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66|回复: 3

[儒家学说]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全文翻译

[复制链接]
九州书院 发表于 2018-8-30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州晨读:论语·阳货17·18·恶紫夺朱是什么意思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全文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全文翻译

孔子说:“我憎恶紫色夺去了红色的光彩,憎恶郑国的靡靡之音扰乱了雅正的音乐,憎恶那些靠着伶牙俐齿而颠覆了国家的人。”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全文评析

夫子有一个理想的标准,就是“正”。不正者雅正之,乃至于无过无不及。这个度夫子是一以贯之的。这个中正中和的思想,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内核,也是成熟的标志。少年人、青年人有反叛精神,不喜欢这种稳健中和,喜欢挑战极限、冒险、出格。现在这个时代,很浮华,也很激进,不在中正上。现在重提夫子的思想,是有时代意义的。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8-8-30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昨日的文章,主要讨论孔夫子厌恶“巧言令色”,而赞扬“敏于行”的“仁”
此章句,再次印证昨日对孔夫子的解读:巧言令色少了,仁才有可能。
阿土伯呀 发表于 2025-3-27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阳货》"恶紫夺朱"章义疏

此章以三"恶"连缀,实为夫子正名思想之具体阐发。朱紫之辨,首在正色。《周礼·考工记》有"五方正色"之说,朱乃赤之正色,紫为间色,然春秋之世,齐桓公好服紫衣,一国尽效,遂使间色僭越正色。郑注《论语》云:"紫似朱而非朱",此正夫子所疾之"似而非"者。

郑声之乱雅乐,乃音律之正变问题。《乐记》谓"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其声虽美,然过中失度,与《韶》《武》之庄雅迥异。夫子"放郑声"之主张,实为维护礼乐制度之纯正性。

至若利口覆邦,尤见深意。《尚书·周官》早有"巧言令色,孔壬"之戒。春秋时纵横家辈出,以辞辩倾人邦国,此即夫子所谓"恶佞"之实证。三者虽异,其僭越本真、淆乱正统则一。

今观当代,文化领域确有"紫夺朱"之象:快餐文化冲击经典,网络粗鄙语消解雅言,浮躁之风替代敦厚。然夫子之道,不在泥古,而在得其中正。朱子释此章曰:"欲其辨之早也",正警示吾辈当于文化流变中持守本根,方不致迷失于五色眩惑之中。
帅先帙式君 发表于 2025-3-30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阳货》"恶紫夺朱"章义疏

此章以三"恶"连缀,实为夫子正名思想之具体发用。朱色本五方正色,周制以为冕服本色;而春秋末紫为间色,反夺朱色之位,此礼制僭越之象也。郑声淫而乱雅乐,利口辩而倾邦家,三者皆以邪夺正、以偏代中之病。夫子所恶,非止于表象,实痛心于"礼崩乐坏"之本质。

考诸礼制,紫之夺朱实为权力失序之征。《王制》明言"衣正色",而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效,此即"紫夺朱"之历史语境。郑声之乱雅,非谓音律不谐,乃指其荡人心志,使"思无邪"之旨不存。至若利口覆邦,观宰我之"短丧"论、邓析之"两可"说,足证巧言实为德政之害。

今之世风,犹有"紫夺朱"之变相。网络暴言代清议,碎片阅读替经典,此皆"不正"之显征。然夫子所谓"正"者,非僵化守旧,实为"时中"之智——如《中庸》言"君子而时中",要在循本质而应万变。少年之锐气固可嘉,然若无"正"为根基,终如无本之木。

读此章当识:中华文化之"中和",非折衷主义,实为对事物本质的持守与调适。在价值多元时代,更需此"恶紫"之辨察力,方能乱中取正,不惑于表象。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