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學【論語·衛靈公篇第8章】孔子因何倡導『殺身成仁』? 15·8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沒有因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德的,只有勇於犧牲而成全仁德的。』 本章孔子提出志士仁人面臨大節之時,處理生死問題的原則。孔子認爲,志士仁人視仁德重於生命,在爲了維護仁道而需要付出生命之時,要『殺身成仁』;在國家遇到危難之時,要『見危授命』,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論語·憲問】)。孟子也說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孔孟提倡的『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精神,明確肯定了仁義的價值高於生命,爲了正義而獻身,是個人人格的完成,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層次的要求。這一思想影響深遠,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精神,養成了中華民族重氣節的優良傳統。 古往今來,無數志士仁人在這一思想激勵下,表現出崇高的民族氣節、革命精神,創造出可歌可泣的業績。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就義之前寫下名揚千古的【絕命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表達了自己爲真理和正義而獻身的堅定信念。『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變法失敗後,梁啓超勸他一起逃走,他斷然拒絕,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被捕後,在獄中寫下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邁詩句,與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義於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表現了一位愛國志士捨身報國的英雄氣概。 仁義的具體內容,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但是,『生死抉擇,惟義所在』,講操守、重氣節的民族精神則是永恆的。在當代社會,我們應該賦予這一優良傳統以新的時代內涵,使它進一步發揚光大,激勵廣大中華兒女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附: 【原文】 15·8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文】 孔子說:『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沒有因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德的,只有勇於犧牲而成全仁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