悔不責"一條,與盧梭"自然懲罰"之說遙相呼應,體現東方教育智慧之超前。

三、批評教育之三重境界
上乘者,如春風化雨,擇時而教,在家庭會議中平等協商,此【周易】"家人卦"所謂"正家而天下定"也。中乘者,事後追論,給孩子自省空間,符合王陽明"靜處體悟"之功。下乘者,則是不分場合的即時斥責,此最傷教育之根本。

四、實踐建議
建議家長設立"家庭日課",效法朱子【家禮】之制,定期懇談。批評時可借鑑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一次只針對一個問題。更當學習曾國藩"日課四條",與子女共同訂立改進計劃。

結語:
【顏氏家訓】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教育之效,首在建立親密關係。批評之道,貴在得時、得法、得度。若能參酌古今,擇善而從,則家庭教育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